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留守儿童加油-教学随笔
为留守儿童加油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农村大批劳动力外出务工,在给农民创造增收致富机会的同时,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
关于留守儿童的报道有很多,大多数是说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之多、学习成绩不佳、家庭教育缺失等等。也许您从中了解了留守儿童的一些情况。确实,农村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重视,这是很普遍的现象。由于这些远离父母的留守儿童缺乏直接的家庭教育和亲情关怀,在学习、生活、心理及人格的发展上都或多或少地会出现一些问题。全社会都在关注这个问题,对留守儿童付出关爱和重视,这是应该的。但是只是一味的强调留守儿童的缺陷,不断的重复他们身上的缺点对于留守儿童的成长并无益处。难道我们一再重复留守儿童的问题,目的就是为了打击他们,定格他们的人生吗?须知,生活在父母身边的孩子们身上也有很多的性格缺点:自私,娇惯,任性,懦弱等等。难道我们也要因此而否定父母的教育吗?答案是否定的。那么就请大家用同样的标准来看待留守儿童吧!既看到他们的性格缺点,又能看到他们的优点和长处。
身为农村的一线教师的我,接触最多的就是留守儿童。在平时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深刻地感受到他们的呼吸和心跳,近距离的倾听他们的心声。在这里,我要给您看看留守儿童的另一面——坚强,勇敢,积极乐观。
片段一:
在冬日与寒风的交织中,我们迎来了新的学期.学生们在家中休整了近一个月的时间,看起来都很积极活泼。
我在八年级的教室里上课,王婷婷站在课桌前,默不作声,拿着笔的手时而放在思考的小脑袋下,时而伏案记录些什么。
我有些好奇:“你为什么站着?”
她腼腆的冲我一笑:“辛老师,我的板凳忘记带来了。”
我的心里一震,记得上学期快结束时,就听说她的妈妈带着五岁的弟弟去上海看打工的爸爸了,王婷婷在家自己做饭还得喂十几只鸡。
“你的妈妈还没回来?”
“回来了,我爸的脚被机器切掉了四个半脚趾头,妈妈天天伺候他呢。”
我不禁一惊,可孩子像没事儿人似的摇头晃脑的说:“我爸的脚趾头被机器割掉了,是从他肚子上挖的肉补上的。花了四万多,钱全是借的。”我一边听着一边看着这个孩子,她的红通通的小脸被冬风画上了无数条粗细不等的条纹。可是她还是笑呵呵的,“爸爸每天拄着拐杖还去打牌呢!”
“那你可得自己照顾好自己。”看着她那干裂的手掌,我担心地说。
“没有关系的老师,我行的!”她的脸上依然挂着爽朗的笑容,犹如一缕阳光照进冬日的教室里,温暖了我的心。
片段二:
八年级有个男生叫陈庆庆,我发现他最近总是上课没精神,就把他叫到办公室,询问原因。他一副无所谓的态度,笑嘻嘻的说:“上学没意思。”陈庆庆跟爷爷奶奶同住,可他们都不管他的生活,居然只想着自己串门吃酒,弄得他放学回家没饭吃,天天吃泡面。还说上一次迟到的事情,说是爷爷喝醉了酒把他的电动车摔坏了,使得他骑了近一个小时的自行车才到学校的。不可思议的是,尽管发生了这么多严重干扰他生活秩序的事情,这孩子仍然可以微微一笑,弃之脑后。我钦佩他的勇气,毅力和乐观的人生态度,发自内心的说:“你能把现在的学习和生活处理好,将来就不会有任何事情能够打倒你!”
片段三:
七年级三班有个张静静同学,她和奶奶,妹妹生活在一起。小妹刚上一年级,奶奶年纪大了,体弱多病。因此小静静不仅要照顾自己,还要照顾奶奶和妹妹。但她从未叫过苦喊过累,并且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她的成绩在班里很普通,但是她的责任心却是最强的。每天上午的那个时刻,她和其他几个同学会准时给同学发营养餐,那认真的态度不亚于航天员发射神舟卫星。
片段四:
八年级二班有个陈飞同学,他是班里最活泼的,不管什么班级活动他都积极参加,整天乐呵呵的,你一定不相信他的父母已出门打工半年有余,家中只有年过花甲的奶奶和刚满五周岁的弟弟。陈飞用稚嫩的双肩挑起了家庭的重任,放学回家后的他,经常带弟弟玩耍和帮助奶奶干家务。
以上的任何一件事放在别的孩子身上都是无法想象的,可是留守儿童却坚强的扛了起来,并且对于生活,他们展现出来更多的是勇气和乐观。当您看过这些稚气的面孔后,是否对留守儿童有了不同的看法呢?
这些孩子们没有取得傲人的学习成绩,也没有荣誉的光环,但在他们身上却有着闪亮的人性光辉---独立的品格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当城里的孩子们手握牛奶口噙面包再把耳朵里塞满父母的叮咛和唠叨走进校园时,农村的孩子们正放下镰刀收拾猪圈满面灰尘独自行走在泥泞的道路上。
的确,留守儿童都很独立,这是不是人们常说的“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呢?众所周知,少年儿童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