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党务工作者事迹材料范文
下面是我们文秘114的小编给大家推荐的优秀党务工作者事迹材料范文供大家参阅!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我叫xxxx,现任xxxx滩村党总支部书记。xxxx68年10月我出生在xxxxxxxx乡五新村(过去叫农场三队),长在五星村,xxxx年2月,乡里为了抓好计划生育工作,需从队里选位妇女搞计划生育工作,后来我被大队推选为五新村妇女主任。因为我的性格比较直爽,工作泼辣,行事作风像男同志,村民也比较认可,xxxx2年,被村民选举为五新村支部书记。xxxx年9月我被大家推举担任xxxx滩村的支部书记一职,在各级领导的支持和村民的信任中,经历了xxxx滩村的变化,我本人也在这个过程中成长起来。
下面,我就将我在基层工作中的部分工作情况向大家做简单汇报,与大家相互交流学习。xxxx滩村位于xxxxxxxx镇中部,主要集中在沿河一线,是黄河流入乌海境内的第一站。我村人口至xxxx年12月底,共有xxxx17人,计766户,现种植耕地16710亩,主要种植玉米、小麦、水稻、油葵。由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群众思想落后等原因,土地流转困难,产业调整等工作难以推动,村民们长期延续着传统的种植方式,生产效率极低,增收致富渠道较窄。
xxxx9年,xxxx滩村由过去的五个村两个队整合为一个大村、五个小组、两个队,一个党总支,三个小支部。当时,我担任原五星村党支部书记。说句实在话,起初对于村庄整合的目的、意义也有很多不理解,村民的抵触情绪更大。村民们围绕集体耕地、草牧场等关系到自身利益的事情,七嘴八舌,议论纷纷,各种各样的猜测、说法成了村民们茶余饭后的主要话题。好多村民们说人少好办事,而且这么多年邻里之间关系也非常默契,村里商议大小事也不会有明显的分歧,如果合并了,外村的人能和咱一条心吗;村干部也很多有想法的,有的村干部说:“我宁当鸡头不当凤尾,现在村再小也是我说了算,到大村让我当村干部我也管不了其他村干部,一眼看下是个烂摊子,而且好多人竞争,我也争不过,干脆我们村就不并。”
我通过参加镇里、区里的大会小会,通过各级领导对农区未来发展的谋划中,认识到村庄整合是推进新农区建设,统筹推进城乡发展,转移、减少和富裕农区居民的重要措施,应该积极拥护和支持。面对村民的不理解,不配合,我与原村“两委”一班人统一思想认识,抱着站好最后一班儿岗的态度,分头行动,挨家挨户了解村民不愿意合并的原因是会什么?村干部不愿意的根源在哪?通过几天的摸底,我了解到村干部对本村的土地管理权、财务管理权、集体资产的分配及村干部的分流去向等问题有顾虑,而村民就是怕自己村的好处让别村人分了。于是我主动找镇领导汇报工作,讲村和村之间的问题,村干部和村民的问题等等,后来,镇里又多方调研后制定了村庄整合“四不变”原则,即“原住宅基地不变、原土地承包权不变、原村级债权债务不变、原水电管理灌溉渠系不变”。镇里对小村村干部职数进行了保留,对落选村干部在生活上给予了特殊照顾,解决了村干部的后顾之忧。之后,我主动找村干部讲解上级政策,让他们消除顾虑,深入到村民家中,面对面的向村民宣传“四不变”原则。经过近半个多月的宣传动员,有些村民虽然不再坚持反对意见,终于消除了村民们的顾虑,也圆满完成了村庄整合和第八次村委会换届工作。
我作为一个女同志,文化程度不高,原先也是在一个人口、耕地较少的村工作,自我感觉工作能力、工作方式方法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只想着在村庄撤并和换届过程中,尽能力把上级安排部署的工作做好,也算是给自己“村官”生涯一个好的交代。然而完全出乎意料的是,在推选村党总支成员时,我荣幸地被推选为党总支书记候选人。当选时,我的心情很激动,同时也是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担心辜负了全体村民的信任和重托。在镇领导和村“两委”成员的鼓励、支持和帮助下,我克服畏难情绪,和村“两委”xxxx名工作人员团结一心,积极服务千余村民的生产生活。虽然工作中有很多困难和问题,但经过这些年我们的积极探索和实践,许多工作如今开展起来都较为顺利,村委会在村民们心目中的形象也越来越硬朗。
