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共产党员的幸福追求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5-11-24

一位共产党员的幸福追求  
  一位共产党员的幸福追求
  ——记省劳动模范、东洲中学校长张炳华
  ##市东洲中学
  张炳华是江苏省##市东洲中学校长、党总支书记。自1972年参加工作以来,他已在基层教育岗位上走过了平凡而辉煌的三十个春秋,伴随之的是东洲中学由城郊三流初中一跃成为蝉联四届“江苏省模范学校称号”之名校的光辉历程。这些年来,初进东洲中学的教师乍一见他的早出晚归、事必躬亲,心下无不为其烦劳程度与他那瘦削身体而担忧,以为他活得辛苦。然而,共事一久,便知先前的想法只是一种浮于现象表层的感性认识——张校长的辛苦,正是一种幸福,一种只有作为耕耘者才会拥有、体会到的幸福。
  幸福这一生命的体验,于不同人当有不同的内涵。倘若细细审视张炳华校长已经走过以及正在走的路,不难看出:他心之所系的幸福不在于一己之誉的获取,也不在于一家天伦的享受,更不止于已有成绩的自喜。在他的心目中,幸福永远是对狭隘自我与平庸现状的不断超越,是对理想中阔大境界的不懈追求。
  我有一个梦想
  “一个人不能没有梦想,办一所最好的学校,是我一生最大的梦想。”张炳华校长时常津津乐道这个话题。
  为了这个梦想,1987年东洲中学建校之初,张炳华校长为了新校基建添上一己之力他垫出自己家中仅有的3000元积蓄,为此,他可以不计家中经济的困难;为赶施工进度,他可以跳进深秋的淤泥挥锹挖土,为此,他可以不顾自己已身患感冒,为修建操场,他可以带头拉动800公斤的大石磨,为此,他可以不顾自己瘦削的身体……如今,走进东洲中学,整齐的建筑群、常青的绿化带、灵秀的小河吸引着来往的人群。
  为了这个梦想,1999年,张炳华校长带领东洲中学全体教师参与了由南通市教育局推荐的apec(亚太经合组织)教育项目——“高效能管理:以测量促进学校管理”的课题研究,以实现与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接轨,他不满足于师资本科率100%,而是计划5年内硕士生占20%,博士生实现零的突破;他也不满足于本国优秀教师在校执教,而是要有外籍教师的参与。为此种种,张校长成立了江苏省第一所由初中创办的国际交流中心,每年引进2至4名外籍教师来校任教;他每年送一批教师去国外培训交流,让他们感受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先进的做法等;他还与新加坡德明政府中学、德国科技大学实验学校结为友好学校,每年组织三至四批师生相互访问学习;他还组织50万元资金建立学校双向多媒体教学网络;鼓励学生参加社会计算机等级考试,以此推动学生熟练上网,与国际上一流名校自由交流;他还积极推动物理、政治等学科的双语教学。所有这一切,张炳华都在朝着同一个梦想努力:建设一所国际一流的初中。
  为了这个梦想,张炳华校长在不断自我加压,奋力前进。他说:“学生要天天向上,教师就得好好学习。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得有一桶水,校长就必须有一担水。”他向全校教师提出了“不当‘教书匠’,要做‘教育家’的要求”。他带头践行着:早春的北京,乍暖还寒,天又下起了毛毛细雨。参加校长培训班学习的张炳华,穿着单薄,冷得直打哆嗦。想买件羽绒服御寒,可为买心理教育书籍已倾囊而出了。为使这次北京之行收获更大,他背着二三十斤重的一摞书本,找到首都师范大学心理系李燕杰教授家。但教授的留言条上写着“上午开会,下午两点回”。张炳华没有下楼,打开书边看边等,半天后,教授准时回来,见此情景,好不感动,热情接待了张炳华,并进行了3个多小时的辅导。 ·
