巡视利剑观后感十篇
篇一
通过观看本集纪录片,我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是坚定理想信念,严守党纪国法的底线。前辽宁省委书记王珉在镜头前说“我到辽宁的后期,我实际上是守摊子,我就想不出事。有时候省纪委要我签字的时候,说哪个哪个要双规了,哪个哪个要立案了,我都要跟他们说半天,这个证据是不是特别固定了,我讲如果能够保护,最好少抓,希望大家能够软着陆。”上梁不正下梁歪,党员干部特别是“一把手”一旦丧失了理想信念,对一个地区、一个部门造成的污染和破坏是毁灭性的、全局性的。因此,党员干部必须时刻树立宗旨意识、锤炼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确保始终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坚决不触碰党纪国法的“高压线”。
二是强化责任意识,牢记身上肩负的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念过一副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从这副对联,可以看出党员干部肩负的责任和背负的使命。党员干部在工作中,必须牢记“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失责必追究”,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增强拒腐防变能力,真正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做到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三是加强理论学习,提升为民服务的水平。日拱一卒,久久为功,按照“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要求,党员干部更应该把学习作为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的根本途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及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做到学好、学精、学透。同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和实效性,在实践中检验真理,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提升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篇二
以巡视正风气 用担当汇民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巡视工作摆上更突出的位置。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提出一系列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让巡视这一借鉴传统监察制度的党内监督方式,焕发出全新的活力和巨大的威力,真正成为管党治党的利器。——《巡视利剑:利剑高悬》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风肃纪,将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形成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让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全党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性更加坚强。作为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巡视不断发挥着除积弊、正风气的积极作用,赢得了党员群众的大力支持。
正如人们所形容的那样,巡视就如同一把“利剑”,始终悬在党员干部头上,但若是伸不该伸的手、收不该收的礼、拿不该拿的利益,它却随时会落下来伸张正义、刮骨疗毒。随着工作的深入,巡视已经不仅仅是惩治贪腐违纪的有力武器,更是一种震慑力、正能量,让讲政治守纪律成为党员干部不能背离的“底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无论是谁,都在巡视监督的范围之内。”党的十八大以来,巡视过程中查处了一大批贪官污吏,上到中央的“大老虎”,下到基层的“小苍蝇”,只要触碰“红线”,绝无情面可言。“落马书记”王珉认为,“已经是最后一个岗位了,不想去得罪。”,于是思想松懈、作风散漫、听之任之,甚至在面对巡视组调查时,还说出“最好少抓,希望大家能够软着陆”这样的话,着实让人大跌眼镜。
在不少人看来,巡视实现全覆盖,全面从严治党态势基本形成,党员干部风气为之一振,更好地干事创业、履职为民,是否意味着巡视可以告一段落?并非如此。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示,“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巡视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党的十八大只是全面从严治党的起点,但永无终点,必须守住初心、坚持下去,让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成为常态,甚至还要进一步将尺度扎牢。近日,王岐山同志在巡察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推动从严治党向基层拓展,回应人民群众的期盼。”更是表明了党中央将把巡视巡察工作开展得更加深入、透彻,让巡视巡察成为治根治本之举。由此可见,各级党委也必将承担更多更大的责任,抓牢巡视巡察利剑,凝练求真务实作风,真正将党赋予的使命和义务坚守好、履行好,用实实在在的举措为人民群众的利益担当。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只有用好巡视利剑,实现巡视巡察全覆盖,才能更好地实现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才能带领人民群众昂首挺胸,拼搏进取,为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而努力奋斗。
