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育个人事迹材料
扎根农村教育 实现人生价值
**,****二小教师,现年58岁,小学高级教师。于1977年从**二小走上教育战线,在这里一待就是38年,现任**二小牌坊村小主任教员。
1977年3月,向世术老师由村上的经济保管员被推荐到****镇长春村担任民办教师。开学没几天,老校长巡视到向老师教室,一看板书就火了:“你这样乱七八糟的书写,学生能看得懂吗?这不是误人子弟吗?”当时向老师被训得哑口无言,的确,字歪歪扭扭,板书实在是太差了。经过这件事,向老师看着同事都是绕着走。这一打击使向老师动摇了,是留校继续教书,还是回村上干经济保管员呢?经过反复的思想斗争,向老师暗暗下定决心:要干就一定干好,绝不半途而废,要做一名合格的老师,一名优秀的老师。向老师先从练字上下功夫,每天课余时间,就在办公室临摹钢笔字、毛笔字,还向写得好的老师请教,下午放学就在黑板上练习写粉笔字。那一年,光练字的本子就写了二十几本,毛笔写坏了至少五支,经过一年的刻苦练习,向老师终于能写一手漂亮的三笔字。
作为一名教师,只是能写一手好字当然是不够的。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每上一节课,向老师都提前向前辈们请教,再结合教参和同年级老师的教案,形成自己的教案。当时教学条件非常艰苦,家离学校相距较远。为了辅导学生,检查作业,向老师每天早上都提前半个小时赶到教室。白天紧张上课,晚上忙于备课、批改,工作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向老师工作的第二年的期末考试中,所教班级学生语文、数学成绩均居顺河公社同年级十二个班的前三名。
高考全面放开后,也给民办老师带来继续学习的好机会。向老师白天教学,晚上就在昏黄的灯光下复习初中、高中知识。向老师当时只有初中文化,又毕业好多年了,重新拿起课本学习高中知识其难度可想而知。他一边自学,一边向其他老师请教。有时为了弄懂一个题甚至要跑到十几里外的镇上请教高中老师。经过几年的艰苦准备,向老师于1991年顺利考入**师范学校,并以优异成绩毕业,成为了一名正式的、合格的人民教师。
向老师从参加工作到现在,一直坚持学习,不放过任何一个培训进修的机会。这几年,看着年轻人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向老师感到了危机感。于是利用课余时间他向年轻老师请教,怎样下载教案,怎样做ppt,怎样使用多媒体,虽然没有年轻人那么顺溜,但慢慢弄,做个多媒体课件还是得行,打字也再不是“一指禅“。在课堂上用着自己制作的课件,学生能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中快乐学习,向老师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向老师喜爱自己的教育工作,更喜欢与纯真可爱的孩子呆在一起。正因为如此,在教学的岗位上,这一干就是三十多年——无怨无悔!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他服从学校的安排,勇于承担最艰苦的教学任务,为学校排忧解难,从没有叫过一声苦,也没喊过一声累。并且将工作做到最好,以回馈社会和家长的信任。
他先后在长春、龙泉、朝阳、金埝、水井、石马等村小担任包班教学,要知道那时的村小一个班也有三十多人,每天从早到晚要一直与这三十多个娃娃待在一起,没有一节空余的课拿来休息,一天下来腰酸背痛,脑袋嗡嗡作响,但能干自己喜欢的工作,能亲眼看着孩子们在自己手上一点点地成长,那也是苦的心甘、累的高兴。地震后向老师调入牌坊村小任主任教员,这里是一所完小,虽然不需要再包班教学,但除了他就是两位生病的老教师和刚参加工作的一群女娃娃,因此他就主动担任毕业班的数学、科学教学工作,一直到现在。
每当看到学生天真的笑脸,纯真的神情,求知的渴望时,向老师的心中总会涌起一种强烈的责任。这种强烈的意识不断激励他以真诚去拥抱每一个学生。在平时的教学上他坚持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努力探究新的教法与学法,以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课堂上,与孩子们一起探究;课余时,与孩子们一同嬉戏;活动中,和孩子们共同分享;生活中,与孩子们促膝谈心。这两年,**二小深入开展“万名教师进万家“活动,每周三都要家访,作为主任教员,他总是走到”前头“,全村小149名学生,他至少去过100个学生的家里,连家长看到向老师的摩托车队,打招呼都是:”向老师你们今天到哪家子去家访?“
