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男,汉族,现年**岁。本科学历,中共产党员,副主任医师。1987年毕业于**卫校公共卫生医士专业,毕业后分配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从2004年至今,担任**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主任。
该同志自参加工作起,服从组织安排,爱岗敬业、无怨无悔。担任**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简称县合管中心)主任以来,始终以实现全县43万人民“病有所医”为目标,把党的信任、组织的重用作为自已不断前进的新起点,在工作岗位上任劳任怨,不计个人得失,无私奉献、奋斗不息,为**县医卫事业的发展谱写辉煌灿烂的篇章。
**在**县卫生系统有一个雅称:“车教授”。这是同事对他精湛的业务水平的认可。近年来,他除承担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管理工作外,还是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疾病预防控制等医改工作的主要参与者。他探索建立的“**县新农合门诊与住院统筹管理模式、一般诊疗费补助、国家基本药物补助、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补助”等医改补偿新机制,得到了国家卫生计委、省、市有关医改专家的高度评价。
2003年,美国哈佛大学在**县**镇实施“互助医疗保险”项目管理试点研究。该项目对病人就诊试行“门诊补偿 住院补偿”模式,以实现农村群众能“病有所医”。**被抽调协助项目组工作。出生“农门”的他深深体会到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艰辛。在协助项目试点工作中,他见证了先进医疗保障模式给群众带来的“福音”。**抓住这一学习机会,不耻下问,经常与项目负责人肖勤教授交流、探讨,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为他以后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制度实施过程中大胆创新积累了宝贵经验。
2005年,**县作为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之一,率先开始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2004年,**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成立,**被组织委与重任,担任中心主任。新农合制度涉及广大农村居民千家万户的医疗保障问题,全国没有一个通用的管理模式,多数省、市、县均以“建立家庭帐户,保障大病为主”的新农合管理模式,缓解广大人民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如何才能让这一惠民政策落到实处,最大化惠及于民?**一直在思考……
新农合政策在**实施后,首先沿袭的是**镇“互助医疗保险”项目“门诊补偿 住院补偿”管理模式。尽管这一模式在试点时已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发现,其仍有不足之处。一边是每年的新农合基金存在结余,一边是老百姓还没有根本性的享受这一惠民政策。他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经常深入卫生工作第一线调查研究,倾听老百姓和基层医务工作者的心声,了解新农合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局党委的支持下,**带领合管中心一班人,在学中干,干中学,大胆探索、大胆创新新农合管理模式。一年、两年……经过不断的尝试,不断总结经验,**县将新农合“门诊补偿 住院补偿”管理模式创新成为目前实施的“门诊补偿 住院补偿 大病二次补偿 单病种补偿 慢性病特殊病补偿 儿童两病(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补偿 农村重大疾病三次补偿”融为一体的新农合管理模式,走在了全省各县(市、区)的前列。特别是“农村重大疾病三次补偿”,基本解决了农村居民患重大疾病看不起的问题。仅2012年,“农村重大疾病三次补偿”机制就为农村重大疾病患者提供资助金502.93万元,有513人受助。从2013年起我县为参合农民建立了大病商业保险新机制。新农合制度彻底改变了农村群众“小病拖成大病或慢性病”的现状。据调查数据显示,**县人民群众对新农合制度的满意率达98%以上。2014年,**县新农合参合人数35.94万人,参合率达98.65%,基金共收入14017.26万元,共补偿参合村民13700.86万元,基金使用率达到97.74%。
医改,这个与百姓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话题,近年来备受瞩目。 2012年,**被首批纳入全国311个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县之一,并作为全国34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重点联系县之一。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提出了“三升三降四提高五保障”的医改目标。
