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妻良母个人事迹四篇
(篇一)
我叫苏东花,家住在山城区石林镇南唐宋村,今年已经65岁,我上面有80多岁的婆婆,下面有三个成家立业的子女,在婆婆眼里,我是一个孝顺的儿媳妇,在孩子的眼里,我是一位慈祥的妈妈,在弟弟妹妹眼里,我是一位尊敬的大嫂,在邻居眼里,我是一个好相处的好邻居。和天下所有母亲一样,用自己最纯洁的情感,用母爱感染着周围每一个人,含辛茹苦地为子女奉献,就像我们每天吃饭离不开盐那样,看似平淡如水,却又是那样地久天长,感觉自己就像一株枝繁叶茂的大树,为孩子们撑开如盖的大伞,让子女在树底下健康快乐的成长。
一、脚踏实地,为农村工作默默奉献三十余载
我自结婚以来,由于村里妇女有文化的较少,自己上过学,懂知识,有文化,性子耿直、处事公道,先后被村里推选为妇女主任、计生专干、村支部副书记,三十多年来,不管在哪个岗位上,都能做到爱岗敬业,勤奋好学,对工作尽心尽力,业务工作多次得到市区乡的表彰奖励。自己也多次被评为“三八”红旗手、 “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先后当选为市区乡人大代表。在村里尽力帮助弱势群体,充分发挥女性自尊、自立、自信、自强的精神,为村里妇女起到了表率的作用。虽然自己已经在村里担任任何职务了,但当村里有需要我的地方,我不讲任何条件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帮助村干部完成。
二、言传身教,努力将儿女培养成对社会有用之才
我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在生活中,我关爱孩子方面,做到以身示范;一份爱心,一份责任心;我始终用自己的善良去影响孩子、引导孩子、教育孩子。在孩子面前,既是一位慈祥的妈妈,又是一位严格的老师。由于自己只上过初中,文化知识水平低,因为不识字吃过很多亏,所以她渴望子女一定要学业有成。在生活中对孩子的教育非常严格,毫不放松,我经常给孩子说一句话:“知识可以改变一切,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培养孩子优秀的品格和行为习惯,遇到挫折,我就开导孩子正确面对得失,鼓励他们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为机会的到来做好准备,时常教育孩子要常怀一颗感恩的心。在教育方面以自己待人接物的方式对孩子进行言传身教,及时发现和解决孩子成长中遇见的各种烦恼,教育孩子知荣辱、辨是非、分美丑。常常用以前的艰苦经历告诉孩子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勤俭节约,并引导孩子要树立克服困难的乐观态度和勇气,锻炼孩子坚忍不拔、正直诚信的秉性;在与别人的交往的过程中,教育孩子要谦让有礼、先人后己的品格;用言行教育孩子要正直老实做人。
小儿子在上初中时,我发现孩子对画画很感兴趣,我就给孩子买来画板,买来美术纸,买来画笔,当时买这些东西非常贵,邻居也不理解,认为让孩子学画画没有什么出息,但为了孩子的兴趣,为了孩子的将来,自己节衣缩食,也要为孩子创造条件。上初二的时候,我把孩子送到了郑州一家培训学校对孩子进行专业培训。在郑州培训时期,孩子吃不饱,睡不好,当我到郑州看望孩子时,孩子瘦骨嶙峋的样子,我看在心里,真想把孩子接回来,但为了孩子今后的发展,心想让孩子多吃点苦,多受点累,坚信有付出就会有回报,我也给孩子打气,鼓励孩子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初中毕业时,孩子顺利考上了郑州的一家美术学校,了却了孩子的心愿。孩子在郑州上学时,我就时常教育孩子要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做对社会有所作为、有所贡献的人。在校尊重师长,团结同学。孩子毕业后,我也经常和孩子谈心,踏入社会,一定要诚实待人,踏踏实实,天外有天,不要目中无人。孩子参加工作几年后,又到中央美院进行了深造。凭借着自己过硬的专业,孩子在深圳创办了一家设计公司,在深圳成了家。
