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应做的几点思考
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应做的几点思考在思想品德课中始终贯穿心理品质教育,使学生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形成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更好地融入社会,回馈社会,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本着遵循人的发展规律,从尊重人、帮助人,到发展人的思想,通过采用提高认识,课程和教法的改革,以达到优化学生的心理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目标。几点思考,与大家探讨:
一、教师要正确认识自己。
“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心理素质过硬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健康的学生!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对自己的心理素质、业务能力、授课特点、社会角色等有一个全面准确的定位,不盲目、不畏惧,勇于担当,通过参加心理健康教育业务培训、学术研讨与交流活动,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二、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
学生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也是课堂和学校教育的“终端产品”。“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了解全面的学生,了解学生的全面已势在必行。当今信息社会,学生接受的信息是庞大而复杂的,鱼龙混杂,很多学生在互相干扰的信息面前也很“纠结”。只有设身处地的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们矛盾的心理,才能对症下药,有针对性的缓解和解除学生的心理矛盾,逐步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
三、教师要有效沟通学校。
学校对学生的培养和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学科教学不能涵盖学校教育的全部。在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过程中,思品课教师还要发挥教师群体和学校环境的力量,让学生接受到更直观、更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如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系统传授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与方法,让更多学科的教师参与其中,发挥群体优势,争取更好效果;创办专刊,向广大师生传播有关心理现象的知识、信息和动态,有效地优化了学校的“心育”环境;加强和完善教室文化、宿舍文化、校园环境文化等校园建设活动,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四、教师要懂得放眼社会。
各种社会现象、社会舆论、影视文化与传媒等社会因素也直接影响着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因此,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与家长达成共识,通过各种活动与宣传,如致家长的一封信、召开家长会、问卷调查等形式,帮助家长建立现代、科学的人才观,获得家长的支持和认同,鼓励家长参与,努力创设出全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与氛围,使心理健康教育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形成更多有健康心理素质的社会群体。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一个学生好的心理素质的形成,不仅仅成就一个社会个体,这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国运昌盛,需要全社会的行动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