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在数学课堂中的新教学模式
**年9月,我初次来到**小学,那时的我是一名学生;**年8月,我再次回到**小学,而现在的我是一名教师。花开花落,燕来燕去,时隔十年的母校于我而言是熟悉又陌生的,尤其是学校的办学理念、教学模式,更是与时俱进、焕然一新,竟让我曾一度怀疑过自己究竟是否亲生。
一闻。
开学初,**校长在教职工全体会议上提出了“三环五段”模式的教学要求,作为新聘教师的我一头雾水,完全不理解这所谓的“三环五段”是什么?为什么要实施?究竟应该怎么做?
二见!
一方面,我登录学校网站检索了“三环五段”。了解到以下两点:一是我校为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实现课堂教学中“教”与“学”方式的有效转变,进一步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而研发的学校特色教学模式;二是“三环五段”的“三环”分别是指自主学习、交流思考、巩固训练,“五段”分别是指创设教学情境、学生自主学习、自学成果展示、教师精讲点拨、巩固训练提升,具体实施分为三个环节,分别是预习环节、展示环节、反馈环节。
另一方面,我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了“三环五段”教学模式在数学课堂中的实际应用。主要途径有分析教案、观摩课堂、积极参加评课活动等。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刘丽芹教师所执教的二年级数学《认识多边形》一课,课堂上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自主探索、讨论交流,师生之间平等对话、积极互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出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三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年9月20日,我执教了新教师汇报课:一年级数学《认识“>”、“<”、“=”》。起初备课时,我也曾尝试运用“三环五段”的教学模式,后来担心一年级学生自学能力较弱,可能无法完成自学任务,导致课堂“冷场”、“卡壳”等一系列问题,而这些问题都是我一个新教师所无法应对的。当时的我对自己唯一的要求就是“顺利讲完”,不奢求有任何的“惊喜”、只愿无任何的“惊吓”即可。基于此,我并未采用“三环五段”的教学模式,而是采用保守疗法,循规蹈矩地了了差事。
四思……
(按理说没有“做”又何来“思”?其实也许本不该有,但有的人多了,也就慢慢有了。)
戴尔·卡耐基《人性的弱点》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恐惧大都因为无知与不确定感而产生。”我想事实也大抵如此。我之所以害怕运用“三环五段”的教学模式,究其原因还是我并未真正理解其内涵,领悟这其中的真谛。
因此,我登录了中国知网,研读了相关理论文献。例如:为了学习在“三环五段”中指导学生预习,为接下来的展示环节、反馈环节做好铺垫,我研读了《小学数学预习方法探索——构建高效课堂有感》等文章;为了深入了解怎样在“三环五段”的教学模式中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我研读了《小学数学主体性教学模式的探究》等文章;为了思考在“三环五段”中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我研读了《元学习能力培养:促使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基于现代教学论视角的思考》等文章……此外,我还认真撰写读书笔记,对“三环五段”的教学模式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虽然现在的我还未能胸有成竹、自信满满地走上“三环五段”的课堂,但此刻的我已然不再陷入电量不足的恐慌状态,而是已经连接好充电器,打开了电源开关,只需等待电量充足,便能战斗力十足。
“当你的才华还撑不起你的野心时,那你就应该静下心来学习”!十年前,我学习如何学,十年后,我学习如何教;十年前,我不会因为学习上的难点而放弃,十年后,我也不会因为工作上的挑战而退缩。“三环五段”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母校十年蜕变的见证,作为她的孩子,我会努力用自己的行动向她证明:我也不差,我真的是亲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