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家庭事迹材料
在**县**镇**村,有这样一户家庭,妻子因一次意外医疗事故,几乎离家人而去。后经百般抢救,终于转危为安,但却成了植物人。在丈夫和虽年幼却懂事的儿女们的精心护理下,终于感动了上苍。事发三年后,植物人妻子苏醒了。但令人遗憾的是,她再也站不起来了,只能瘫痪在床上。此后三十三年,丈夫及儿女们及孙儿女们对她不离不弃,几十年如一日地接力照顾护理她……如今,无论是在当年的老家,还是在现在居住的县城西区,只要一提到这个家庭,人们都齐竖大拇指,都夸这是**县乃至**市甚至**省都难得一见的最美家庭。
一
事情的缘起,还要追溯到三十六年前。
一九六六年,十九岁的年轻姑娘**嫁给了家住**县**区高码头公社**大队的在公社信用社工作的二十八岁的**。婚后,夫妻俩互敬互爱,并先后生育了五个儿女。由于家里人多劳少,上有父母两个老人,下有年幼的五个儿女,家里负担特别重,生活相当困难。由于长期缺乏营养,**严重贫血。因为血气不足,她便经常发病,一发病就畏寒怕冷。病来了,即使是夏天,她也要穿棉衣。
那时,**因工作忙,对妻子对家庭照顾得少。妻子每次一发病,就靠年幼的儿女们到三四里路远的乡信用社去找他叫医生。给妻子看病的那个医生是**的朋友。因经常叫他,治久了,他就摸清了**的病情,因此每次打一支氯化钙针剂很快就见效。然而,他万万没有想到,后来竟会酿成无法逆转的恶果。
时间到了农历一九八○年腊月。由于当时生产队没有耕牛,要把冬水田翻过来,只能靠人拉犁。队里规定每家每户都要出一个壮劳力。别的人家,男人都在家,好办,去就是。而**家,丈夫在乡信用社工作,因此她只好把自己当男劳力用。因是寒冬腊月,田里的水冰冷刺骨,连续几天的劳作,**病倒了,严重感冒发高烧。这时,大儿子**十岁,大女儿**八岁,已懂事了,便赶紧到乡卫生院去叫那个熟悉的医生。那个医生来了后,粗心大意,以为**又是先前的病,就给她打了一支氯化钙针剂。谁知医生一走,**就开始全身抽搐,说不出话了。又过了一会,便神志不清、奄奄一息了。**得知后,立即从单位赶回家里,将妻子马上送医。经过四次转院全力抢救,**得救了,但也从此成了植物人。
二
家里突遭横祸,**惊恐万分,欲哭无泪,觉得天好像塌下来了一样。面对已八十高龄的老父母,五个年幼的儿女,这时大儿子**十岁,大女儿**八岁,二儿子**六岁,最小的双胞胎女儿**、**才四岁。他告诫自己:决不能倒下!妻子不得力了,我也要撑起这个家!他想,不管多苦多累,自己都一定要把妻子照顾好。妻子一直昏迷不醒,他非常着急,只要一听说哪家医院好,哪个医生医术高明,他就把妻子往哪里转。他每天的生活,就是医院、单位、家里不停地来回穿梭。每天天不亮,他就要起床……
妻子在医院住院一年多后,不但未见半点好转,家里本就不厚的底子很快就被掏空了,一贫如洗。所有的亲戚朋友都借遍后,在无力再筹集医疗费的情况下,**不得已为妻子办理了出院手续,接回了家里。一次,他听说广州中山医院的刘教授回乡探亲,便找上门去,向他讲述妻子的病情。刘教授建议他学会给妻子扎银针。听说扎银针会治好妻子的病,他信心百倍,立即买来有关扎银针按摩穴位方面的书,认真地学起来,并边学边给妻子扎。这样又过了一年,妻子还是不见好转。于是,岳父郑重地对他说:“**,你就放弃**吧,她的病已经没救了。只要你一停止给她输氧,停止给她导入食物,她的生命就会结束。你为治好她的病已经尽力了。你家现在的情况是老的老,小的小,最大的儿子要读高中,最小的女儿也到了入学的年龄,再这样你怎么撑得下去呢?现在你自己都面黄肌瘦了,再坚持下去,你也会病倒累倒的。你还是另做打算,再娶一个贤惠能干的女人过日子吧!你一个人撑起一个家太不容易了,两人成家才是办法呀!”听到这里,**流着泪对岳父说:“爸,您的好意我心领了。我知道,您这也是为我好,但我不能这样做。当初我家穷,**也选择跟我结婚,吃了不少苦,还为我生育了五个可爱的儿女,挺不容易的!只要她还有一口气在,我就不会放弃她。以后的日子,我还是要想尽一切办法,为她寻医问药,为她治病。家里现在虽然负债累累,我这辈子还不了,还有我的五个儿女。他们长大以后,再加倍还给各位亲友。至于另找一个女人来我家,我从没想过,也不想去想。对这个家,我一定要坚持守护!对**,我决不会放弃!”