  为了这个梦想,张炳华校长边读书边实践,边学习边思考,许多科学的决策就在读书与实践中产生。张炳华先后主持国家、省、南通市级课题8项,被省心理学会聘为“省心理教育专家”,成为省内惟一的中学心理高级教师。他先后发表近百篇教育论文,出版8部教育专著。他在南京市“一把手”校长培训班上作的讲座《努力变“常规管理”为“管理常规”》,已刻录成光盘发行。至今他在省级以上应邀作沿江、报告30多场。
  这梦想促使张炳华校长不断跨越地域拘囿,将视野频频发散至四方,他的梦想在一步步的实现:办学伊始,面对本校三流的师资、生源及软硬件设施,他和他的同事们却把目标锁定在“海门第一”上,经过切实推行“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教育的六年磨砺,这一目标实现了;这时,他又开始不满足于小国寡民式的名列前茅,把视野扩展至整个江海大地,以独树一帜的心理健康教育为抓手,将之融合于学科教育,数年之后又是硕果累累—(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东洲中学己跻身于南通市一流初中行列;此刻,他再次放宽视野,带领学校昂首搏击在素质教育的大潮中,深入转换办学机制,通过跨市招生、聘请外教等一系列举措,始终走在素质教育的前列,如今,东洲中学己然享誉省内外。正如他常常所说的那样,人要成就一番事业,绝不可缺的是不甘平庸的进取心,也绝不可缺引领方向的梦想,以及“风物长宜放眼量”的“野心”。
  我们要学会关怀
  时常听张炳华校长在全体教职工大会上告诫同仁:我们要学会关怀,关怀朋友、关怀同事,关怀学生、关怀家人,唯有学会关怀,才能真正的搞好教育。
  胡仲超、沈娟是与东洲中学同成长的第一批教师。第三年时学校仍只有一幢教学楼,教师、校长的办公还“卷缩”在一幢工房里。这年,两位家境都贫寒的教师在外面准备租房结婚。张炳华闻讯后,便让后勤职工腾出一间较大的办公室,一分为二,吊了天面,砌了灶房,权且暂作“新房”。校长的这一举动感动得这对新婚夫妇第三天就返校上课。事实上,东洲中学的每位教职工都能说出张校长对自己关心、帮助的二三事来。张冲、王菊香去上海看病,是张校长派的车;江伟、蔡洪冲等教师的爱人下岗后,是张校长帮忙联系的工作;门卫老杨,父母瘫痪在床,是张校长亲自跑教育局“要”来了土地工名额;一女教师丧夫,是张校长派人张罗着一切……
  阜宁籍教师崔龙霞说:“我们在海门人生地不熟,但我们有亲人的照顾,亲人就是张校长,就是学校,他连我们用的拖鞋、‘热得快’都为我们准备好了,还有什么没有想到的呢?逢年过节,学校除了发放一定数额的慰问费以外,还发放各类慰问品,并再三嘱咐,慰问费给各自的父母,谢谢他们养育了优秀的儿女,并送到海门,支持海门的教育事业。这种人文关怀,令人很感动。”来自建湖县城的陆大柱说:“我们的选择没错,如果再有一次机会的话,我们还会选择东洲中学。”
  得到关心的远不止东洲中学的教师,连常以自力更生自傲的外籍教师谈起张炳华校长的关心也动容:我们会寻找机会再来中国东洲中学执教,这儿是我们到过许多国家、许多地方中最关心我们的。
  如此的人文关怀,感动了一大批有志青年投身于东洲中学的事业中,使得东洲中学保持着青春的活力。他们说:“东洲中学最能挖掘、释放人的潜能,体现教师的人生价值。我们衷情于学校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机制,钦佩这所学校领导人制订的学校发展宏伟目标,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以及对教师无微不至的关怀。”
  我们要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
  “你知道学生在想什么吗?他们喜欢什么吗?”东洲中学的教职员工时常被张炳华校长这样提问。
