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医务工作者事迹材料
下面是我们文秘114的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最新医务工作者事迹材料供大家参阅!
xxxx年,年届60的xxxx从院长的岗位退休了,本可以赋闲在家,颐养天年,但医院的干部职工对他依依不舍,许许多多的病人及家属极力相劝挽留,最终xxxx留职医院做技术顾问,继续从事临床医疗工作,这一干就是18年。如今,这位81岁的老专家,仍时不辞辛劳地奋斗在临床一线。他每天按时出诊,奔波于医院各个病房进行会诊,每年经他诊治的病人多达3000余例,经他指导抢救的危重病人高达1000余例。
历经磨难 矢志从医
xxxx年,xxxx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中国医科大学。xxxx年春天,和全国各地一样在中国医科大学校园里发动了一场针对知识分子的“反右派”政治运动。时念大学一年级的xxxx年仅21岁,喜欢探究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对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偶尔也会对这些敏感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些毫无反党反社会意识的言论竟被不怀好意者上纲上线,因此他被错误地定上“右派”,五年制的学业,xxxx却用了七年才毕业。这七年里,他时常被下放劳动,参加各式各样的政治活动接受教育,期间除了学习本专业课外,他还买了大量哲学、社会科学书籍刨根问底潜心学习。三年后组织从形式上为他摘掉了“右派”帽子,但他还是摘帽“右派”,这一“右派”头衔一挂就是二十二年。直到xxxx年才得到彻底平反。
xxxx年xxxx大学毕业了,被分配到了xxxx县人民医院做一名外科医生。从此他带着满腔抱负,也带着“右派”的枷锁,开始了矢志从医的生涯。他努力学习,倾心实践,六年的临床工作他就已经能独立开展普外、妇产科常见手术,对常见病、危重病的诊断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xxxx年至xxxx年,文革期间国家发出把医疗卫生工作推向农村去的指示,全国的大多数医学教授专家统统被打成反动医学权威,xxxx带着右派的头衔被下放到xxxx县围屏乡医院长达10年。
当时的围屏乡医院,设备陈旧,人员配备不齐,围屏乡又是偏远山村,去县城交通十分不便,老百姓看病走不出去。就是在那种艰苦的环境下,xxxx仍迎难而上,相继组织开展了阑尾炎、疝气、上消化道出血胃大切手术、结肠切除、胆囊切除手术、肝硬化胃底出血断流手术、宫外孕子宫切除等手术。xxxx年6月,他确诊了辽西第一例出血热。xxxx年,他率先开展了剖腹产改良术式——下段剖腹产术。xxxx年6月,在刘台子乡医院为一位重症胆管炎合并休克的病人成功进行了手术。10年里,他成了百姓心中的名医,周边乡镇医院遇到急诊都要请他去会诊手术,他只要接到电话,不分昼夜,风雨无阻。在那个年代,在那样恶劣的条件下完成病人的诊断治疗凭的是他扎实的真功夫。诊断需要详细了解病史,细致反复的体检,没有现代医疗设备的支持,他的诊断率之高毫不逊色于当今借助于各种医疗设备检查的医生的诊疗水平。这些成就的取得是惊人的,更何况当时xxxx带着“右派”的枷锁,治好了病人是救死扶伤,治不好那就是“黑五类”谋杀害人,而医疗风险的代价是他个人身家性命难保。可以想象xxxx当时承受的工作压力之大,也正是在这巨大压力下的行医经历,让他养成了只许成功不能失败的严谨工作作风,值得惊叹的是xxxx一生从医,无一起医疗事故,这也是他自己感到最为欣慰的。
一辈子不收“红包”的医者
xxxx一辈子奉行医德为先,病人至上的原则,他超然、宽容、仁爱,令人心生敬佩。xxxx行医52年,没收过病人的任何“红包”。一位围屏乡姓赵的老大爷说:“我是xxxx年认识xxxx的,他为人好,医术好,看病准,治疗效果好,他处处为病人着想,我们全家乃至全村人有病都找他看,xxxx平易近人,从不拿架子,病看好了想感谢一下他,他一律谢绝,我和很多病人家属一样,都成了xxxx的好朋友。一位刘台子乡姓周的老大妈这样说:“那是30年前,xxxx带医疗队来我们村给妇女做结扎手术,正赶上我儿子肚子疼,发高烧,人都休克了,是xxxx给诊断为急性重症胆管炎,及时为我儿子做急诊手术,那个年代,医院条件特别差,能用来作手术的器具都不全,是xxxx救了我儿子的命,xxxx的恩情我们全家一辈子都忘不了。我们想表达谢意,给他送上几十只鸡蛋,可他却回礼5元钱,真是不白拿患者的一分钱、一分物。”xxxx一辈子没拿过病人一个“红包”。也没拿过一分钱药品回扣,这是他一生从医为人的准则。
以技带人 以德育人
xxxx行医52年,默默奉献,恪守职业操守,时时发挥着“传、帮、带”作用,每天的查房、会诊、病历讨论时身后都会围着一大群青年医生潜心倾听,听者每次都获益匪浅。xxxx丰富的临床经验,缜密的逻辑思维,带出了了一批又一批得意弟子。xxxx年做院长的xxxx倡导了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联盟合作机制,每年送出若干医务人员外出进修学习,这一制度一直持续到现在。xxxx年,在碱厂乡一次扶贫义诊过程中,一个姓魏的重度贫血患者,血色素已经降到2.7g/l,之前去过三家医院就诊,其中不乏三级医院,可始终没能明确诊断,病人和家属认为得了绝症,已经放弃了治疗,并安排好了后事。xxxx劝说家属把病人送到医院,做了简单的血常规、血球分析及血液涂片检查,结合病史和血液检查,xxxx逐一排查病人贫血原因,最后果断诊断为胃大切术后营养性贫血。马上给病人开了维生素c、硫酸亚铁、稀盐酸给予试验性治疗,一个月后病人来复查,血色素升至11.2g/l,已经能做适当劳动了,家属十分感激。xxxx年9月,一位姓房的患者送来一封表扬信,说了他这样一个就医经历,患者因腰痛去过几家大医院,xxxx大医院都去了,都诊断为腰脱、老年骨质疏松症,办法想尽了也治不好,最后找到了xxxx,被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后到中国医大医院证实了其诊断的准确性。xxxx年3月,xxxx妇女儿童医院一位剖腹产术后出现急腹症合并休克的病人请xxxx会诊,xxxx综合病史和辅助检查结果,诊断为产后合并急性胰腺炎,及时转到市医院治疗,二周后产后痊愈出院,避免了一次盲目性的剖腹探查手术,像这样的案例举不胜举。
古稀之年仍做引领者
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是xxxx的真实写照。在xxxx的书柜里,我们看到一本本厚厚的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多专业书籍,xxxx不论是做医生时,还是做院长时,他给自己规定每天不少于2小时看书学习时间,在今天的网络时代,xxxx仍不甘落后,经常在网上浏览查阅医学专业知识,紧跟医学发展的潮流。
他历经坎坷,在文革饱受摧残,但始终不为所屈,真正做到了全心全意治病救人。他在学术上有极高的成就,对xxxx卫生事业发展贡献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