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那是一份信任,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记得**年春学期,二年级学生杨思宇在课间活动期间,不慎摔倒,起来时感觉到肚子剧烈疼痛。听着孩子撕心裂肺的喊叫,向老师知道必须尽快送孩子到医院。他急忙背着孩子与班主任一道来到公路旁拦车,大叫“救命”,手也拼命地摇,往来的汽车却视而不见,反而加大油门绝尘而去。孩子豆大的汗珠与泪水混在一起不停地流到向老师的背上,痛苦的呻吟声一声比一声弱。时间就是生命,早一点送孩子到医院,就多了一份希望。不行!必须拦下一辆车。他背着孩子,和邓老师跑到路中间,组成了一道“人墙”,也许是被这阵势吓到,也许是这样才能让司机看到孩子的伤情,一辆灰色轿车停了下来,把他们送到**医院。由于杨思宇父母外出打工,家中只有年迈的爷爷,向老师就先行垫付了医药费并与她爷爷一直守候在医院里。第二天早晨,晨曦透过窗户照在杨思宇渐渐红润的脸庞上,孩子平安脱险了。看着孩子正在熟睡,他悄悄离开病房迎着朝阳赶回学校上课。
从93年起到现在向老师一直担任村小主任教员,在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同时,他还要协调管理好村小的事务。在村小的管理中,不管是课程的安排、师生的管理,还是维修水电、清运垃圾,事无巨细,他都亲力亲为,把村小管理得井井有条。
虽然是村小,但在管理上却和中心校的要求是一致的。每天的签到,坐班,每周的“六认真”村小内部检查,每周一节的听课,每一个月各科的教研,每一天的调课记载,外出请假,都是一一落实,登记在案。有些老师不理解:“村小山高皇帝远,干嘛那么较真?”他就一遍遍耐心解释:“我们虽然是村小,但我们面对的同样是家长的期待、信任,孩子们渴求的眼睛,我们的工作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没有责任心哪里行?”这一年多学校组织了画风筝、画灯笼、校园艺体节、讲故事、校园诗歌节等一系列活动,虽然是村小但在保证教学的同时所有的活动他们一项不落,不仅出色地完成,还有张智慧,廖心如等同学的作品代表**二小在县上的比赛中获奖。
牌坊村小是一所老学校,校园中有几颗高大的柳树,绿柳垂荫煞是好看,可到了秋冬天却是柳絮飘飞,铺满整个校园,如果遇上雨天,柳叶与水泥地更是“难舍难分”,给做校园清洁带来不小的考验。为了不影响教学时间,他们只有把做清洁的时间提得更早,这时作为主任教员,作为这群青年老师的长辈,向老师的示范引领就显得很有必要。因此每天天微微发亮,他就最先来到学校,拿起扫帚刷刷地扫起地来,慢慢的,一把、两把、三把……更多的老师和学生加入了进来。在上早读课之前,校园已是一尘不染。
在学校老师的口中,向老师还有一个称呼——“向摩托”。
向老师家住**,30多年来,一直骑着摩托车奔波于**和**之间,每天往返几十里路,刮风下雨从不间断。他先后在朝阳、水井、石马、金埝、牌坊等丘陵地区任教,这里路陡弯多,稍不留神就有摔倒的危险。虽然路途远,他一直坚持早到校、晚离校,夏天不是遇着暴雨连连,就是烈日当头,冬天天不亮就得起床出发,夜幕降临才能赶回家里。
11月的天气算不上冷,可向老师穿得却很多,同事们都会开玩笑似的数数他每天穿了几件。 一天傍晚,蒲彪老师乘坐向老师的顺风摩托车到**,还没上车前,他就把头盔递给了蒲彪说:“天冷,戴上。”蒲彪拍拍胸脯说:“我一个年轻人,还怕冷哦?”,他却执意给他戴上了厚厚的头盔,路程行驶不到五分钟,蒲老师身体就蜷缩成一团。风!全是风!侵袭着身上每一寸肌肤,一个接一个的寒颤。从此以后,办公室同事再没一个人去数向老师的衣服件数。
**年12月20日早上,为了避让一辆急转弯的货车,向老师连人带车摔倒在地路边,当场昏了过去,过往卖菜的村民将我送进医院,看着摔破的额头和红肿的双腿,学校领导和家人强忍泪水,劝他多休息几天,可学校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临近期末了,孩子们的课怎么办?再说几个实习老师马上就要走了,正缺人手,怎么能耽搁呢!第三天,虽然腿还有些红肿,但他还是一再坚持回到学校。
家人见向老师上班路途遥远,危险性大,起早摸黑这般辛苦,好几次要求他调工作,以便离家近一点儿,可他一直没有同意。从参加工作起就在**二小,在这块阵地上奋他斗了几十年,同事们尊敬他,领导们关心他。这里的很多人都是他的学生,有些家庭甚至是老中幼三代。他对**二小倾注了太多的情感,在这里他收获了荣誉,感受到工作的自信,工作的快乐,他哪里舍得离开呢?**二小就是他的魂,魂若不存,皮焉附之?