篇三
继中纪委推出反腐力作《永远在路上》《打铁还需自身硬》后,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电视专题片《巡视利剑》如期而来,揭示了巡视利剑锋从何出、威力倍增的力量之源,让我深刻领会了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已把巡视工作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举措,赋予了巡视制度新的活力,有力的推动了管党治党迈向标本兼治。
利剑出鞘,震慑常在,威力倍增,一个重要原因是把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紧密结合起来,使自上而下组织监督和自下而上民主监督形成合力,共同造就真巡视、真反馈、真整改。从巡视组进驻前公开发布巡视对象,到进驻后公布邮政信箱和举报电话、开门接访,再到巡视结束后公开整改情况,让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对党真心信任,说真话道实情。正如专题片解说词所言,“当群众感受到是真巡视、真发现问题,他们就敢于讲真话,反映真实情况,巡视中大量问题线索都是由他们提供的。”王珉、苏树林、武长顺等人的落马过程,再次印证有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腐败分子的各种掩盖伪装不过是自欺欺人。
作为一名党员,当福建落马省长苏树林端坐在镜头前痛陈贪腐心迹,形容憔悴,痛哭流涕时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便有了以下的体会:苏树林在组织的关心和培养下步步高升至部级高官,却因严重违纪,仕途戛然而止。在人生余下的光阴里,他们只能面对冰冷冷的牢狱生活。我提醒自己一定要坚守信仰,绝不逾越半点规矩。
《巡视利剑》揭秘不为人知的政事,让反腐利剑所向披靡。作为新时期党中央加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巡视利剑让腐败官员闻风丧胆,让普通百姓大快人心。巡视工作做法对查处贪腐行为有利,应将其作为“精华”、“制度”传承下去。巡视利剑力量之所在,不光在于其查处的贪污腐败现象,更在于其背后的威慑力,使党员干部心存敬畏,谨慎用权,做政治上的明白人。正所谓“一心可以兴邦,一心可以丧邦,只在公私之间尔”。党员干部要处理好公与私的界限,不秉私心谋事,不以私欲废事。抵制欲望、坚守原则、守好底线,才能走向人生的康庄大道。
篇四
近日,电视专题片《巡视利剑》在央视播出。该片披露了巡视工作中一些鲜为人知的细节,展现了巡视组与腐败分子斗智斗勇的过程,堪比现实版“人民的名义”,引发了广泛热议。该片的热播体现了人民群众对于反腐败的高度关注,既是一次巡视成果的全面展示,也是对广大党员和干部的一次深刻的警示教育。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巡视工作,把巡视上升为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手段,全力支持,为巡视工作取得实效提供了坚强保障。党中央坚定的巡视决心,体现的是了清醒的危机意识和对党负责的担当精神。随着巡视的不断深入,巡视工作不断打破“潜规则”,突破腐败分子心里防线。“没有铁帽子王”、“退休并不意味着平安着陆”、“反腐败没有禁区”,一次次的突破,换来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也向广大党员传递出清晰的声音:党章之下没有例外,全体党员都必须遵守党章党规。巡视以实际成效,树立了党章党规的绝对权威。
党章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巡视紧扣党章党规,坚持“发现问题,形成震慑”,坚持一本党章管全党,既有力肃清了党内政治生活乱象,也以问题为导向,对党章党规进行了一次生动解读,让广大党员在案例中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党章党规的深刻内涵。党的十八大以来,巡视发现的大量案例表明,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表象下,都存在着党的观念淡漠、组织涣散、纪律松弛的“病因”,病根在于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丧失、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管党治党失之于宽松软。巡视给广大党员敲响警钟:只有内心尊崇党章党规,以党章党规规范行为,才能使人生的航船行稳致远。
随着中央第十二轮巡视整改情况全部向社会公开,党的历史上首次实现一届任期内中央巡视全覆盖。在巡视“全覆盖”的新常态下,广大党员务必经常自我党性体检,树牢党章党规“明规则”,以实际行动争做合格党员。
篇五
近日,五集电视专题片《巡视利剑》火热开播,赢得满堂彩。专题片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巡视作为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坚持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结合,赋予巡视制度新的活力,有效破解自我监督的难题,探索出一条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有效途径。
巡视是解决党内矛盾和问题的“金钥匙”。巡视要发现问题,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正是聚焦发现问题,巡视威力才陡显。十八届中央纪委执纪审查的案件中,超过60%的线索来自巡视;巡视不只是剑指个人的贪腐,也不留情面地揭开一些地方政治生态严重恶化的问题。山西系统性、塌方式腐败和三大贿选案:湖南衡阳破坏选举案、四川南充和辽宁拉票贿选案,都是巡视发现的。巡视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举措,抓住并解决党和国家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的矛盾和问题,有力推动管党治党迈向标本兼治。
