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活动中快乐习作
在实践活动中快乐习作作文教学是我们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知者,好知者莫如乐知者。作文教学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快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那么,要想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我想应该这样来做:
一、培养学生习作的信心和写作的兴趣 。
信心是力量的源泉。前几天,我看了一篇文章,它讲的是一位幼儿园的教师给学生上的人生第一课,当时学生兴趣盎然,激情满怀.这位教师在给学生上课前,首先向学生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1、你们家中都有谁?2、谁能把他们画下来?这时学生都拿出笔和纸把他们画了下来。然后老师找了一个非常精美的封面,把这些画装订了起来,并写上姓名、出版单位,接着老师就告诉同学们这是他们写的第一本书.老师还说他们还小,只能写小书,将来长大了就能写大书,就能成为伟大的人物。我相信孩子们听了这话后,肯定没有认为写书难的,并且认为自己长大了一定能成为伟大的人物。这是幼儿园老师给学生上的一次 “灌输”课。我们在习作前,为什么不给学生来一次思想“灌输”呢?
二、联系生活,挖掘素材,唤起灵感。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我们可以经常安排学生在生活中观察事物,展开想象,创造自身语言。
1、鼓励学生主动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动,在劳动中学做一件家务:做饭、洗衣服、整理房间等。让学生亲自去做,然后再把做的过程如实地、具体地写下来。学生对这样有趣的实践作业,极乐意接受。因此,他们就学得很投入,并能获得深刻的劳动体验,在次基础上引导作文,很容易唤起创作灵感,写出富有趣味性的文章。
2、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感受生活的能力。
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比如春天来了,我们可带领学生在校园里寻找春天的足迹,指导观察,让他们感受春天的气息。组织学生进行放风筝比赛等。冬天来了,可组织学生进行拔河比赛。天下大雪了,我们师生可到外面打雪仗去。学生的生活阅历丰富了,内心充实了,怎愁无话可说?
三、让学生勤于动笔,乐于表达。
良好语言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写日记的兴趣是学生积极写作的先决条件,是提高学生日记水平的心理保证,它能使学生变“苦记”为“乐记”,变“要我记”为“我要记”,从而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发挥,使学生写得轻松、主动而富有创意,即使遇到困难,也会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久而久之,便会形成一种稳固的写日记兴趣----良好的日记习惯。
对于学生“日记兴趣”的培养,在平时教学中,我们可充实学生生活,丰富日记源头。充实的生活积累是学生日记活动的起点和源泉。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们可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再次,就是反复激励,增强写日记的自信心和对日记活动的兴趣。
四、充分发挥“课例”的作用。
语文课本上的“课例”,绝大部分选自名家之作。无论内容的选择,还是表达形式,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为此,我们要充分发挥“课例”的作用。在写法上多给予指导,让学生真的有所领悟,有所受益。在语言上,对于准确的词、生动的句子、精彩的片段,我们要让学生注意积累。抓住一切可以锻炼的机会,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学生的梦幻是在语言世界里产生的,我们引导学生想象,要将想象力的开发,情感的培养,言语能力的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比如学了《穷人》一课后,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了渔夫、桑娜的勤劳和善良,甚至被他们那种急他人所急,想他人所想的优秀品质所打动,我们可鼓励学生续编故事。在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后,唤起了学生的同情心,我们可以“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为题,引导学生大胆想象。
五、抓住一切可以展示学生自我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快乐。
第斯多惠说:“教学不在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作文一旦完成,需要及时鼓励。“善表现”是小学生的天性。我们可以从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位、多渠道为学生营造氛围,提供表现的机会、展示的舞台。在学校里,我们可通过校园佳作宣传窗、学校广播站、校刊等为学生提供佳作展示天地;在家庭中,可将优秀作文读给父母听,获取成功的赞许;在社会上,可让学生多参加社会活动,积极写作,踊跃投稿,学生的作文能在报纸、杂志上发表,这是对他们最大的奖励。学生有了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心里充满了成功的喜悦。在老师、家长和社会的赞扬声中得到了力量,因而激发出一种强大的创作动力,自然就会把作文当成一件乐事,就能越写越好。
孩子的潜能是无限的,作文教学的空间是不可限量的,让我们以切实有效的方式引领他们在想象的天地里驰骋,在言语的世界里沉潜往复,使学生的作文兴趣浓郁,更好地提高作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