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焦点随谈
企业文化焦点随谈
曾几何时“企业文化”这一企业精灵悄然潜入我们的企业意念之中。
于是乎,一夜之间各种学派、各个名流、各个专家学者、各大企业的老总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探讨企业文化究为何物。转眼间各种学说风起云涌,逐渐地充斥着、清洗着我们的头脑。
细想开来,其实,企业文化并不是近年才有的新鲜事物,我们对它应该不陌生。中国早在五、六十年代,一些大型国有企业就根据当时国情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经营理念。如鞍钢宪法、大庆铁人精神等,当时虽未冠之企业文化的冠冕,但是,实际上发挥着企业文化的价值功能和整合功能。说明企业文化不是现今才有的,也不是外国人独有的专利。
企业文化何以理解?它的大忌又是什么?略加关注,就会发现,有许多企业注重的是“面子工程”,片面理解企业文化内涵,盲目追求企业文化的形式,把企业文化作为一件漂亮外衣披在企业身上。诸如把文艺活动、体育活动、统一服装、统一标志等视为企业文化,其实是对企业文化的一种狭隘的理解。我们经常在有关报刊上看到,说某个企业开展了影评、剧评、书评,成立了阅览室、文化室,组织了郊游,进行了文艺、体育比赛活动等等,以显示企业文化搞得好,很富有特色,其实这样的理解是很不全面的。我认为,企业开展各种文化体育娱乐活动,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但不是它的全部内容,更不是它的唯一内容,它只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外在表现。因为通过谈、拉、说、唱等各种文化体育活动,可以陶冶职工的情操,培养职工的集体主义精神,用文化活动颂扬企业的信誉和形象,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这些有益于企业文化建设,但这不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有的企业家认为,在展厅里摆放几本企业文化词典,办公桌上放上一本企业经典手册,在办公室张贴文化海报、走道里摆放文化框、单位里悬挂一些“催人奋进”的口号,甚至花巨资请广告公司做形象设计,认为这就是企业文化。把企业文化做成“面子工程”,一种供来客观赏的美丽花瓶。把企业文化的内涵和表现形式本末倒置,甚至不知道本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什么,在凭空高唱企业文化。
英雄人物的伟大壮举,劳动模范的奋斗精神,典型人物的典型事迹等对员工的思想意识、敬业精神有榜样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员工,推动了企业的发展,丰富了企业文化的内涵。但是,它不是企业文化全部。精神因素对企业内部的凝聚力、企业生产效率等固然重要,但这种影响不是单独发挥作用的,它渗透于企业管理的体制、机制、策略之中,并协同作用。它不能也无法单独替代企业文化之功能。
企业文化的内涵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一个动态过程,在发展中形成,并在社会历史发展中丰富和变化,它要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变化而做出及时的调整和完善。比如人们对产品的关注,开始是注重它的使用价值及实用性发展到后来关注产品的品牌、售后服务再提升到关注产品的个性化、多样化、美观、健康等方面,购买者价值观、审美观发生变化。那么,企业在产品目标定位、企业的经营策略、新产品的研发方向等都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使产品、经营和社会文化之间产生协调与相融。这时的企业文化就要随之进行调整升华。
企业文化有它的独特性,没有统一规范的标准模式,是单个企业个性化的表现,盲目效仿留给企业的只有遗憾。地域不同、行业不同、文化不同、历史不同所形成企业文化也各不相同。如娃哈哈集团看重的是“家”的文化;双沟集团则强调开拓、创新;尼桑公司关注的是顾客至上;松下文化倡导谦和、执着;惠普公司着重在对市场和环境的适应性等。企业文化的表现形式可以标准化,其内涵表现则是各不相同。
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是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文化是以人为本的管理哲学,是借助文化力量的管理方式,可以说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