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主任教育管理
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得好:“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从2013年参加教育工作开始,我就担当班主任一职,转眼已过去快三年了,我感觉到班主任的工作任重而道远。特别是我们这样农村的学校的班主任更是如此!在这里学生家长的受教育程度不高,且大多数在外打工,孩子从小就开始和父母分割两地,一年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在父母亲那里感受到母爱和父爱,而平时则是在爷爷奶奶的溺爱下成长,孩子养成了任性,怕吃苦,自律性差等,孩子在校的问题严重。所以,在平时教学和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就得花费更多的心思管理学生。对学生应严格管理,同时更应该给予学生必要的爱。让学生感觉到来自班主任的的温暖!无论是父母对子女教育的要求,还是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都要教以正,管以严。常言道"树不修剪不成形,人无管教不成才。"怎样做到严爱相济?现在我谈谈担任班主任以来的一些感受。
关键词:班主任 爱与严 适度
一、班主任的“爱”
生活中不能没有爱,教育更不能没有爱,我们的教育对象都渴望得到教师的爱,因此,在我们对学生严格要求的同时,要给予他们父母、朋友般的爱。班主任工作需要让“爱”导航。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考查某校,随意从每班抽3名学生共18人写在一张表格上,交给校长,极为认真地说:“这18名学生经过科学测定全都是智商型人才。”事过半年,罗森又来到该校,发现这18名学生的确超过一般,长进很大,再后来这18人全都在不同的岗位上干出了非凡的成绩。这一效应就是期望心理中的共鸣现象。你期望什么,你就会得到什么,你得到的不是你想要的,而是你期待的。只要充满自信的期待,只要真的相信事情会顺利进行,事情一定会顺利进行,相反的说,如果你相信事情不断地受到阻力,这些阻力就会产生,成功的人都会培养出充满自信的态度,相信好的事情会一定会发生的。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则把教师热爱学生作为“教育的奥秘”,他的座佑铭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教育管理理论也指出:“教育管理主要是对人的管理,对人的管理既要重视行为的规范性,又要考虑尊重人的情感”。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而热爱学生是教育的前提。
1、爱要不宠。对学生的爱,是指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和身体状况等,而不是无纪律、无原则的溺爱和纵容。像我们班的学生大多是留守儿童,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将孩子交给大字不识多少的爷爷奶奶带着。爷爷奶奶对孩子的教育是溺爱的。由于娇惯,疏于管理,学生的生活不能自理,缺乏自觉性,学习马虎,纪律松散。自从三年级接管现在的班级开始,我就发现班上有几个男生学习上比较懒散,特别是家庭作业总是拖沓马虎。其中,我们班有对双胞胎平时特别听话可爱,机灵活泼,搞劳动更是积极主动,可是学习上总是不如人意,经常不能按时交作业,作为班主任如果我一时心软,纵容他们一次不交作业,一次马虎敷衍,那么可行而知整个学期甚至整个学生阶段都不能有好的学习效果!
人无完人,优生也会犯错,为避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和工作积极性,可根据所犯错误的大小采取适当的形式或场合来教育引导,从而让他们接受挫折教育,并深刻认识到:“自己还有不足;在鲜花和掌声中长大的孩子是经不起风吹雨打的。”我们班的马金凤同学无论学习成绩还是劳动品行在班上都是很优秀的,可是在我平时的表扬与重视中,难免有点飘飘然,有一次学生告诉我,熄灯后她带头在寝室讲话嬉闹,当天课上我就对她提出批评,并在课下和她善意沟通,她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在之后的学习工作中更加虚心了。
2、爱不失衡。教育界有这样一句话:“爱优生是人,爱差生是神。”我们教师虽不是神,但应具有这样的胸怀和追求。再者,教育对象不可能素质能力都一样,同样来校接受教育,不应当受到歧视和忽略。另外,“亲其师,则信其道。”学生,哪怕是差生,让他们感受到了教师的重视、关心和平等对待,他们就会自然觉得你这位教师可亲可敬,进而相信你,听从你的教育。在一次午休后,不遵守纪律的学生中有两个是学困生,平时不太受欢迎,另外有一个是学习优秀的,还有一个是班干部,在我追责时,有部分学生偏袒学习优秀的那两个学生,这时我看见两个学困生眼神黯淡得低下头,看不见他们的表情,但我知道如果我处理不公,一定对他们是一种伤害,所以我并没有偏袒谁,而是一视同仁,学生才更相信我了。
