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改革赢得现在用改革决胜未来
继1978年末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高清擎起改革大旗,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新征程。改革开放,从一开始就是一场波澜壮阔的奋斗史诗,汇聚了一个全民族为之不断奋斗的复兴梦想,凝聚了一段无数劳动人民辛勤汗水的腾飞神话。全面深化改革,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最鲜明的时代特质和最深刻的历史烙印,它是“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综合概况。
改革没有“休止符”。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改革是历史的课题。每个时代都会有不同的问题出现,相类似的问题在不同时代也会有不同表现。贫困时,我们必须谋求解决温饱问题的经济改革;富裕时,我们必须谋求兼顾公平的分配改革。身处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经济发展一步、时代前进一步,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新变革、新要求时不我待。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我们还有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去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进行曲”没有“休止符”。
改革没有“完成时”。历史洪流浩浩汤汤,昨天成为了今天的历史,今天也将成为明天的历史。某一项改革事业的完成,只是发展里程的一小段,浩瀚长河的一小湾。全面深化改革,要看到“全面”的总体部署,要看到“深化”的深层要求,还要看到“改和革”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既不能只关注“一域一地”的局部改革或盲目追求“毕其功于一役”的“一时一阵”改革,要立足“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不停步、迈稳步,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致千里。
改革没有“倒车挡”。改革是一列动车组,任何车组开倒车,都不能使列车在正确的轨道上奔向目的地。只有动车的各车组、全系统、多部件综合联动、协调推动、发力前进,才能全力跑出改革发展加速度。当前,“互联网+”时代,新事物新模式新业态方兴未艾、市场活力不断迸发、创新能力充分涌流,全面深化改革要面向市场、包容开放,不开倒车、不瞎限制,给互联网等新生事物一个“前进档”,让“互联网”加出发展新优势,不断创造出互联网“共享经济”的新奇迹。
改革既要基层创新,又要顶层设计。改革从“摸着石头过河”走来,趟出了一条崭新道路,取得了一些建设成就,形成了一些发展经验。当前,改革步入“见不到河底”“摸不到石头”的“深水区”,需要我们以经验总结和思路创新,通过全面性、系统性、包容性的“顶层设计”,解决好过河的“桥”和“船”。要针对新情况新变化,一方面根据以往经验教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防患系统性风险、颠覆性危机,另一方面要更加强调宏观战略的科学性、前瞻性和有效性。
改革既要坚定不移,又要轻重缓急。开弓没有回头箭、改革永远在路上。1978年末,中国共产党人开启的改革开放伟大壮举,用实践和现实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解决中国问题、推动中国发展的关键一招。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和党建建设各领域的综合性、系统性、全面性改革,又要把握节奏、分步推进,做到有规划、有重点、有步骤。既要迅速有力地推进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紧迫的焦点问题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奠定基础,又要集中精力、深入稳妥地谋划深层次、基础性的难点问题改革,持续攻城拔寨、闯关夺隘。
改革既要高歌猛进,又要蹄疾步稳。改革不是短跑赛,不看爆发力,而是马拉松、要看持久力。既要有高歌猛进的气势,更要有蹄疾步稳的措施。随着改革不断推进,对利益关系的触及将越来越深,对此我们也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既要保持高歌猛进的决战决胜态势,更要采取蹄疾步稳的实效方法,对改革进程中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困难一个一个克服,问题一个一个解决,既敢于出招又善于应招,既要跑起来又要跑稳来。
“风物长宜放眼量、直挂云帆济沧海。”事实证明,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将改革进行到底,就是通过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和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完善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最广泛地凝聚起全体人民共建美丽中国、共享美好生活的磅礴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