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实践指导
下面我就如何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谈谈我个人的五点做法:
首先,扎扎实实地抓好课堂教学,一步一个脚印,不留夹生饭。宁可上二遍,也要力争一节一清,一章一清。如,在教学稍复杂方程的第一课时,例1、一个足球的白色皮共有20块,比黑色皮的2倍少4块。共有多少块黑色皮?由于学生较长时间用算术法解决问题,开始学习列方程解决问题,受到了算术思路的干扰,所以一节课下来12名学生中有一半的人没有搞清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于是,经过一中午的反思,我觉得在引导上做的不到位,下午我又重新上了这课,并且通过画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弄清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等量关系,这次有11名学生都会了,并且能够说出三种等量关系,现在班里只剩下学习一项比较差的杜欣会了,我把她的课桌和讲桌排在了一起,随时随地进行辅导。这样我宁可上二遍也要节节清,几节下来,一章也就清了。如果在课堂上学生学的不扎实,等到考试时在赶紧复习,是起不了多少作用的,即使死记硬背下它的过程,等到题目以另一种形式出现或换个大数(字母)就又不会了,如果平时基础扎实了,只要复习一下错题就行了。
其次,强化计算技能,达到会的决不错。为什么这样说呢,我给大家算一笔帐,一张考试卷子,直接写得数题至少5-10分:解方程是五年级的新知识也得10分:小数的四则运算至少10分:应用题部分,不能只会列式而计算不准确吧,所以说,计算就达到40 多分。而五年级又学习了“小数乘小数”和“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学生虽然很容易掌握了它的计算方法和步骤,但就是计算不准确。针对这种情况,我每节课前5分钟都要让学生计算一些小数的乘除法。刚开始时,学生计算的不但慢,而且不准,但经过近半个月的训练,他们的计算快了、准了,也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技巧。因为我想一周按五节课,一节课算5道题,那么一周至少要练习25道题。一个月呢?四个月呢?把这样的训练题放到了平时,学生不但不累,而且还提高了计算技能。
第三、教师要全面准确地掌握知识的重、难、疑点以及知识点易错的地方。如:在教五年级的“小数乘小数”时,乘得的小数数位不够,怎样点小数点?如0.56× 0.04中按整数乘法算出积是0.0224,而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四位小数,那就要在积的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再如:“小数除以整数”如果有余数怎么办?(后面添0再除)。像这些既是本册的重点又是难点的地方,教师必须加以强调,使其突出出来;还比如:X的平方,它表示两个X相乘,2X表示2乘X,像这样容易混的知识也要变换形式反复练习。(在考试中容易出填空题和判断题);再就是定义性的知识不但要理解其意,还要相当准确的记住每一个字,比如说:方程的含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考试时,把“等式”换成“式子”只有一字之差,就改变了原有的意思。如果不能准确的记住方程的含义,就不会判断这道题的对与错。所以说,我们做教师的一定要通览教材,掌握教材的每一章、每一节的重难点、疑点以及知识点易错的地方,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进行课堂教学或复习课,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第四,常回头,常巩固。就是不但要学着后面的知识,还要不断巩固前面的内容,做一些练习或卷子之类的习题,对于常出错的地方,教师再重点讲,学着新的不忘旧的,省的到期末也学完了,也忘个差不多了,在从头复习就不容易了。虽然我每年结课很晚,但也学完了也复习了一遍,不至于到期末手忙脚乱。
第五,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也很重要。其实,培养孩子的数学习惯有很多种,如预习习惯、及时完成作业习惯、阅读课本习惯等等。但这里我着重说说孩子的听讲习惯、书写习惯。我在上课时,决不允许孩子看书,也不要求做笔记,只要求学生集中精力、聚精会神的倾听老师的点播、引导。孩子怎么能做到这一点呢?我的具体做法是:一、按课标要求去上课。总的教学模式是:给出信息---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找规律---反馈---总结---吸收。以此来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再一点,就是课上注重让孩子说,说算理、说思路、说解题过程。如果孩子上课不注意听讲,他就不会说,不会说就说明他不会,这时我会找其他同学说,直到他听得会说为止。时间长了,孩子就养成了这种认真听讲的习惯,否则会很尴尬。书写是学习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不仅体现了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而且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作业中出很多的错误,并不是由于不理解知识造成的,也不是因为基础知识掌握的不牢造成的,而是由于书写不规范不工整造成的。如:“=”和“2”;“小数点和1”;“0和6”还有的学生写错了就一划拉或涂一大片,造成不必要的丢分。针对这种情况,我平时就要求学生无论是课堂作业还是家庭作业都必须工工整整的写,就连验算纸也得一排排地使用,不能随便去写,如果有涂、有抹或数字书写不规范的就要重写。天天这样要求,时间长了就养成了认真书写的习惯。现在我班的作业已经很清楚、很工整了,没有因为涂抹、书写不规范而失分。
以上五点是我在工作中一点粗浅的认识,可能有很多老师都在做,做的比我好的多,但无论怎样,只要我们常交流、常反思,相信我镇的教育教学质量一定会上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