刚整合后,村子变大了,村委会又距离2个小组较远,研究讨论问题时村民大部分不愿意,不支持工作,召开村民会议时大家都不愿参加。我们结合实际,分村民小组逐个召开会议,往往是一个会议内容,一样的话语要重复讲五六遍。在村民小组开会,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明明会议室有放置的椅子,村民们却都坐到桌上,会议发言也没有顺序,会议时间被无限拉长,却不见效果。久而久之,大家也不愿意再来参加村民会议。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研究五星村民小组与河滩地承包商租金纠纷问题时,五星村民小组参会人员迟迟召集不全,来开会的看到人少,坐一会儿就又走了;好不容易人齐了,正式开始讨论问题,你一言他一语,借机起哄的、拉家长里短的,会场像炸了锅,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在吵“群架”。
看到这种情况,我就慢慢琢磨,发现大家并不是从内心抵触村民会议,而是集体会议参加的少,不太懂得参会知识和秩序。而且,村民们对这种台上台下的会议模式不太习惯,不能敞开心扉谈问题,也不能认认真真出主意,很多时间就被浪费掉了。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开会时就从台上走到台下,与村民坐到一起,面对面零距离的交谈。先与他们拉家常,稳定大家的情绪,唠嗑的时候也把一些参会的知识教给他们,告诉他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集体会议。慢慢地,大家配合起来了,会上发言也有秩序了,有意见也能就事论事心平气和的谈了。这样的情况让村委会领导班子长长松了口气。作为一名服务基层的共产党员干部,能否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始终是考验工作能力的试卷。
xxxx1年,我村有一个小组因910米灌水渠漏水严重,致使610亩土地灌水非常困难。在此情况下,一年内两个组长先后辞职,给村里农业生产上带来了很多不便。当时,村民代表们这样对我说:“大家小家,主事就一人。咱们现在是一家人了,如果你这个当家的能把这件事给办好,咱们以后干什么都听你们的。”
这句话让我感到很大压力,说句玩笑话容易,但是当家可不容易,老百姓信任咱,咱就得解决这道难题。当时大村刚整合完毕,没有资金该怎么办?我意识到,考验我能力的时候到了,我先找了水利技术人员到实地看现场、找原因、做资金预算,连着忙乎了3天。原因终于找到了!这条渠是xxxx96年做的防渗工程,已使用15年,加之其又是地上渠,下陷渗漏的非常严重,地高渠低才导致无法灌水。
我开始和技术人员一起讨论维修方案,并召集村民开会,村民们说:“这么长的渠道,两边又无法取土,土方进出困难,能怎么办?”也有村民说:“反正我的地是不让你过车取土,因为会影响我种植!”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发动了部分下游种地村民、小组长、妇女主任和两名老党员来给村民做思想工作,先给他们分析面临的问题,再晓以利害,告诉他们如果维修这条渠,不仅可以解决下游种地村民的难题,还能缩短灌溉周期,减少每家每户承担的灌溉成本。
就这样,我们不断的讨论方案,终于在五天后,当大家再次聚到一起开会时,渠两边的种地户,一共23户都同意了在自家土地取土修渠。群众工作做通了,我得赶紧着手资金问题。当时正是春耕季节,时间拖的长了怕延误村民的最佳种地时间。我顾不得休息,天天跑水利部门,找帮扶单位,争取到一部分资金,但还是不够。
我又跟村民们开会商量资金不足的问题,让大家在投劳投资上再想些办法。由于之前的工作大家都看在眼里,所以这次比较顺利,村里拿出一些,村民们又通过投劳投资的形式得到一些,当年的4月4日,我们期盼已久的工程终于开工了,短短一个星期,这条渠的维修工作就全部完成了。
