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企业文化的误区和落实
文化绝对不是那么简单的东西,任何事情都带着文化的细胞,当然这个文化细胞,它的老实人说真话谈企业文化 我这几年已经做过将近600场的培训,接触过不下1000位企业家,深度拜访过近200家企业,前后做过40多家企业的顾问,我非常遗憾地发现,多数企业对企业文化的理解都是非常片面的。很多企业把企业文化常常理解为简单的三个东西的相加:一是老板提出的一个口号,二是企业一些看上去很美的包含着老板的个人好恶的一些故事,三是企业的各种员工文化生活的活动。老实说这种理解过于肤浅,它跟管理不搭架。企业文化是什么,不需要用定义来解说,只需要说一个现象就够了,企业文化好比植物的土壤和人呼吸的空气,植物生长有土壤,人活在空气里,文化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企业文化的存在完全符合全息理论特征。大家知道中医的耳针技术,一根小小的银针只在一个耳朵上扎,你身体的任何部位的不适,都可以通过扎耳针得以解决和缓解。一个人的耳朵能够全面反映一个人身体各个部分的相关信息。企业也一样,企业任何一个细胞,都负载一个企业的整体信息。企业做任何一件事,都能体现出你企业的文化特征。前不久,在上海惠普讲课,上课那天惠普的老板黎博士有一些事情,要在这个培训会前做分享,他占用了一个半小时,培训推迟到十点半开始。我肯定要问,今天的培训课程什么时候结束?我在想,黎博士肯定有这么几种答案:第一种答案,按原计划五点钟结束,你的培训就搞四个半小时,到底是外资企业,员工的作息时间是有严格规定的,企业不能占用员工的时间;第二种答案,我花了很高的价钱请你,你必须讲到六点半,一刻钟也不能少;第三种答案,反正已经晚了,干脆晚上开一场讲座或讨论会,晚上十点钟或十一点结束,我可能也愿意,为了客户的需要;还有一个答案,也许黎博士会很圆滑地说“汪老师,你看着办吧”。四个方案,任何一个方案都透出他的企业文化。一是劳动法为上,保护员工利益,这是一种文化;二是强调商业规则,强调培训产品的性价比,这是一种契约文化;三是一家学习热情极高的组织可能采取的做法,这也是一种文化;四是一种很圆滑的态度,也可能是一种随和,它也一定流露出某种文化的特质。我们可以说,一个企业任何人的行为,任何人与社会的接触,都透露出你企业文化的某种气息。有一天,我下课后十点了,还是会见了一家银行的董事长。他的这家银行现在运行非常好,就有很多人想对这家银行投资,投资有三个来源,第一个来源是地方政府,第二个来源是外国投资机构,第三个是民间资本。我说:你吸收任何一种投资,都会透露出你的企业文化。比如:吸收政府投资,一般来说意味着你有一定的投机主义倾向,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如果有比较好的管理意识,希望投资同时带来管dna是什么呢,就是你这个老板的个人价值观、为人处世的态度以及做事风格。咨询公司来为你做企业文化,那只能是扯淡,是绝对不可能的事,咨询公司只能帮助你做文化提炼的工作,帮你用一些工具,适当修饰、提炼、总结,或者格式化。
真正的企业文化,不在于概括得多漂亮,也不讲究时髦而人云亦云。我非常奇怪一件事:中国人开始都讲“又快又好”,有一天晚上,突然全国人民都改成“又好又快”。我就奇怪了,中国人怎么这么聪明呢,一天全部改过来,真的搞懂了吗?不可能,哪能全国人民一晚上全部搞懂了,直到现在,我相信还有人没有完全搞懂。冯仑的书,题目叫《野蛮生长》,我不管这个书的内容,就看这个题目,绝对是“又快又好”的思路。有的行业一开始就是跑马圈地,就是铺摊子,就是占领制高点。
其实,中国确实有大批的企业存在严重的小聪明的文化,走捷径,找秘诀,从来就不认为企业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有它自己成长的经历和过程。曾经有人头头是道地跟学员讲要把梳子卖给和尚,我一直认为这纯粹是小聪明。你可能卖出了一把“和尚梳”,唤起了他对红尘对过去的恋情的回忆,你卖成了,但是能说明什么,能说明这是营销吗?只能能说明你简单的忽悠取得了一次成功,但它不是营销;就算你卖了一百把梳子给和尚,和尚拿回去,作为庙里的“香客梳”,转卖给香客,或者配着香一起卖出去,你成功了,但是它仍然不是营销,因为营销是在为顾客解决问题,和尚本来就不应该带着香和梳子去做买卖,这本身就不是和尚的价值,你把一个企业的营销引进了一个死胡同,引进了一个违背道德的方向,所以你不是一个真正的企业,你也不是一个真正有良知的组织;就算你卖出了一千把“功德梳”,让所有在寺庙捐钱的人都能拿一把梳子,这仍然不是营销,你把世俗的文化引入了佛门,你离佛越来越远,你玷污了佛堂,所以你没有干好事,更不要说你这是事业。
在企业管理上也一样,如果自以为聪明的去寻找提高效率的捷径和绝招,往往这个过程的本身,就是对效率的伤害,因为任何事情,都有它内在的规律。这样,不仅白白浪费了我们追求的时光,也使我们距离科学管理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