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远教感动事迹材料
一位大学生“村官”的远教情怀
“以前的‘春官’先生就是送送日历,南腔北调唱一些恭维话,现在这个村官啊,整天忙忙碌碌,经常和我们谈致富经,帮我们找到了发家致富的路子”。在德江县**镇的村村寨寨,党员群众一提起大学生村官,无不翘起大拇指称赞**。
**,男,中共产党员,1982年12月24日出生在**镇鸟坪村龙塘组,**年从贵州大学会计专业毕业,以一名 “村官”的身份回到了生他养他的**镇。他就利用远程教育平台为家乡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演绎了一个个平凡而又感人的故事。
“这个村官帮我们建了一个农业技术学校”
初到**镇,**被分到该镇的茶园村包村,看到部分村民农闲时无所事事,不是玩玩扑克牌,就是三五成群吹一些不着边际的“牛”,而村里的远程教育播放站因为缺少专业人员管理,部分设备已不能使用,这位刚从大学毕业的小伙子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征得村支书王孝瑜的同意,决定把村里的远程教育站点使用起来。于是,他与镇里的远教辅导员联系,完善了站里的设备,然后走村入户贴告示、发通知、邀请村民到远教站点学习。
在一次“三会一课”的例会上,**提议,村干部应带头定期学习远教技能,利用本村土地适合种植烤烟的优势,学习烤烟种植技术,带领村民致富,他的提议得到村两委的大力支持当即形成了决议。**趁热打铁,制订了“干部结对帮扶”制度:将全村317户11个村民小组分成四个片,每位村干部分片联系1个片区,负责督促所联系片区内的村民参加远程教育学习,利用学到的烤烟种植烘烤技术种植烤烟。第一年,茶园村的烤烟面积就达到了700亩,全村烤烟年收入突破了200万元**。现在,村民们已把远教站点当成了自己农业技术学校,一遇上农闲时节就主动来学习了,还成立了烤烟专业合作社。
“这个村官给我们建了一个学校,我们找到了致富的路子。”村民王万杨高兴地说。
“我要带头用远教平台让村民腰包鼓起来”
**年,镇里的远教辅导员因工作的需要调走了,因为茶园村远教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得到领导的肯定,所以**很荣幸成了镇里的远教专干。刚开始时,全镇远程站点基本都处于瘫痪状态。他在心里默默的想:村民们如果不能从远教节目中学到农业技术,只靠那传统的农业耕种,腰包很难鼓起来。于是,他一有空就到德江县远教中心学习相关设备管理与维修,时常打电话到远教办公室询问,硬是用几个月的时间把全镇12个远教站点建设得很规范。由于教育节目很多,群众看到繁杂的节目单不知从何下手。**按照远教要求,实行远程教育节目预约制,广泛了解党员和村民的学习意愿,征求他们的需求信息,编制出远程教育节目名录,在村部门口用节目公示牌公示每月、每周的重点学习内容。同时,他还根据党员群众的特点和现实需要,精选一些符合当地特点的重点推荐节目,作为党员群众每月必看内容。
鸟坪村由于杭瑞高速过境,大部分水田被征收,剩下的土地都是一些水源灌溉较困难的地块,村民们面对这种情况一筹莫展,于是他自己带头从远教站点学习了大葱种植技术,率先承包土地120亩大葱,结果除去20万元成本都还有30多万元的纯收入,还解决了当地大多数剩余劳力的务工问题。**年,村民们纷纷主动来学习了,都要自己种几亩自己的大葱。目前,大葱种植已经成为了**镇部分村民发家致富的特色产业。
“我要带头用远教平台让村民腰包鼓起来”,面对笔者的询问,朴实的土家汉子**胸有成竹的说。
由于村民的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很多人对于抽象的视频教学难以理解。于是他邀请镇农技人员,县里的专家到各站点就目前的烤烟、茶叶、天麻、核桃、大葱等产业进行现场教学,通过面对面、手把手的示范教学来提升村民种植技术。合朋村烤烟种植大户刘金刚参加了烤烟“井窖式”种植培训,烤烟收入逐年增加。正如他所说,“这个科技的玩意儿真是实在,可以轻轻松松把烟苗放下去还高产了,以后我要常来学习”。
“远程教育是基层党建的好把式”
在基层组织建设年的**年,**别提多忙了,原来他在利用远程教育服务和宣传十八大报告的相关精神,不断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政治理论素质,增强农村党员干部的执政能力。在**的带动下,支部组织生活一改过去读文件、枯燥乏味的学习方式,变得轻松活泼,丰富多彩,参加的人数比以往增加了近1/3,还组织全镇党员干部在远教站点参与十八大报告和党章知识的学习竞赛活动。这一段时间,**常常连夜加班,下载有关雷锋精神和一些政策课件,刻录成光盘,播放给大家看。老党员田维志说:“有了远程教育后,学习起来很方便,比起以前枯燥无味的会议,真不知好多少呢!这真是一个基层党建的好把式呢!”现在,该镇32名优秀农村青年向党组织提交申请书,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明显增强。
在服务远程教育的日子里,**风雨来、雨里去,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只要党员群众有需求,他都在第一时间赶到。在**年全国第三批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被镇里评为先进个人,**年被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他一次一次把荣誉证书锁进抽屉,继续奔波在乡村小道上服务远程教育的身影已成为当地党员群众津津乐道的一道独特“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