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利模式的十个观点
第一章盈利模式的十个观点
企业不关心盈利,衰败甚至死亡只是时间问题
经营一个企业的最终目的是盈利,只有盈利才能保障企业的长远战略和持续发展。任何战略或经营思路的最终落脚点都是制造企业赖以生存的血液——利润,如果企业不在战略和具体执行中关注盈利并把盈利变成经营的战略实践,再宏伟美丽的战略最终都可能造成企业巨大的成本。实践证明,很多企业大厦就是被这种成本压塌的。
德隆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20xx年的乳品行业普遍的市场份额导向建立的行业标准,这使企业本来在一个地区之内有良好盈利表现,结果在快速扩张中面临内忧外患的境地,企业是否盈利,是衡量一个企业经营质量的关键指标。
盈利是在交易过程中产生的,是真正被消费者接受后才能够形成交易的。
产品同化可怕,营销同化可怕,盈利模式同化更可怕
产品是子弹,营销是枪,而盈利模式的最高宗旨就是用好的子弹,用好的枪,选优秀的人,打出最好的成绩。枪、人、子弹哪个环节都不能缺少。国民党的飞机大炮最终被小米加步枪的共产党打败,关键问题就是国民党整个政府以及作战体系都出了问题所致。共产党的成功是党的领导、武装斗争和统一战线的成功,没有一流的资源但是有使用资源的一流方式依然可以创造奇迹。
实践证明单一要素不能从根本上改善企业的盈利状况。同样,自己所使用的it产品甚至都不是最前沿的科技成果,然而dell靠自己独创的商业模式不但创造了巨大的商业帝国,而且始终保持在比较高的盈利区间里。现在的商业资源的物质差异已经很微弱,而且可以被迅速模仿,但是资源的认识和使用方式却可以创造根本不同的盈利差异。取决未来战场上胜负的不是商业资源有多么的不同,而是资源使用的独特性。因为在这个世界上,资源根本就不可能被垄断。
很多盈利模式同化的企业,无论技术、产品、品牌、管理等独立地看有多么好,但仍然建立不了整体竞争优势,摆脱不了竞争的困扰,因为盈利模式的同化必然导致营销、管理、竞争区域的同化,没有比赛但是在起跑线上你就已经输掉比赛了。因为你不会用,再好的营销工具都是浪费。
品牌是工具,营销是过程,盈利才是根本
无论品牌还是营销都是为了强化对消费者的沟通效力,增加消费者对包括产品和服务在内的价值认知,从而让消费者完成购买决策。但是长期以来,相当多的营销人和市场推广部门把大把的钱撒在泱泱人海里,说是为了让更多的消费者消费自己的产品。但是,实现消费只是所有活动社会性的解释理由,而不是企业经营的真实原因。企业是要盈利的,所以无论品牌或者营销都不是经营的终点,即使品牌和营销做得再有创意最终的目的是要产生盈利,这些都是企业达到盈利所花费的成本。如果忽视盈利的要求,那么实际上这些投入的相当资源都是浪费的,甚至是胡乱花费的。俗话说“精美的广告不赚钱”就是这个道理。
盈利是所有经营活动的目的,所以它就是效果的检验标准,品牌和营销检验的标准就是盈利能力。正如盈利是裁判,而其他一切都是运动员一样,工作的最终结果不是说品牌设计的精美或者营销方案的完美,而在于真正带来多少盈利。只有盈利才是企业经营活动的统帅,其他都处于被领导者地位。
在经营活动中,无法在“三分钟内”说明其与盈利的直接或者间接关系的行为,都可视为成本
把盈利作为企业的终极目的,一切工作都会在瞬间产生指向性,混乱模糊的经营就有了可以监督的标准。这个标准非常清晰,从老板到最基层的执行者都明确地知道这样做对盈利的意义是什么,这是将盈利在执行组织上进行设计的根本原因。但是,如果不能在很短的时间将一个行为的盈利意义说明白,那么这个行为在盈利的概念上起码是混沌的,是没有指向的,也就是说这个行为背后的执行成本是很难产生盈利贡献的。
每年企业在促销上浪费的钱是惊人的,95%以上的促销活动没有真正和促销活动联系在一起,促销做完了就完了,一个促销真正有无效力谁也不知道。一般的浪费是由几个“分离”造成的:品牌与促销分离;品牌与区域特性分离;品牌与具体产品分离。
我们做的事情没有一点效力吗?也不是,作为每一个企业的决策层其实都知道自己的钱每时每刻都在浪费着。
战略的最高境界是让执行“傻瓜化”
战略是为执行服务的,最终要转变成盈利行为,不能被执行层理解的战略不是好战略,执行过程必然产生多余的成本,如沟通成本等,成本的增加直接影响战略的实际效果。很多战略看起来很好,但是由于没有综合成本观念,结果导致半途而废。好战略就是要充分考虑企业的承受能力、人员的执行习惯以及执行能力,将各种因素考虑在内才可以在预定时间内执行完毕,全员参与,过程顺畅,自然能够产生最大效果。这个产生最大效果的过程犹如程式化的东西,执行者按照战略一直做下去就可以成功,我们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