**作为县医改领导小组成员,县医改办主任,是医疗改革试点的主要参与者和医改方案措施的主要制定者。肩负重任的他深知,医改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切实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和满足广大群众对基本医疗服务的需求,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改革试点没有现成的经验。他放弃休息时间,从网上、从医学刊物上查阅大量关于医改的新闻报道、调查报告、论文等,加以学习借鉴。当夜深人静、万籁俱寂的时候,他还在上网、还在作笔记、还在修改方案措施……妻子心痛他的身体,对他“拼命三郎”式忘我的工作提出了意见。而他一边安慰家人,一边又一如既往的辛勤耕耘。
通过不懈努力,在付出大量心血后,**领头执笔制定的**县《国家基本药物补助金分配方案》、《新农合一般诊疗费分配实施方案》、《**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方案》、《**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实施办法》等一系列医改措施相继出台,为医改保驾护航。
2012年12月,**县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切断“以药养医”利益链,解决群众“看病贵”成为**医改突破口。根据**他们制定的方案,该县结合实际,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对公立医院和边远乡镇、村卫生机构的收入进行政府财政补助,不但调动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积极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业务收入和服务量得到双提升,群众的满意率得到了提高。2014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共计采购基药约1204.62万元,销售药品约1117.55万元,按15%加成计算,受益金额约167.63万元,惠及群众约105.35万人次。
在县级公立医院的业绩考核中,**县还增加了看病流量的指标,将药品销量排除在标准之外。这意味着公立医院,将把精力放在如何提高医疗水平、吸引更多的患者就医等方面。该县县级公立医院调整了87项医疗服务项目,其中75项收费提高,10项收费下降。同时,县医改办还通过科学测算,划定了均次医疗费用的支出上线,超出部分则要由医院承担。目前,**县人均在县级公立医院住院一次的费用是2900元左右,比改革前减少1000多元。因病施治,合理用药,公立医院前所未有地实现了诊断与用药的吻合率达100%,正确用药率达90%以上。2014年门诊就诊人次87.25万人次,住院7589人次。实现了95%以上的病人在县内就医的目标。
为让贫困又重病的群众有钱看病,在**的思考和建议下,**县还创新建立了特困群众救助机制,县级财政每年预算150万元作为专项基金。2014年,**县公立医院基金支出70余万元, 169人次受惠。2013年,县级公立医院还与县农村信用联社协作,开通患者诚信借贷的“康复通”业务,探索推出困难农户个人医疗消费贷款。“康复通”贷款自施行以来,共帮助140多人困难群众解决了看病资金短缺的问题。信贷与新农合“嫁接联姻”破解困难农户“看病难”的做法,在贵州省目前尚属首例,不仅有效缓解了困难农户“看病难”问题,更促进了新农合、医改等惠民政策在**县的深化落实。**说,新农合政策要真正落到实处、真正惠及民生,就需要各级和部门及社会各界整合资源形成合力。
为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与他的团队结合**实际,制定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考核目标和资金分配方案,制定了乡村医生工作手册和乡村医生收入明白卡。群众建档率89.48%,老年人健康档案率95.94%,管理率91%;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23360人,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6638人,健康教育知识初步得到普及;各疫苗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报告接种率均在99%以上。**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顺利通过国家卫计委有关专家检查验收并获得好评。
**县医改初步取得成功,于2013年通过了国家检查验收,2014年通过市级专家检查验收。《国家基本药物补助金分配方案》、《新农合一般诊疗费分配实施方案》的先进做法在国家卫计委基层司医改信息进行登载。中央、省、市新闻媒体相继对**医改进行了深入的报道。
**成为了**县医疗卫生系统,乃至省、市医改工作的名人。**医改探索创新之路得到了上级的肯定,许多县(区、市)纷纷学习借鉴其先进经验。同事说,**是当之无愧的“车教授”。
“百姓得实惠、医院得发展、政府得民心——这是**医改要达到的效果”,**如是说。面对医改取得的成就,看到广大群众“病有所医”正在成为现实,**倍感欣慰。他知道自己的汗水没有白流,但他深知成绩属于过去,未来的路任重道远,知道自己做得还远远不够,仍将继续努力,不断进取,把医疗保障工作做得更好。
他,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迹,但他用奉献丈量着生命的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