  张炳华校长是一个爱思考的人,他发现,有些学生文化学习不尽人意,但其他方面如音乐上却颇有天分,于是,用分数作为惟一标准衡量学生才能的评价标准在东洲中学被打破,而替换成了:“合格+特长”。学校在优化国家课程、利用地方课程的同时,还努力开发校本课程,电脑、绘画、足球、美声、写作等25门课程运应而生。一大批学生也因此脱颖而出:蒋璐琼,中央音乐学院学生,东洲中学96届毕业生,在全国“大红鹰”杯声乐专业组比赛中宅的冠军称号;袁娟娟,南京艺术学院学生,东洲中学97届毕业生,服装设计“天影”系列成为2004年“大连杯”全国服装设计师大赛三十名入围者之一;刘耀华,南京艺术学院学生,东洲中学95届毕业生,漆画作品“虹”系列入选在日本大阪举办的“国际漆画艺术大展”,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入选者;倪瑞丰这位学校长跑健将,在初中毕业后两年获得上海“东丽杯”国际马拉松比赛非专业组一等奖第一名;陆桢,这位学校合唱队队员,高三毕业后,考取了中央音乐学院;刘挺,当年学校男排的主力队员,如今已人选国家沙滩男排队,正在备战2018年奥运会……
  学校教育不是海市蜃楼,社会转轨时期的各种矛盾必然影响着稚嫩而敏感的初中学生。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和困惑,很容易引起心理冲突和精神紧张,处理不妥就会造成精神压力和心理疾病。
  1996年,张炳华架起了沟通学生心灵的天桥,领导全校师生开始了心理教育的探索,并创下了县市初中开展心理教育的10个“全省第一”:第一个在县市初中设立专门的心理教育课;第一个在全省范围内成立由县市初中主办的心理咨询中心;第一个由县市初中自行撰著了正式出版的心理教育教材《心理健康辅导》;第一个出版了在县市初中编写的心理教育方案丛书;第一个通过省教育厅主办的报刊向社会公布了心理咨询热线……
  在张炳华校长的努力下,东洲中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实实在在地渗进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他和他的同事们,不仅认真梳理了各学科中蕴含的心理教育素材,而且对每学期、每单元的渗透计划作了详尽的安排,使心理健康教育由缥缈的天空回到了扎实的大地。
  东洲中学第一任学生校长助理茅艳菁说,张校长知道我们中学生爱什么,想什么,就为我们办什么。随着学校寄宿生越来越多,师生需沟通的地方电多起来,在学生会任职的我,把这一想法告诉了张校长。张校长高兴地说“英雄所见略同,我也正在思考这件事呢。”不久,学生校长助理机构成立了。后来,我和另两位同学竞选为首届学生校长助理,参与校长室重要会议,他们听取了我们的意见和建议。
  张炳华校长倡导东洲人的人格:“要做天上的星星相互照耀,不做沙滩上的石子相互碰撞”、“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在东洲中学这块热土上得到了最好的践行。
  我希望每一个孩子都幸福
  “我辛苦工作为的是想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幸福。”有人不理解张炳华校长的辛勤劳作,张校长如是说。这不是高调,而是实实在在的努力:
  徐佳王与、徐佳丽双胞胎姐妹,乡下读书,父亲早逝,生活很是艰苦,但姐妹俩聪颖好学。张校长听说后,当即召开行政会议,专门讨论两个孩子的学习问题,决定让她们免费入学,免费食宿。有一次,张校长到寄宿生宿舍巡查,发现双胞胎姐妹一次也未回过家,原来两个孩子体贴母亲种田的不易,为节省车费,把对母亲的思念深深地埋人心中。张校长获悉这一情况后,又召开行政会议,讨论决定聘请孩子妈妈来校当保育员,每月350多元的工资,一家三口的米、油等都由饭堂提供,还专门让出一间房子,让她们居住。之后姐姐提前考上海门中学高中部,妹妹因3分之差与海中失之交臂。张校长又联系一位企业家出资15000元,终于使妹妹也随了心愿进了海中学习,并让她们一家仍住在东中内。