近几年,学校老教师居多,教体局考虑到学校的实际困难分配来大量的年轻人。向老师认为青年教师是学校的希望,青年教师的成长关系到学校未来的发展。为了帮助新教师成长,使他们尽快成为学校的顶梁柱,他带领新教师从最基础的读课标、钻教材、做班务抓起,平日里坚持听课,进行课堂随班指导,还常常给新老师上研究课、示范课,把几位毫无教学经验的年轻人培养成了业务骨干。蒲彪老师**年分配到学校任教,开学不久向老师去听他的课。课堂上学生乱成一锅粥,打的打,闹的闹,有个学生甚至趴在课桌下玩,一堂数学课下来,学生竟然没做一道练习题,作为老师的他都没听明白到底讲了什么。看到这种情况,向老师邀请蒲彪下节课来听他的课。听完课后,他结合刚才的课从课堂组织、教学目标、重难点、教法学法上一一给蒲彪做了讲解,蒲彪听得频频点头。趁热打铁,向老师又到他班上,把他上过的这堂课从新上一遍,从这两堂课的对比帮他找问题,想方法。这个小伙子也好学,没课时,不是跑到向老师的课堂听课,就是跟他交流、请教。没两年,蒲老师就成为学校的骨干教师。如今,在他的帮助下,彭华、刘莉华、蒲彪等几位老师早已考入**、县城里的学校,参加工作仅一年的王亚丽老师也脱颖而出,在片区低段备课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彭芳老师更是主动勇挑毕业班的重担。
牌坊村小在**年前没有食堂,大多数年轻人又不会做饭,为了能让大家吃得上香喷喷的饭菜,向老师就主动担任大家的炊事员。年轻人都亲热的管他叫
“向叔叔”,说:“向叔叔你不仅管了我们人,还管我们的胃,管得宽哦!“虽然是玩笑话,他听着却很受用,这些娃儿跟他儿子大小差不多,又远离自己的父母,作为她们的长辈,就是要——管得宽!这些年轻人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找到了归属感,学校才能留得住人才,老教师退休了也才有接班人。
从参加工作至今,向老师曾多次被评为“县优秀教师”,“县师德标兵”,“县级优秀班主任”。**年向老师更是被推荐成为**“师德之星“候选人,还被评为“**市优秀教师“。近四十年的教育生涯,向老师始终坚守着一腔热诚一腔爱,他眷恋着农村这片黄土,更眷恋着农村的孩子们。多年的坚守更加动人;多年的追求更加耀眼。人生的责任让他远离繁华,坚守一片净土,成为真正的农村耕耘者。他以实际行动让“师德”二字熠熠生辉。追求永无止境,奋斗永无穷期,虽然还有两年就要退休,但他还是于**年6月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因为他相信他还有能力为祖国的教育事业继续添砖加瓦,他还能再进步。
回顾所走过的工作历程,向老师最深刻的体会就是“做人民教师,当之无愧;扎根农村教育,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