完工当日,村民们高兴极了。村里的老人们拉着我的手说,“还是你们能,把十几年的一条滥渠修好了,以后终于不用愁灌溉的问题了。”
如今想起来,这项工作并不是我遇到的问题中最难的一件,但是这却是我走出的第一步。从此开始,我与村民的距离也拉近了,他们开始理解我,配合我的工作,认可了我的工作能力。其他村民小组看到这种情况,也纷纷要求给自己小组解决问题
xxxx年7月的时候,又有一件棘手事儿摆在了我面前,当时有八公里多的农田路面临不能行走的问题。而这8公里的路,涉及到3个小组1260亩农田。每逢下雨的时候,村民们就一筹莫展,路上泥水横流,雨停了很多日后才能走。村民们眼巴巴的看着村委会,希望村委会能把这件事儿彻底解决了。
修路缺什么?缺资金,缺劳力,缺方案。这时正赶上“下基层,办实事”的活动伊始,我抓住这个时机,把村民提出的问题与帮扶单位协商,看是否能把这件事当成重点来解决。动员大会第二天,交通局就派来技术人员与我对接,我带他们到现场考察情况,一个星期后,修路方案出炉,资金来源也有了希望,我与帮扶单位商量,他们可解决80%的资金,其余的我们自己想办法。我又把村民组织到一起开会,经过上次修渠事件后,村民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了,帮扶单位出钱,我们全体村民出力出车,给车加油就愿意下地干活。
xxxx年6月4日,全村的劳动力都出动了,为了抢在雨季前修好路,村民们甚至中午都不休息,人停车不停。看到十几辆三轮车、四轮车有序进出工地,上百人不停的整修路边,平地填坑,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这条长约8公里的砂石路共计投资14万元,却成了村委会与村民们之间的连心路。
路好走了,人就更有干劲了。这两件事办成让我对自己的工作增添了很多信心,我还找到了一些工作的方式方法。经常到各村与村民沟通,帮他们办一些小事,特别是老年人。他们因行动不便无法出门,医保卡丢失也无法办理,还有一些人到退休年龄自己不知道该如何办理退休手续,这些拉拉杂杂的小事儿都被我记在了随身携带的本子里。
工作之余,我就翻一番小本儿,帮他们把一件件小事都办好,没怎么花时间,50来件事儿就都办完了。为了让领导班子更加团结,我经常组织大家在一起聚会,以座谈的方式相互沟通,探讨工作,处理问题。我还多次组织我们所有工作人员去看望病重的村民、老党员,以慰问的形式给他们带去温暖。
发展村级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历来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的工作。由于群众观念等客观原因,我们村种植结构单一,产出效益低。加上灌溉用水紧张,农民养成了深浇漫灌的习惯,导致土地盐碱化严重。为了寻找一条能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好路子,我多次与有关领导和村干部探讨在盐碱地上做文章。xxxx年,我们引进宁夏一家种植大户,把600亩村集体耕地作为试验田承包给他们种植水稻。经过三年的改造和试种,水稻不仅种植成功,而且亩产达到500公斤,低产田变成了高效田。一些村民看到本村的地也能种植水稻,也开始尝试着种植,到现在已经有12户从中受益,水稻田由最初的600亩增加到现在的4500多亩,年户均增收10000元。看着农民种植积极性高涨,我内心也充满喜悦。但是水稻种植起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又摆在了种植户的面前,技术更新、秧苗供应以及销路等方面无法跟上发展的步伐。如何才能让种殖户的技术不断地更新和加强,让村民们不愁销路呢?我主动出主意、想办法,引导他们捆绑经营,在水稻的脱粒、筛选、包装上下功夫,成功打出了“巴乡贡米”品牌,全市好多超市都经销有我们自己产出的大米。
