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阅读的问答
关于阅读的问答1.书,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书应该是生命的一部分,但没有书活不下去,这样的话说出来又有点夸张的可笑,而实际上在过去的30年和书结伴,此后的生活还真离不开它,如同你要离开一个身心交融的女性,如同戒毒。但我愿意中这样的“毒”。阅读多么高贵这样的话留给别人来说,我只想说城市空间被车辆挤占,人成为附庸这有点可笑,但是家居环境被书挤占,我觉得可以接受。但我要声明,我绝不想当藏书家,我只是对好书有一种贪婪的阅读后的占有欲。
2.最喜欢在哪里看书?(家里?书店?办公室?户外)
其实最好的阅读地点,是所有的地点,但是这是难以做到的。我平时会在书桌前看书,一般都是精读,会划很多会批注会写即时的联想。也在床头,如厕的时候看书。我最喜欢的是在旅行途中的交通工具上读,车上、船上、飞机上都可以。很多人在车上,一看书就头晕,我觉得他是没有进入书籍的世界,正在书里、书外的两个世界拉锯,所以会晕。我则没有这样的感受,我很享受在两个世界的穿越,目光会和文字建构的世界同频共振。有时候阅读能够改变行程,我专门谈论过这个有趣的问题。我不在书店看,我总觉得那样很不入心,觉得会丢失一些精髓,而重读又会浪费时间。
3.看书的频率?
除了特别忙的时间,正常的状态下我每天都会看,或多或少,总体来讲是偏少。阅读和写作,在一年当中,都有旺季和淡季。我一般是几本书一起看,这样能够有效调节阅读的疲劳。再好的书,你持续看,都会有疲劳,这种疲劳和作家写作时候的疲劳感是一致的。
4.最近在看什么书?(可以点评一下,说说感受)
前几天去了趟上海,来回的大巴车上看《巨流河》,这是一本“旧书”了,大家都看过了,我才看。但是我有时候是刻意拉开和大家的阅读时间差,这是一个很狡猾的做法吧。一窝蜂读一本书,我觉得挺滑稽的,好像阅读成了一件公众的事件,而实际上读书是一件静悄悄的隐秘的事情。《巨流河》还剩最后两三章没看,可以讲,我喜欢这本书,前半部分写得比后半部分更让我喜欢,一个人在时代的洪流中如一片浮叶,它在历史里漂,也在个人的生命河流里漂。齐邦媛说,她们这一代人是被时代消耗的一代人,没错,但我更愿意说是被时代“消费”的一代人,但是哪一代的人不是被所处的时代“消费”呢,这也应和了我关于时间的说法,一切爱恨情仇都是时间的历史。在阅读的时候,我其实在内心里对齐邦媛这一代人有小小的艳羡,虽然他们生活在动荡的战争年代,朝不保夕,流离失所,但是就是因为这样的流浪,让他们可以走遍祖国的山川。上面是敌机,下面可是三川汇流哦——悲怆的诗意大抵如此吧。
5.推荐适合这个季节看的三本书(附推荐理由)
阅读有旺季和淡季之说,但应该是没有季节的。硬要说季节阅读,在这个冬季,我想可以看一些绵密的内敛的静谧的有黑夜品质的东西,这大概说出了我对于冬季的感受吧。轻阅读、快阅读,比较适合暴躁的肤浅的夏季吧。(我个人的感受。)我推荐《生死疲劳》,莫言的书我其实后半期看得很少,其实是有意的避开,这本书很厚,我还没看过,但是莫言的东西是有绝对的品质保证的,我从来没有对他的作品犹豫过;推荐《黑夜史》,白天的那点事大家都知道了,看看自古以来的夜晚吧,夜晚的秘密总会多一些吧;第三本,我推荐《巨流河》,可以了解那个时代和那个小岛,然后再延伸阅读一些有关台湾的书,为日后台湾自由行做些准备。如果对一个地方的地理历史完全没有了解就率性前往,是一件浪费钱而且趣味和收获打折的事情——别和我说“冒险”和“奇遇”的快乐——环绕我们的日常生活才是最大的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