巡视是党员干部锤炼党性的“压仓石”。巡视要发现问题,更要形成震慑。习近平总书记曾做出重要指示,他指出,要“发挥震慑力,无论是谁,都在巡视监督的范围之内”。巡视就要坚持违纪必究、失责必问。纪律和规矩不是可以伸缩的“橡皮筋”,而是带电的高压线,是不可碰触的红线、不可逾越的底线,必须严格遵守。任何违反纪律和规矩的行为,一经查实都要严肃追究、严肃处理。擦亮巡视利剑,震慑力永不削减,党员干部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确保做人做事走正道、扬正气。
巡视是纯洁党风政风的“净化器”。巡视是党之利剑、国之利器,毫不动摇地用好并加强巡视工作的震慑力,着力从严从细管党治党,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最大的突出问题,形成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全党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性更加坚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领导力、号召力大大增强,党心民心更加凝聚,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
篇六
《巡视利剑》之“政治巡视”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不移深化政治巡视,以问题为导向,发挥政治“显微镜”、政治“探照灯”作用,推动巡视工作向纵深发展。十八大以来,巡视工作定位越来越准确,任务越来越清晰,就是要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充分发挥政治导向作用。
司法部原政治部主任卢恩光,是一名年龄造假、学历造假、入党材料造假、工作经历造假、家庭情况造假的“五假干部”。查处卢恩光档案全面造假、严重违纪,正是因为巡视组核查其入党材料时,发现存在伪造或后补情况,顺藤摸瓜,进行更为详细的核查,更多可疑细节浮出水面。由此,卢恩光20多年金钱开道、造假买官之路被曝光,最终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五假干部”的出现,不仅是卢恩光个人价值观的扭曲,更是党内监督不够严格的真实体现,在他升迁路上,20多名不同层级的党员领导干部收受贿赂,多个相关单位监督不力,皆成为这个荒唐后果的酿造者。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政治巡视利剑永不生锈。凡是“带病干部”都在“显微镜”“探照灯”下无所遁形,从卢恩光这个极端案例来看,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解决党内矛盾和问题的“金钥匙”,是锤炼党员干部党性的“大熔炉”,是纯洁党风的“净化器”。一方面能够把问题干部清理出干部队伍,另一方面,能够“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及时挽救存在倾向性、苗头性问题的干部。严管即是厚爱,从严管党治党,扎紧制度的“笼子”,规范和加强新形势下的党内政治生活,既能看病,又能开方;既能治标,又能治本,对维护党中央的权威、严明党的政治纪律、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有重要意义。
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严守党的政治规矩和政治纪律,坚守底线、不越红线,始终信念坚定、清正廉洁,增强“四个意识”,严肃处理不正之风、严惩贪污腐败,要充分发挥巡视利剑“发现问题、形成震慑”的作用,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
篇七
“巡视利剑”缘何推崇备至?
如何着手改进巡视工作?巡视为什么要杀个“回马枪”?9月7日晚,全面从严治党大型纪实纪录片《巡视利剑》播出第一集《利剑高悬》。一剑霜寒、地动山摇,给腐败势力以严重打击,彰显了党中央反腐倡廉的勇气与决心。十九大前夕,专题片《巡视利剑》与之前拍摄的大型电视专题片《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在路上》《打铁还需自身硬》等一脉相承,通过剖析典型案例,具有极强的警示和教育意义,值得广大党员干部学习与借鉴。
巡视利剑锋从何出?威力倍增的力量之源从何来?巡视制度作为中央加强党的建设和党内监督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方法和措施。其巡察的重点是党政领导班子,尤其是党政一把手,察看其是否存在贪污腐败行为。在百姓眼里,中央巡视组充满了神秘色彩,一些干部群众称之为“钦差大臣”。正是由于这种类似于“钦差大臣”的巡视制度,使一大批坠入腐败深渊的高官落马,使党风政风为之一振。
据了解,专题片里,15名中央巡视组组长、副组长及相关工作人员,20多名纪检监察干部,共同解密巡视,再现巡视发现“老虎”“苍蝇”的过程,透视政治巡视的深刻内涵,揭示巡视如何发挥标本兼治的战略作用。剖析近20名落马高官,也形象的说明了巡视利剑的锋芒所在、威慑所在。
揭秘不为人知的政事,让反腐利剑所向披靡,这也是巡视制度推崇备至的缘由。作为新时期党中央加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巡视利剑让腐败官员闻风丧胆,让普通百姓大快人心。巡视工作做法对查处贪腐行为有利,应将其作为“精华”、“制度”传承下去。巡视利剑力量之所在,不光在于其查处的贪污腐败现象,更在于其背后的威慑力,使党员干部心存敬畏,谨慎用权,做政治上的明白人。正所谓“一心可以兴邦,一心可以丧邦,只在公私之间尔”。党员干部要处理好公与私的界限,不秉私心谋事,不以私欲废事。抵制欲望、坚守原则、守好底线,才能走向人生的康庄大道。
篇八
《政治巡视》专题片中,“五假干部”卢恩光是一名年龄造假、学历造假、入党材料造假、工作经历造假、家庭情况造假的典型造假干部。就是这样一个造假干部,依靠金钱开路,一路攀升,官至司法部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
在卢恩光的仕途中,可谓一夜看尽长安花,他本人从一个没有公职的人摇身一变成为公职人员,之后,摇身一变成为科技副乡长,乡党委副书记,副县级干部,乃至后来的副部级,可谓是顺风顺水,船到码头!
然而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他用金钱铺就的道路终究还是被巡视组“发掘”了出来!那些拜倒在他金钱之下的一路保护者也一一凸显了出来,即将面对的是党纪国法的严惩。
让巡视来得更猛烈些吧!我们可以假想,如果不是这一轮巡视,如果不是参与巡视工作人员的精雕细琢,卢恩光不知还要隐藏多久?
