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钻井企业文化来看中国石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文章标题:从钻井企业文化来看中国石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从去年起,中国石油所属大庆、辽河、大港、吉林、华北等老油田钻井相继获得高产油气流。“老油田”伴随现代钻井技术的突飞猛进,已是柳暗花明。
毫无疑问,钻井工程这篇“大文章”能够渐入佳境,既是地质家创新思维的结果,也有赖于钻井新技术集成这一“引擎”。同时,更有一种力量虽无形,但却力拔千钧,那就是企业文化、企业精神、HSE理念的支撑力。
20xx年,自主研发的CGDS近钻头地质导向系统获得成功、气体钻井技术应用在四川取得重大突破,等等,昭示着中国石油在国内钻井工程技术服务行业的领先地位。从业人员的文化素养、创新意识、安全意识以及敬业精神,已凝结成独特的钻井文化,保证了钻井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钻井工程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
钻井是高风险、高技术含量的施工行业。实现本质安全,是中国石油既定的安全环保长远目标,也是钻井工程行业的不懈追求。实现本质安全,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具有决定性作用。上世纪末,中国石油建立HSE管理体系,近年来又将其与石油工业积淀的传统文化融合,确立了“安全第一、环保优先、以人为本”的安全文化新理念。这一理念与现代先进科学技术珠联璧合,推动着钻井生产方式由粗放管理转向科学发展。
安全文化正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地在中国石油各钻井工程企业渗透、普及。去年盛夏,记者到新疆钻井40628队施工的T85285井场采访,看到轮岗的安全监理叶尔兰正在认真填写“HSE监理指令”表格。在安全文化的熏陶下,“安全第一”理念已贯穿到井队的每个人、生产的每个环节。
提高钻井速度是钻井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环节。20xx年的磨溪速度、庆深速度,20xx年的长庆速度以及龙岗1井示范工程,都是中国石油依靠先进的钻井技术提高效率和速度的典型实例。3月29日,大港油田集团第一钻井工程公司领导到50523钻井队现场办公,明确提出钻井提速工作要在认真研究设计和参考临井资料的基础上,制定施工方案和应急预案,“不安全的进尺一米不打,不安全的效益一分不拿。”这也是中国石油整个钻井工程行业的答案。
“创造能源与环境的和谐”是钻井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标志。走进辽河石油勘探局任何一个井场,干净的地面、昂首的井架,与珍禽翻飞、绿波荡漾的世界第一大苇海交相辉映,让人领略到现代石油工业的风采。
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肩负经济、政治、社会“三大责任”的中国石油加快了勘探开发步伐。“决不能再以牺牲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换取所谓增长,而要以技术创新来促进经济总量的增长。”这是钻井工程从业人员的共识和行为准则。恪守“奉献能源、创造和谐”的庄严承诺,企业决策层在制定钻井开发战略时,确定“多做物探少打井”,“多打少占地、少污染的水平井,少打直井”。“少井高效”,是中国石油自觉承担环保责任的突出体现。
石油企业传统文化在钻井经济增长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推动作用。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是钻井队伍勇于吃苦、不畏艰难、敢打胜仗的精神支撑。20xx年,中国石油水平井数、累计进尺数等,均取得历史性突破。“国脉”西气东输的气源井克拉2-3井、克拉2-7井,是克拉2气田首轮开发井中最先开钻的两口井。当年,塔里木三勘70156等两个钻井队以石油“铁军”的风范,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寒冷天气里,顶风冒雪长距离搬迁安装,准时开钻,按时完钻,为西气东输工程按期供气提供了保障。
如今,“杠杠服穿在外,狗皮帽子男女戴”的钻工形象,生产中“人拉肩扛”的火热场面等,都只能出现在老照片中。文化水平不断提升的新时期钻井队伍,正逐步用国内外领先的钻井技术和管理方法武装自己。作为新疆钻井公司的“当家人”,田富林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总要观看壳牌、埃克森、斯伦贝谢等国际石油公司有关企业管理方面的光盘,仔细揣摩学习。为了加快向海外市场的挺进步伐,铁人王进喜带过的大庆1205钻井队,常年组织职工学习外语、涉外工程承包知识和特殊工艺井技术,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近年来,全队职工先后完成丛式定向井、取心井、小井眼井等特殊工艺井型的施工,实现了向多功能钻井队的重大转变。
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在钻井增长方式转变中,文化的力量即我们的“软实力”,虽是无形之手,却是动力之源。
文化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钻井工程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仅仅是一种表象,其背后是文化的巨大推动作用。而文化的作用与反作用力在企业中一旦形成强势,必将持续推动企业走上科学发展之路。
每种结果都有其产生的直接原因和辅助促成这种结果的条件或力量。观念的转变、技术的进步、体制的建立等等,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