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军模范事迹材料
半个世纪不泯情
太行山麓,淇河两岸,流传着一位老妈妈半个多世纪爱国拥军的动人故事。她是河南省淇县黄洞乡鱼泉村村民,今年90岁高龄。她是冯清海烈士遗孀,继承丈夫遗志,几十年如一日,心系工作,无私奉献。她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时刻保持党员先进性,走在时代最前列。她就是全国拥军模范、全国绿化模范、全国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
一、六十余载拥军情
1942年,丈夫冯清海参加了八路军,**也担起了妇救会长的重担。组织带领群众抬担架、救伤员、送军粮、做军鞋。1947年,丈夫在战场捐躯。年仅24岁的**化悲痛为力量,领着刚满8个月的儿子小锁,把对丈夫的爱延续到人民子弟兵身上。新中国成立以来,鱼泉村先后有58名青年应征入伍,入伍前她嘱咐他们在部队好好干,家里的事交给她。她常常到新兵家里走走看看,千方百计地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从革命战争年代到和平建设时期,每年她都要为军队办实事办好事。据当地民政部门统计,她向部队送、寄的慰问品有12000多件,折合人民币13万多。对于一个深居山区独自带孩子的妇女,为这十万余元“拥军款”,不知流了多少汗,吃了多少苦。
二、洒向山村都是爱
**在鱼泉村多年担任村干部。五、六十年代,她带领群众开山劈石,垒砌梯田、开沟挖渠,用4年时间,在荒石滩上开垦出了300亩平展展的水浇地。
**虽然也很清贫,但时刻惦记着那些贫困户、五保户,常挨家挨户去照看。村里有两个没子女的“五保户”, 她悉心照顾,为她们养老送终。她用政府发给她的补助金帮助困难户发展家庭养殖业,脱贫致富。她的子孙想不通,说她光顾别人,不顾自己。**说:“你爷爷为革命把生命都献出去了,他图个啥?咱是共产党员,党员就要为群众想,别人有困难,咱不能不管!”
三、捐资助教传佳话
**对山村教育时刻挂心上。每逢教师节,**总要慰问学校的每位教师,勉励他们好好工作,为山村培养好人才。对村里的孩子们,她经常给他们讲革命故事,希望他们好好学习、健康成长,尽快掌握建设山村的本领。从1984年秋天开始,**坚持到数公里以外的山上割草。她每年能卖草3000多公斤,把卖草的钱资助中小学生上学,买成笔记本、铅笔、毛巾、茶缸等,全部送到学校和老师手中。据不完全统计,在10多年的时间里,**共资助了20多名中小学生。
四、荒山绿化铸丰碑
1984年,她横下一条心,要植树造林,让黄洞山区的大山全部披上绿装。雨季来了,她便买树苗栽树。她不畏困苦,用镢头一下下在石壁上挖树坑,背着箩头从石缝中抠土填坑底,再从几十米的山坡下一步一挪地把水提上山,这是怎样的艰难啊。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带领家人、发动乡亲,不停地挖坑、填土、栽树、浇水。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精神终于感动了荒山,200多亩绿化林成为水库岸边一道风景,她为这片林起名叫“八一林”。之后,**又在村里组建林业队,用十几年时间,在7座山头1000多亩荒山上栽下了10万多株果树,还在经济林下套种了农作物。其收入,一部分用来扩大绿化面积,剩余的用来慰问军队、支持学校,救助贫困农户。
五、美名远播誉中原
在**半个多世纪的人生历程中,曾100多次受到党和政府的嘉奖。先后6次赴京参加全国表彰大会,受到党和国家三代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她的事迹两次被编入中学生教材,成为亿万人敬仰和学习的普通共产党员的楷模。xxxx年,为荒山绿化做出巨大贡献的**荣膺第七届地球奖。**精神不仅仅感动了淇县,感动了河南,也感动了中国,感动了世界。**并没有把荣誉挂在嘴上,她说:“我做了一点成绩,党却给我这么高的荣誉,我很有愧。我还得好好干,还是这句话,党员没有退休日,群众的事就是我的事,活一天,干满两晌。”
**,这个朴素而又闪光的名字将永远镌刻在共和国的功劳簿上,她所托起的太行精神将永远生辉,光耀华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