在当前的反腐工作中,反腐的力度是空前的。但我们不得不说,地方存在着一定的保护主义,很多在任者担心拨出萝卜带出泥,为反腐败工作设置了一些看不到摸不着的障碍。就说卢恩光一案吧,他本人官至副部级,级别已经够高了,很多人是不敢举报他造假的,要想通过举报渠道挖掘出他来是有一定难度的。
而巡视,巡视组高举的是中央纪委的利剑,这给了群众很大的信心,群众感觉到是“天子”行动,在提供证据和线索方面底气更足。古代有钦差大臣代替天子巡视天下,这是封建思想,我们共产党是为人民利益谋福的,巡视,是顺应民心,是多渠道增加打击腐败的力度,让那些隐藏得更深的腐败分子无路可条。
党十八大以来,中央安排了一轮轮巡视进行,定位越来越准确,任务越来越清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不移深化政治巡视,以问题为导向,发挥政治“显微镜”、政治“探照灯”作用,推动巡视工作向纵深发展。
让巡视来得更猛烈些吧,让那些隐藏得天深的腐败分子通过巡视凸出水面,接受党和人民的审判,把他们牢牢地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巡视组辛苦了,你们清除了党肌体上的蛀虫,共和国发展的历史上,必将铭记你们的功劳!
篇九
近日,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电视专题片《巡视利剑》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据了解,专题片摄制组赴全国18个省区市,累计采访15名中央巡视组组长、副组长及相关工作人员,20多名纪检监察干部。拍摄近20名因巡视发现问题线索被查处的官员,王珉、黄兴国、王三运、苏树林、卢恩光、武长顺、虞海燕等现身说法。
巡视是党章规定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举措,是从严治党、维护党纪的重要手段,是加强党内监督的重要形式。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巡视是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必须有权威性,成为国之利器、党之利器”。“回头看”是十八届中央巡视的重大制度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巡视过的31个省区市,不是一巡视了就完事,要出其不意,杀个回马枪,让心存侥幸的感到震慑常在。”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对省区市开展‘回头看’,特别是对那些整改不力、查案不够、震慑不大的地区,要优先安排,决不能让他们觉得巡视是‘一阵风’。”
的确,就像剧中的虞海燕,在第一次巡视时他通过多方周旋,躲了过去,一时成为漏网之鱼,第一次巡视过后,犹如惊弓之鸟的他非但没有收敛,反而更加猖狂,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在第一次巡视时建立起的利益关系,正是因为有了“回头看”,这条漏网之鱼终于被绳之以法。
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当前的反腐败形势的严峻性,官商勾结、官官相护、侥幸心理等等给反腐败工作层层设障,每一个问题官员的违法违纪行为可谓多样,手段多段,巡视作为一把重要的反腐利剑,需要常磨常新,多角度、多方面、多方式去搜集线索,查出问题,不能一次巡查了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巡查工作也要永远在路上,不断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才能让巡视利剑高悬,震慑常在,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有力支撑。
篇十
官有所畏,业有所成
大型纪实纪录片《巡视利剑》通过20名因巡视发现问题线索被查处的官员,现身说法,首次为我们披露了大量鲜为人知的巡视细节,既凸显了巡视工作的权威性,又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如何破解自我监督的历史性难题上敢于“刮骨疗毒”的气魄与决心。
利剑锻造,民心所向。“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我们党最大的执政优势就是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而贪污腐败便是破坏党群、干群关系和谐相容的“蛀虫”。“锄一害而众苗成,刑一恶而万民悦。”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12轮巡视,涵盖277个党组织的实际行动彰显了“有腐必惩、有贪必肃”的决心,兑现了全覆盖的政治承诺。巡视这柄利剑,让“武爷”们再也不能“下黑手”,让群众能够讲真话、说真事、动真情,是真正的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利剑出鞘,刮骨疗毒。天津市委原代理书记、市长黄兴国,辽宁省委原书记王珉,福建省原省委副书记、省长苏树林……这一个个本应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高官要员,如今都因违法违纪锒铛入狱;在震惊全国的“三大贿选案”中仅辽宁拉票贿选案就共计查处955人,其中中管干部34人,省管干部905人,这些都是在巡视中发现的。无论是身居高位的“老虎”,还是自以为天高皇帝远的“苍蝇”,巡视都会让其无所遁形。利剑出鞘,就是以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魄力让贪腐之人明白“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利剑高悬,正气长存。从王珉的落马到武长顺的落网,他们都曾心存侥幸,然而巡视组的“回头看”“回马枪”终于让他们意识到出了问题是“捂不住”“瞒不了”的。中央巡视工作巡视以“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的决心,打响与贪腐分子斗智斗勇的暗战。
“官有所畏,业有所成”,巡视作为党之利剑、国之利器,始终高悬于每名党员干部头上的,精准发力、有的放矢、形成震慑,真正让歪风邪气无所遁形,新风正气浩然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