正当我们的工作开展红红火火的时候,xxxx年7月份,又一件大事儿摆在了村委会面前。当年的7月24日——8月29日,xxxxxx黄河段遭遇了20年不遇的河水上涨,虽然在开河前我们就对堤坝进行了加固,但是当年的河水上涨了2米多,实属预料之外。防洪堤坝的另一边是xxxx0多亩即将成熟的水稻田,一旦坝倒水浸,将会造成xxxx多万的经济损失。一边是洪水猛兽,一边是农民的辛苦结晶,站在堤坝上我明白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
在那一个月里,我带领当地党员、村民50余人成立临时抗洪小组,分为三个组,到各险区连续抗洪抢险26天,人工加固加高防洪堤坝1公里,这1公里不仅抵御住了洪水,更保障了当地粮食的丰收。洪水退后,村民们笑逐颜开,当年的水稻也保证了丰收。经历了这些事儿后,我觉得,村民们与我的心贴得更紧了。
在农村工作,最难解决的是什么?最容易发生的又是什么?我觉得,可能就是调解村里的各种矛盾纠纷。我对于解决村里的矛盾纠纷也很有自己的心得,在xxxx年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换证工作中,由于先前土地承包流转工作的不规范,导致土地所有权和经营使用权不清,村民间的矛盾纠纷重重,换证工作阻力大。这种情况下,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带领村干部们逐个突破,对各种矛盾纠纷灵活运用多种调解技巧解决,我耐心的听取纠纷双方的矛盾点和土地情况,调查汇总了当地的土地流转情况,与村干部们讨论合理公平的解决方法,在xxxxx镇8个村中率先提出解决方案,将土地所有权划归原土地所有者,经营使用权归现耕种人,该方法成功调解矛盾33起,其他村也纷纷借鉴,保障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换证工作的顺利进行。
以前,村级重大事项的决策,即使公开透明,也有村民怀疑村干部背地里“搞鬼”、多吃多占。由于缺少严格的议事决策程序,缺少必要的上级指导把关,遇事村民翻脸不认帐,村干部有理说不清。去年,嘎查村“532”工作法全面推广,为我们今后的工作开展提供了一件法宝。比如,在今年3100多亩村集体草牧场征占补偿款分配问题上,我们严格按照“532”工作法的工作流程操作,顺利圆满完成了 600多万元草牧场补偿款的分配,得到了全体村民的认可和拥护。为确保“532”工作法一个环节不少,一个程序不漏,我认真学习有关文件,搞不明白的地方随时请教,努力做到吃深吃透。
我简要讲一下我们分配的过程:草牧场征收完成后,村民高度关注补偿款的分配。村党总支在征求各个村民代表意见的基础上,通过会议酝酿提出了资金分配初步意见。接着,由我组织召开了村“两委”联席会议,进一步商讨补偿款分配原则和具体事项。会后,及时向镇里汇报了决策情况,镇村务协调指导小组进行了认真把关,肯定了资金分配方案的可行性。随后,我们召开了党员大会,向与会党员说明了镇里批复的方案,根据党员代表的意见建议,我们又进一步修改完善了方案。之后,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表决,镇村务协调指导小组对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会议表决程序进行了把关,实施方案在村委公开栏公示后,资金分配工作在村两委的指导下开始实施。镇村务协调指导小组全程跟踪服务,对资金分配情况进行“审结”把关。对资金分配过程中遇到的重大情况及实施结果,村委都及时向全体村民进行了公布,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
由于草牧场补偿款涉及每个村民的切身利益,稍有不慎就会导致重头再来,重复开会,更重要的是会失信于民,降低村级组织的威信。所以,在每一个环节上,我都要求严格按规定执行,比如在“四个会议”环节,我们坚决做到意见不同意不上会,镇里不批复不开会,人数不够不表决,并且在形成决议后所有参会人员都签字留档备查;在“三审”环节,我们邀请镇村务协调指导小组列席各个会议,提前把好程序关;在公开环节,公开时间都不少于7天,对村民的疑问我们都积极解答,主动接受监督。这样的基层工作方法,看似程序复杂、麻烦,但通过这件事,我深刻体会到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要我们自觉在工作中运用这些好经验、好做法,我们就不怕别人说三道四。
