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采队生产队长事迹材料
煤海深处的“寻梦人”
见到**,已经是晚上九点多了。刚刚上井的他尽管笑容满面,但依然掩盖不住脸上的疲惫。 井下工作面搬家已经进行了十余天,他每天天不亮就下井,晚上才能升井,每天的工作时间都在十个小时以上。而这对于**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了。当我把要采访他的来意说明后,他笑着说:“既然干了这份工作,就不能辜负大家的信任,没啥说的,问心无愧就好!”——还是那句他常挂在嘴边的话。
队友公认的“工作狂”
2012年,**从老家襄垣县来到**煤业,担任综采队生产队长,负责综采队的具体工作。
初来乍到的**一上任,面前的困难还是超过了他的预料:复杂多变的地质条件是他以前从未见到过的,而陌生的工作环境中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更使他头疼。此时的南河煤业正是联合试运转的关键阶段,每一个关键的环节都不能掉以轻心,任何一个小的差错都可能影响全矿生产经营的大局。
必须尽快熟悉情况、摸清底子,“身先士卒带头干,扑下心来肯吃苦。我那时就是这样做的。”**笑呵呵地说了这样一句话。
话虽说得这样轻松,但他那时做的工作却异常艰苦:工作环境不熟悉,他便增加跟班次数,在井下一呆就是十几个小时,每一条巷道、每一个角落都要看完走完,在最短的时间内完全掌握了工作面情况;地质构造复杂,他便认真的查阅资料,将图纸和以往的经验结合起来,对地质条件进行分析和研究,最终摸清了井下的地质构造;人际关系难处理,他便利用值班、班前班后会甚至在往工作面行进的路上,跟职工主动沟通,谈话谈心,了解职工疾苦,帮助解决难题。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成了井下的“活地图”,工人们把这个初来乍到的队长叫做“工作狂”,他的努力也最终获得了大家的认可。
“当时的我就想,干煤矿绝对不能遥控指挥,一定要扎在工作面,扎在一线,这样才能保证安全生产。”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工作狂”**如是说。
职工口中的“黑面神”
2014年3月,南河煤业安监科科长退休,当时井下的条件更趋复杂,安全形势愈发严峻。在这种情况下,**临危受命,出任了安监科科长一职,这一干就是一年多。
安全管理工作对于**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当时南河煤业生产任务重,井下人员构成复杂,地质条件多变,安全管理工作难度大。
“2014年是我压力最大的一年,当时大家都在赶进度,完产量,而且经历了两年的安全生产,大家的思想上都有些麻痹,我的任务就是要扭转这种思想,重新为大家套上‘紧箍咒’。”**略有感慨的说到。
带着这种想法,**在新的岗位上展开了工作。他往往是白天检查,下午开会,晚上还要下井进行复查,这种“不定时、不定点、随机性强”的检查,让井上下的职工“苦不堪言”,大家对**的工作也有了一些非议。
面对以前的老下属,老同事,老领导,**顶住了重重压力和阻碍,毫不手软,该罚就罚,该停就停,由此得了个“黑面神”的外号。往往他一换衣服准备下井,下井的工人们便开始互相传话:“‘黑面神’下来了,大家要加倍小心!”
“职工对我有畏惧心理,这是好事,‘无畏则危’,但当时我更希望职工能够真正对安全有认识,做到我在与不在一个样。”**说。
2014年,南河煤业顺利的完成了生产任务,没有发生一起安全事故,而这一年,**仅仅回过两次家。
煤层面前的“金刚钻”
**年,南河煤业在开采15103工作面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难题:工作面坡度达到23°,如此陡的工作面使所有的技术人员一筹莫展,大家之前见都没见过这种恶劣的条件,更别提进行开采。面对这种情况,**带领技术人员废寝忘食的进行研究, 摸索出了单刀推进——机尾割煤——移架——空机返回——逐米顶溜的办法,最终顺利的完成了03工作面开采。
与此同时的另外一个问题是因为倾角过大导致单体柱倾斜大,对支架挤压严重,在落架时毁掉了十几根单体柱。而以**为首的技术人员经过认真的研究和论证,最终采用了落架时用前柱带后柱的落架方法,使其同时落架,减少了单体柱的损毁,为企业挽回了巨大的损失。
**年,因工作需要,**重回综采队担任队长一职。再次回到熟悉的岗位,他面临的却是新问题:煤层中出现一米厚的夹矸,且两次遇到陷落柱,两次搬家。当时有人提出外包队伍来搬家,而在煤价下跌,企业经营困难的情况下,这种方式无疑会增加巨额费用,矿领导一筹莫展。
“都是两条胳膊两条腿,别人能干的事情,咱们自己也能干。”**在领导会上说。
**带领综采队认真研究搬家方案、安全措施,攻克技术难题,最终顺利的完成了两次搬家任务,不仅得到了矿领导的好评,这种技术还被晋城公司认可并推广到其他兄弟矿井,指导了其他矿井的搬家倒面工作。
妻子眼里的“旅行者”
采访的最后,谈及来到南河煤业这几年最遗憾的事情,**沉默许久方才低沉的说到:“我最遗憾的,就是没能照顾好家庭”。
说到家庭,这个铁骨铮铮的汉子脸上,第一次有了些许柔情。跟所有中年男人一样,**上有老母,中有妻子,下有儿女。然而来到南河煤业的这几年,月月超出勤,天天超钟点,头痛脑热坚持上班, 他用自己的行动带领着全队人马无怨无悔的扎根在煤海第一线,他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赡养母亲、照顾家庭、 抚育儿女的重任全都落在了妻子身上。
“我对于家庭来说,是缺位的。妻子说不埋怨,是假的,但她却一如既往的支持着我这个家庭的‘旅行者’,从来没有拖过一次后腿。我能够在南河安心工作,离不开家庭的支持和理解。”**的语气中有愧疚,更有欣慰。
正在这时,办公室的电话响起,**接起电话简短说了几句便匆匆离开,他去往的方向,依旧是那个他来往数年的井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