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区基层党建星级文明村事迹材料
走进巴丹吉林嘎查,阵阵新风扑面而来,沙漠深处的独屋显得格外耀眼,房前屋后绿树成荫,群众生产生活有条不紊,呈现出整洁干净的牧区新形象。两个积极性充分发挥
巴丹吉林嘎查地处著名的巴丹吉林沙漠腹地,是一个纯牧业嘎查,总面积3184公里,现有牧业户28户,人口104人,其中党员13人,团员10人,嘎查青、妇、兵等各项群众组织健全并能经常性的开展活动,在嘎查两个文明建设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巴丹吉林嘎查把“文明嘎查”创建活动作为嘎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文明嘎查”创建方案,把两个文明建设作为统一的工作内容一起部署、一起检查、一起落实。
20xx年嘎查牧业总收入达到58.54万元,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36元。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经济指标。
浇树先浇根,建“文明嘎查”须先培育“文明人”,为切实抓好创建活动,嘎查党支部进村入户开展以“转观念、兴科技、强素质”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对广大牧民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公民道德知识、国家法律政策、产业结构调整、科技文化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牧民的综合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培养牧民爱国、爱家和建设家园的高尚情操,使牧民关心和参与“文明嘎查”建设的热情高涨。
通过宣传教育,使广大群众认为“文明嘎查”的建设是自己的事情,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办。广大群众依靠自己的力量,不等、不靠,用自己的双手建设自己的家园,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在实施创建活动中,广大牧户形成了富帮穷、强帮弱的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良好风尚和强大凝聚力,使“文明嘎查”的创建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示范带动多管齐下
建设“文明新村”,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在具体创建活动中,巴丹吉林嘎查采取先抓容易的、简单的、具备条件的,再抓难的、复杂的,做到循序渐进。以集中整治嘎查“脏、乱、差”现象作为突破口,从最基础的抓好,做到了“四个到位”:一是思想认识到位,很好地把领导的意志、群众的要求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二是指导到位,有专门人员直接在示范点上搞动员、协调、指导和有关的服务工作;三是管理教育到位,通过群众会、家长会、黑板报及学校教育等多种形式对群众、学生、小孩进行教育;四是宣传发动到位,对实施过程中的好人好事广为宣传报道,鼓舞了群众斗志。
为建设舒适清洁、环境幽雅的新兴牧区,嘎查开展了一定的环境创建活动,健全管理制度,认真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认真搞好环境,保护工作,绿化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保护良好。如今走到每家每户,户外清洁,环境优美;屋内摆设整齐、有序。与此同时,以“十星级牧户”创建活动为载体,推进社会主义文明新风建设。采取牧户申报、专题考核、逐项评比、严格审查的考核程序,把牧户的星级与群众的政治荣誉挂起钩来,使人人争当好牧民,家家争当文明户。嘎查小组每月记实,每月评比;嘎查委员会每季度核实然后进行相应奖励。在创建活动中坚持了“三个结合”的运行机制,一是与物质文明相结合,全面推行了农业科技,培养了科技示范户6户。二是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落实到具体行动上。三是与法制建设相结合,嘎查的生产生活逐渐走上了法制化轨道。
以开辟文化活动为契机,丰富了群众精神文明生活。每逢各种节日和重大纪念日,开展有意义的文体活动,利用牧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潜移默化地提高牧民的首先素质。在文化室牧民能够看到自己喜欢及需要的图书,不断提高素质,广播电视入户率达到90%。通过各种形式的文艺宣传活动,推动了嘎查“两个文明”建设健康协调发展,广大群众形成了互敬互爱、扶弱济困、尊老爱幼的良好道德风尚,“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深入人心。
嘎查风貌民风实现根本转变
几年下来,全嘎查上下围绕“文明嘎查”的创建,真抓实干,大搞基础设施建设,嘎查面貌有了明显改善。开展了大规模的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牧民保护生态意识得到提高。
通过开展“文明嘎查”创建活动,用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占领了牧区阵地,营造出了浓浓的文化氛围,缕缕清新的社会风尚扑面而来,社会治安稳定。打架斗殴、偷盗赌博基本绝迹。适龄儿童按期入学,没有“xx功”练习人员,无“两劳”人员和治安案件发生,无计划外生育。不仅是年轻人,就是上了年纪的人也把学习文化知识当作份内事。全嘎查上下完全形成了反对迷信、崇尚科学的良好社会氛围,“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不断引向深入。如今的嘎查领导办实事,户户比干事,干部想干事,群众愿干事,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讲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展示着新一代牧民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