  刘敏敏同学,7岁那年父亲去世,12岁那年母亲也撒手西去。刘敏敏也同徐佳王与、徐佳丽姐妹一样,吃住穿不用愁,学校全包了。去年腊月廿七,刘敏敏与年届八十的爷爷吃着早饭,突然他家门前开进了一辆面包车,车上下来了他们熟悉的校长、班主任……面对送来的米、油、鱼、糖、枣等年货,老人用颤抖的手拉着张校长,嘴未张开,老泪先流。
  郑小龙、聂文链、汪晓燕、王龙等四位学生,都来自于陕西白河农村,在张炳华校长的努力下,他们远离故乡,来到了东洲中学的校园,与东洲中学的学生一起生活、学习,接受着最好的教育,同时也接受者最好的照顾:提供空调住宿房间、每月发放伙食费、定期送去换季衣物、节假日教师轮流接回家同庆……
  东洲中学的结对帮扶还走出学校,他们与宁夏彭阳、陕西白河、新疆伊犁的20多位特困生结成对子、于当地学校结成帮扶学校。几年来,张炳华校长一次次与同仁带着书籍、衣服、电脑等去专程看望,还专门派送两位优秀教师前往支教,在当地一时传为佳话。
  所以,被东洲中学支柱的特困生每一天都享受着学校的阳光雨露。
  我能打赢官司
  “身正不怕影子歪,我能打赢官司!”面对法院的传票,张炳华校长自信地说。
  东洲中学在17年的发展中,学校共筹措资金3500多万搞建设。这17年,张炳华为了学校工程质量,当了5次被告,1次原告,每次他都把官司打赢了。因为“张炳华很精明,在他身上揩不到一点油,假如学校有一滴油滴在地上,他也会弯腰一次次擦回油瓶中,直到油香也回到油瓶中为止。张炳华是位好人!”
  早在1994年,有一工程队老板想讨好张校长,拎了几斤苹果在楼下附近地方转了半个小时,但想到张炳华连襟开杂货店都沾不到一点光的故事,最终未敢上楼敲门。1997年,为一教学楼质量,张炳华把一建筑商告上法庭,建筑商使出了浑身解数,以求“私下解决”,张炳华不怕得罪出面调解的“中间人”,在法庭上一一陈辞,最后学校得到15万元的赔偿。
  几年前,一位教师“双向选择”调进东洲中学。他摸到厂张炳华家,未待张炳华妻子开口,说了一句“张校长是个好人”,放下螃蟹就走。张炳华妻子六神无主,想等丈夫回来再说,可一个星期后螃蟹死的死、呆的呆。她打电话问丈夫咋办?张炳华说,给女儿煮j-吃,等他回来后买了还。张炳华就是这样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脚。
  我虽瘦削但我扛得住
  “我人虽然瘦削些,但力气还是有的,我能扛得住。再说了,学校规模大了,人多了,不管谁在这个位置上都会这样做的。”张炳华校长的母亲心疼儿子,但她理解儿子的这番话和行为。
  2001年秋,张校长要上(江苏教育)封面的消息不胫而走,大家都为此高兴与自豪。
  摄影记者来了,可张炳华依然是一身朴素的打扮。正是这身打扮,曾使一位外地校长,怎么也不相信这位形似卖力干活的“民工”竟然是省模范学校校长?可现在是上封面,校长要有个校长样子,从大处说也是省模范学校的形象呀。一阵忙碌后,张炳华才终于像换了个人似的,显得神采奕奕。
  拍照时,记者又犯难了,他左瞧右看,跑左跑右,怎么电捕捉不到最佳角度。坐在面前的张炳华,面容清瘦,颧骨突出,两肩稍耸,单薄的身架显得特别瘦削。结果,折腾了半天,拍了三四盒胶卷,才拍出了几张较为满意的照片。
  张炳华单薄的身子动过三次大手术,胃切除过四分之三,背上还有一处病,可能还要动手术。那年,张炳华从广州出差回来,感到肚子有点疼,但为了学校图书馆和实验楼能如期交付使用,还是忍着疼痛到学校转了几圈,等头上满是汗珠,实在吃不消时,才被送往医院,一查是化脓性阑尾炎。开刀之后,在家休息了两三天,他像丢了魂似的,又去了学校。
  “教育是他的命,离开教育,他就没话说了。”妻子姜菊红常常这样自豪又埋怨地评价着张炳华,“起初,他只要学校不要家,我很不理解,怎么世上真有这种人!再后来学校事业发展了,我出去别人尽夸奖学校和他,我也引以自豪,做起家务来也格外开心。”