3、爱要可感。学生毕竟是孩子,虽你具备了对他们的爱心,但板着脸去教育,学生还是难以感受到爱,从而不敢接近你、信任你。这就还要通过多种方式向学生传递爱意。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可以言传情、以目传情、以手传情。比如在和学生谈话结束时,摸摸他的头或拍拍他的肩膀,再说句鼓励的话,足以让学生心花怒放,增强自信心和上进心。因此,作为一个教育者,千万不要吝啬微笑,不要吝啬表扬,不要吝啬每一个爱心的举动。刚开始接触三(1)班的同学时,为了在学生面前树立威信,我课上很少微笑,而是更多用严厉的神色对待他们。一次课堂上我请一个学生回答问题后,后来就去批改作业忘了示意他坐下,课堂进行了十几分钟后,才发现这位同学还站着,下课后我询问原因,才发现我的学生因为我一贯严肃的脸色都不敢自己坐下来,我才知道爱要形于色,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才能赢得他们的信任。
4、用爱倾听。传统观念认为学生,应该多管教,不顾及他们的想法。其实爱学生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发表个人的想法和意愿,使学生能够自信地成长。只要热情地鼓励学生,真正地赏识学生,就能看到学生洞开的心灵,就能听到学生发自内心深处的声音。此外,班主任通过倾听,了解学生遇到的困难,及时采取有效的方法抚平他们的苦痛,也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班上有两个家庭背景比较特殊的学生,父母离异,还有个母亲有精神疾病,刚开始他们和同学有矛盾或者发脾气时,我在全班同学的面前批评他们的不是,也和他们讲道理,后来发现效果并不理想,原来我并没有真正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由于家庭爱的缺失,他们更加敏感,更加需要老师的耐心疏导,后来再遇到类似的情况我先听他们的想法,照顾他们的感受,他们脸上更常见笑容了。
二、班主任对学生的严
学生毕竟是孩子,来校学习接受教育的,再优秀的学生不可能没有缺点、不犯错误。因此,用“爱”导航,也要请“严”护航,班级的小船才能乘风破浪。“严”并非苛刻、死板、固执己见,而要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对学生的不良思想和行为倾向进行正确、严格的教育和引导。真正的严应该是:
1、严而不厉 。“厉”就是严厉,我们认为任何时候对学生严格要求都是正当必要的。缺乏严格要求,放任自流,是对学生不负责任。但严格不等于严厉。严厉意味着班主任态度的强硬、武断和偏执,严厉会使孩子产生惧怕、退缩心理。久之,学生依赖性、神经质、故意……等不良心理都会滋生。因此,班主任对学生的态度应该是严格,而不是严厉。前面的例子中由于我的严厉脸色而让学生对我疏远甚至畏惧,所以对严而不厉的尺度把握多么重要。
2、严而有格 。“格”就是范围、分寸。班主任对学生的要求严但不能超过一定的范围,严要有分寸。同样的错误、作业未做,一惯表现好的学生一定有其客观原因,而普通学生就很难说了。班主任对待这样的学生,就不能简单、草率批语完事,而要采用不同方法去严格要求学生,这个不同方法就是格。如果班主任严而无格,乱严一气,乱批语人,势必会有不好的结果。刚开始当班主任兼数学教学,总是一腔热血地想让每个学生都能进步,取得好成绩,却往往欲速则不达,结果总是累却收效甚微,后进学生更是“吃力不讨好”,没了信心。因此,我明白学生不是机器,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行分层次教学。
3、严而透情。人性和时代的特点证明打骂不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在教育中不让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受到伤害,让学生感到教师是在非常真诚地关心他、帮助他。在具体的实施中注意调控好自己的心态和行为:变痛恨为痛心、发怒为宽容、责骂为劝慰、殴打为抚摸、训斥为商量、罚站为请坐、冷漠为热情。班上有个很调皮的男生,在三年级我刚接手时几次三番犯错误,追究他责任时,他总是情绪激动大喊大叫,一副看你能把我怎样的态度。刚开始,我们互不相让,结果总是因为他耽误了课下本该休息活动的时间,更始终不能改掉他的暴脾气。后来,我想是不是孩子很倔强,所以我之后先听他说明事情原委,做到不随意下定论,有凭有据,他也就不说老师总冤枉他了,事后再细心给他讲道理。他对待错误的态度有了明显改善。
三、爱与严并济
我刚开始担任班主任工作时,一直都把握不准对学生“爱”与“严”的尺度,不是对学生爱得太过份,爱得太随便,失去师之尊严,就是束得太紧,管得太死,以致学生“谈师色变”。这个问题一度让我头痛,怎样把握好对学生恰当的“爱”和适度的“严”,做到爱中有严、严中渗爱,是我们教育者,尤其是班主任值得研究问题。
要做到“爱中有严,严中有爱”,班主任唯有心里时刻装着学生,给予学生关心、爱护、帮助、鼓励、鞭策、指点、引导、开导等,使师生之间关系融洽、自由、和睦,学生心里才能有你这个老师,尤其是后进生,爱之深切,才能唤起他们奋发向上的勇气、信心和激情。而且要对学生严格要求,严加管教,使师生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唯有做到宽严适度,严爱统一,方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质、行为习惯。
我想,“严”和“爱”将是我们教育学生的永恒的主题。爱心,是通往学生心灵的桥梁;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是照亮学生未来的灯烛。让“爱”导航,请“严”护航,相信班级之舟终能乘风破浪,到达理想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