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人为乐模范事迹
他先后为200多位逝者操办后事;帮助许多身在他乡的子女,完成了尽父母逝后之孝的心愿;他不图名利,把别人对他的信任化作责任,用心、用情、用行动赢得了“公共孝子”的赞誉。他就是**煤矿信访办主任朱**。
朱**,男,1957年12月出生,1975年参加工作,中共产党员,现任**煤矿信访办主任。
愿替他人尽孝道
“厚葬”体现了对逝去亲人的尊重,如果丧事不隆重,出殡规格低会被众人指责为“不孝子孙”。因此,是否“厚葬”成了衡量中国人对父母尽孝与否的一个道德标杆,而且几千年来这种观念根深蒂固。2011年的一天,退休职工老张去世,他的子女全部都在外地工作,在矿上没几个熟人,面对父亲的身后事,他们有些不知所措。朱**得此消息后,二话没说,马上去各单位找人帮忙,因为与老张子女关系生疏,许多人员都不愿帮忙,朱**苦口婆心,一个一个劝导,一个一个求助,用自己的一份真情牵动了许多人。随后,他又组织人员搭灵棚,联系唢呐班吹唢呐,跑前跑后,忙里忙外。有人劝说道:“你这是图啥呢?跟人家又没啥关系,出那么大力,费那么大神!”朱**却说:“我啥也不图,就是看见老张子女们的无助,我就觉得我应该做点什么。”老张的后事结束后,子女们前去感谢朱**,敲开门,“噗通”一下,全部跪在了朱**的面前,“要不是你,我们真不知道老父亲这事该怎么办!”“是啊!是你替我们尽了这最后一孝。”朱**扶起他们,只淡淡的一句:“没什么!帮个忙而已!”
尽我的责任对得起你的信任
“别人能找到我,那是对我的信任,那我就要尽一份责任对得起这份信任!”这是朱**常说的一句话。2018年,大年初四,这天大学纷飞、寒风凛冽,职工蒋如山的母亲离开了人世,蒋如山找到朱**,正在家里吃饺子的朱**,放下碗筷,立马骑上摩托,来到蒋如山的家中,开始组织人员,操办起了蒋如山母亲的后事。通常孝子守灵的时间为三天,可是蒋如山家的规矩却是五天,大雪连着下了一个星期,夜间温度达到了零下二十多度,朱**作为操办者,每天都在灵棚前忙到夜里两点多,早上四、五点又第一个赶来。初六这天是朱**的生日,初五晚上12点,在新疆当兵的儿子想作为第一个祝福父亲生日快乐的人,打来电话:“爸!马上就到你的生日了,祝您生日快乐!您这会儿干嘛呢?”“我跟你几个叔叔喝酒呢!”站在灵棚前,顶着寒风的朱**没有把自己所处的环境告诉儿子,他不愿儿子担心。儿子经常劝说他:“您都快六十的人了,还整天给人家帮忙,您这身体受得了吗?你不顾自己,也得顾一下我和妈妈啊!”“儿子,这是别人对我的信任,我要是回绝了,那对人家是多大的打击啊!假如我不在了,你去找人家帮忙,人家把你回绝了,你是什么滋味!”朱**这样解释道。
不为名利只为情
“**就缺朱**这样的人,这个社会就缺朱**这样的人!”这是**矿的职工群众对朱**的评价。每次帮别人操办后事,朱**都要随份子,不管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无一例外。操办了200多位逝者的后事,按平均100元计算,朱**已经随了两万多元的份子钱。有人劝他:“你给人家帮忙是图个啥呢!有名还是有利?现在的人都不愿意帮这没名没利的忙!你傻啊!”“我从小在**长大,**就是我的家,我希望能让每个**人不管走到哪儿都不忘自己的家;我希望能让每个**人不管走到哪儿都眷恋自己的家;你要问我图啥,我就图**的这份情。”朱**的这一番话让许多人竖起了拇指。
这就是朱**,他用心、用情、用行动帮助着需要帮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