  我最大的幸福
  “把学校办好是我最大的乐趣,事业有成是我最大的幸福。”当有人问张炳华校长的幸福观时,张炳华校长这样回答。
  “东洲中学是一幅画不完的画,张炳华是一本读不完的书。”这是南通市教科所一位负责人对东洲中学及其校长的评价。张炳华在教书育人一线岗位上有过“三进三出”的经历。第一次,组织调他到招生办工作,他觉得一点儿也不适应。在他再三要求下,又当上了教师、班主任。第二次,组织上把他调进县教育局教育股,在他十多次口头书面申请下,领导不得不重新让他回到学校。1986年9月,组织上看中他勤奋好学的精神和吃苦能干的作风,把时任副校长的他调到县政府人才规划办公室任负责人。离开了教育,张炳华就像失去了精神支柱似的,哪有在学校时的活力。领导知其心志,时隔一年后,任命他为校长去筹办东洲中学,这一去就是17年。前几年,广州、上海、苏南等地的学校和单位曾以高薪聘请他,都被他婉言谢绝了。
  张炳华对教育何以这样倾情。张炳华曾深情地说过,他们一家有5位共产党员,在上世纪50年代末大办农中时候,作为大队党支部书记只读过两年私塾的父亲,当了一所农中校长,因把学校管理得井井有条,还被省里表彰过。18岁高中毕业,张炳华被人请去代课,后来海门师范毕业后正式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在教书育人中,他感到有着无限的乐趣,不少时候他把教育、教学和管理看成是一种享受。30多年他在享受中工作,在工作中享受。他先后被评为“全国推进素质教育先进个人”、“全国有突出贡献的课题研究员”、“江苏省‘三育人’先进个人”、“江苏省劳动模范”,“江苏省师德先进个人”,并被中华艺术教育研究会授予“铸魂金盾奖”。学校两次荣获省德育工作先进学校、四次被评为江苏省模范学校,成为全国推进素质教育先进单位、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
  也许是这些原因吧,每年的6月份,是社会各界对东洲中学特别关注的月份。这个关注,倒不是怕东洲中学某年马失前蹄,七八年来该校素质教育百分考核一直位居全市同类学校第一。他们关注的是小学升初中施教区的范围怎样变化,怕自己的孩子入不了东洲中学。
  有位诤友曾要求这位“瘦校长”、“三转校长”、“好人”来说说权力观、幸福观。推托不了的张炳华说,每年学校要进一批教师,每年一批学生要来上学,要说校长没有权,那是假的,关键是要如何用好,是不是没有私心。他说,一个人钱是用得完的,一个人的权力电是有限的,而能让学生健康成长、让家长少些牵挂,就值得了。把学校办好是最大的乐趣,事业有成是最大的幸福,这就是张炳华——一位共产党员的幸福追求。
  




相关话题/党团知识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五四党团知识竞赛主持词
    五四党团知识竞赛主持词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男),青年朋友们、同志们(女):  大家早上好(合)!女:五月的蓓蕾,飘摇在青春的枝头男:五月的春风,吹拂着年青的脸庞女:五四的日子,记录着87年青春的脚步男:五四的火炬,燃烧着87年青春的热情女:为纪念五四运动八十七周年,提高青年素质,展示青年风采,镇团委今天在这里举办“争当排头兵,建设新农村"党团知识竞赛男:参加这次知识竞赛的队伍来自全镇16条行政村,他们将通过预赛、准决赛、决赛,最终决出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  女:这次党团知识竞赛,得到团区委、镇委及其它单位的重视和支持。  男:今天出席我们竞赛现场的领导有,同志。  女:让我们以热烈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