通过这些年的工作实践,我个人还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矛盾调解思路:
首先营造气氛。由于纠纷的当事人多数文化素质不高,法律知识欠缺,要想提高调解的成功率,就必须在调解之前尽可能地营造一种良好的调解气氛,缓和双方对立情绪,使用一些题外话拉家常,从而拉近我们与双方当事人的距离,使当事人的紧张情绪得以缓解,然后转入正题,这样就容易沟通,提高调解的成功率。
其次巧用妙语。实际工作中,处理村民矛盾纠纷之类的事情,最好的“武器”就是我们的语言,有时候往往一句得体的话语就能打动双方。作为一名基层党务工作者,必须要了解村民的家庭情况、性格脾气及社会关系,否则矛盾纠纷的调处工作就无法进行。实际调解工作会赢得更多、更真的民心。在发现和处理矛盾纠纷时,要多走访、多了解,及时掌握当事人的思想动态,把自己“中立”的见解大胆地说出来,掌握处理纠纷的主动权,要本着“矛盾不加剧、纠纷不出村”的原则,积极化解纠纷双方的心理疙瘩,力争使纠纷在激化之前能得到有效处理。
再次情理交融。把握一个“情”字,就是对待矛盾双方要有对待亲人的感情,设身处地地为双方着想,帮助查找矛盾纠纷的症结到底在哪里,该如何解开;紧扣一个“理”字,就是要找准矛盾的突破口,通过循序渐进、利害对比、对症下药,把道理讲清、讲透,依法服人、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一心换信。最后借用外力。实践证明,借助农村有威望的长辈、亲朋好友及村干部调解矛盾纠纷,是很有效的。因为在长期的生活中,长辈、村干部在村民的心目中有一定威望,邀请双方都尊崇的德高望重的人和村、社的领导协助调解,会使矛盾纠纷得到顺利的调解处理。在这条工作思路的指导下,加之我村的大力宣传,成功解决了其中64户村民的矛盾纠纷,为我村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顺利进行扫清了障碍,铺平了道路。
说到这里,我有点心酸。事业的投入肯定要伴着家庭和个人的牺牲,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在工作中我也遇到很多难事,甚至也有情绪低落,有过想要打退堂鼓的念头。记得xxxx2年8月,正值村党组织、村委会换届,我村的5个小组长竞争非常激烈,有个村民的一位亲戚在竞争中落选,而这个村民是我村的村民代表,在之后的工作中,我们每一次组织的会议,这位村民代表总是跟我们唱反调,你说东,我非西,你要左,那我就右,反正我就不让你们好干。我几次找他谈心他也是听不进去,在群众中造成一定影响。10月,由于南区开发建设,我村的11000亩草牧场也在征地范围,牧民王军仁、谢建国等17户田盖素居住的牧民天天上访,轮番到我家里闹事。我自己心里也窝火,心想当个村官,每月挣1000多元钱,天天挨骂,忙得要死,家里老的靠不上你、小的指不上你,到底图了个啥?
作为一名党务工作者,我任劳任怨,但是作为一名妻子和母亲,我很多时候都需要“舍小家,顾大家”却很难坦然面对家人的期待。我的大多数时间都得用来工作,父母老了,希望我能面多陪陪他们,女儿大了,想要我跟她谈谈心聊聊天,这样小小的要求我却无法满足他们。我努力让自己做一个温柔的妻子,一个合格的母亲,一个孝顺的女儿,但是对家人还是充满了无尽的愧疚,内心深处也常常自责。好在我的家人却给了我最大的支持,丈夫和子女常常主动照顾老人,分担家务,他们鼓励我努力工作,对我不能常常照顾家庭毫无怨言。
我的报告到此就结束了,希望通过我简单的故事让大家对农村工作有一些了解。我期待与大家互相交流,只要是能运用在工作中的,可以给农村工作的带来发展和机遇的意见或者建议,我都愿意尝试。我希望大家能多多支持我们,也多给我出谋划策,让我们为农区的父老乡亲们多贡献一份力量。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