伺候植物人,最难的是喂药和喂食。由于病人不能张开口吃东西,因此只能通过管子把流质食物导入到胃里。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由于医疗器械不先进,又少,很难买到,只好先把食物放进加了力多精的水中溶解,然后再一滴一滴灌入到管子里。这样,喂药或喂流质食物往往要花上大半天时间。除了喂药喂食,**还要经常给妻子翻身擦背,洗屎洗尿,给她按摩,跟她说话。尽管这样做,她没有半点反应和感觉,他也要坚持。忙完医院的事,他还要忙工作,忙完工作,又急急忙忙往家里赶,他还要安排八十多岁的父母和五个儿女的生活。这样的生活,**坚持了两年多。由于长期操劳过度,加上营养不良,他几次昏倒在病房或在来回奔波的途中……
也许是**对妻子忠贞不渝的爱感动了上苍,三年后的一天,奇迹出现了,**终于苏醒过来了。
三
**的言传身教,深深地影响到了他的五个儿女。常言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话一点不假。**的五个儿女从小就很懂事。见妈妈瘫痪在床,爸爸既要伺侯妈妈,又要上班,他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便想尽一切办法帮父亲减轻负担。在生活上,他们既分工又合作。每天,十岁的大哥**负责照顾最小的双胞胎妹妹,每天早上帮她们起床穿衣服,并负责洗全家人的衣;八岁的大女儿**负责全家人的吃饭喝水;六岁的二哥负责给妈妈倒屎倒尿,翻身擦背。每天天不亮,五兄妹就早早起了床,然后有条不紊地做好各自的事情,然后再去上学。那时候,**家里由于人多劳少,非常困难,经常是吃了上顿愁下顿。为了“细水长流”,他们家几乎每天吃粥。孩子们见父亲面黄肌瘦,怕他支撑不住,便偷偷地蒸米饭给他吃。但**怎忍心吃啊!他知道孩子们正是长身体的重要时期,更需要填饱肚子。于是,他把米饭分做五份,要孩子们吃。往往是这样,让来让去,最后大家谁都舍不得吃,结果是把米饭留到第二天煮粥吃。
在学习上,孩子们也是你追我赶,不甘落后,个个成绩都很优秀。有一年放完暑假开学时,**到处借钱,想凑足五个孩子的学费,但最终还是没如愿,只筹集一部分。这就意味着,五个孩子中有人读不成书了。当时老大**正读高中,老二读初中。老大就对父亲说:“爸爸,我不读了。因为我已是一个高中生,读到这儿就够了。还是让弟弟妹妹们读吧。”接着老二也对父亲说:“爸爸,还是让我莫读算了,因为哥哥马上要高中毕业考大学,不能因此葬送他的前途啊!我是读初中,不要紧,以后我可以到同学那里借些书回来自己学习。等家里条件好些了,我还可以再返回学校。在家里,我可以多做些事情,让哥哥多一些时间复习,让你多一些时间去工作,让弟弟妹妹们多一些时间读书写作业。我还可以在家陪妈妈聊聊天,给她按按摩,这不是两全其美吗?”后来,老二便辍学在家。**难过得几天几夜没合眼,暗地里流了许多泪。
四
一晃三十六年过去了。孩子们都已长大成人,并都已成家立业。他们个个都很优秀,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干得很出色。老大在外地创办了自己的物业公司,老二通过自己努力自学,后来考上了大学,现在就职于县农村商业银行光明支行,任行长,老三大学毕业后,当了一名公务员,双胞胎老四老五也都有了自己的事业和家庭。
十年前,也就是二○○六年,六十八岁的**因年老体弱,再照顾瘫痪在床的妻子已力不从心,便把爱心接力棒交给了五对儿女。从此,这五对儿女组成了一个护理团队。护理母亲,他们总是争先恐后,各尽所能,从不推诿,大家庭和和美美。
近年,这个护理团队又出现了第三代的身影。他们和他们的父母一样,照顾护理奶奶,不怕脏,不怕累,给他喂饭,给她按摩,用轮椅推她到阳台上晒太阳,给他擦身,换洗衣服,换洗尿垫,倒屎倒尿,每个星期还帮他剪指甲,每个月为她理一次发,甚至连四五岁的小孙女也抢着给奶奶倒水喝……
由于照护得好,如今**老人身体较好,一年都难得感冒生病,心情十分愉悦。周围同转知道的人们,都非常羡慕这个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