女儿师范毕业后,成为了一名小学教师,参加工作后,总觉得自己还有很多知识需要学习,再去上学还是留在学校做名教师,在现实和理想之间纠结着,为此,我和女儿多次交谈,想要上学就接着上吧,自己的目标在远方,就向着远方的目标前进,作为妈妈永远支持你,永远是你的后盾。当时我心里不愿意让女儿离开自己,俗话说闺女就是妈妈的小棉袄,心里有点舍不得,但孩子决定了的事情,作妈妈的还是听从女儿的意见。在后来的求学路上,孩子上完了本科,又考上了硕士研究生,上完研究生,又接着读博士后,最后在北京高校成了一名心里咨询专家。
三、相互关心,家庭幸福和睦
我有一个和睦幸福的家庭,结婚四十多年来,夫妻恩爱,相敬如宾。无论家里遇到多大的困难我们都能一起面对。结婚后,我对公婆敬如父母,对丈夫的弟妹亲如兄妹夫妻之间非常坦诚,推心置腹,沟通非常到位,经常彼此向对方敞开心扉。在处理家庭的大小事时,都能平等对待,互相通气,共同磋商决定,做到办每件大事双方都心情舒畅。和睦乡邻、乐于奉献。在生活中能做到热心、善良。与邻居和睦相处,常怀爱心,邻居有困难积极帮助解决。谁家的红白事都会去热心帮助。主动调解四邻矛盾,使街坊邻居关系融洽,和谐共处。
四、以孝为先 传承中华民族美德
孝敬老人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成家后,我用行动实践我的诺言,用真诚和关爱去换起老人的信任。我认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就是百礼孝为先,应当代代相传。 “要想家庭和,一定孝公婆”。每次婆婆生病时,她都不让女儿在身边照顾,非得让我在身边伺候,我记得又一次婆婆在卫辉医院住院时,由于一个人在医院,我做饭送汤,忙里忙外,累得腰酸背疼,也不叫一声苦,有时甚至忘了自己还饥肠辘辘,心里装的只是婆婆的病疼,坚信孝敬老人是媳妇应尽的义务,是女性的一种美德,邻里乡亲羡慕说:“有这样贤惠的媳妇,是前生烧高香了”。 我丈夫姊妹比较多,我在家又是老大,我知道应该给弟弟妹妹树立孝敬父母的榜样。 我知道自己在家是大嫂,大嫂就得有大嫂的样子,每逢春节,我就给父母送去年货,到端午节,我就把炸好的糖糕菜角送过去,到中秋节,我就把月饼提前送过去,结婚四十多年了,我送了四十多年,弟弟妹妹结婚后,在我的带动下,弟弟妹妹结婚后,逢年过节,东西一样不少送到了公公婆婆家里。妯娌四个亲如姐妹,没有红过脸,没有吵过架,一家和和睦睦,在村里提起我们妯娌四个,都是禁不住竖起大拇指,满口称赞,为此,我家获得了**省五好家庭称号。
(篇二)
王沛丽是山城区红中段居委会的一户普通居民,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许多年来默默无闻,但知道她的人都说:“她是孝媳、是贤妻、是良母,她在用自己的言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面对别人的称赞,她总是淡淡地说:“我只是在尽到了儿媳、妻子、母亲的责任”。
一、婆婆说:“有好儿不如有个好媳妇”
1996年,王沛丽带着女孩的纯真走进了这个温馨的家庭,家里不仅有公婆小姑,还有爱人白发苍苍的爷爷奶奶,面对这个温馨又“多事”的大家庭,十几年来,她总是用微笑来化解一次又一次的“家庭危机”,用善良和真心获得了婆婆和爷爷奶奶的交口称赞,成了家里的“外交官”,和几个姑姑相处的如同亲生一般,爱人的几个姑姑总是用“俺小丽”作为每次和别人谈论侄媳妇的第一个词语,言谈话语中透着对侄媳妇的满满的赞美。婆婆有什么烦心事总是对她唠叨,让她去处理家里的大小事情。随着爱人爷爷奶奶年龄的增长,养老成了这个三代单传家庭甜蜜的负担,每天下班后无论多忙多累,她都要去婆婆家帮助婆婆伺候年迈的爷爷奶奶,为老人洗澡、梳头、捶背,剪指甲,精心侍侯,从不厌烦。婆婆逢人便说:“有好儿不如有个好媳妇,我家小丽待我比亲闺女还亲。”为照顾卧病在床的奶奶,她很少走娘家,偶尔去一趟也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每次看着父母恋恋不舍的表情,她的心中就有说不出的愧疚。2013年12月,最疼她的老父亲去世了,她在父亲的坟前长跪不起,她说:“老爸,别人都说我是一个好儿媳、好妻子、好母亲,但我却不是一个好女儿,这一生最对不起的人是您啊!”
2012年公公因突发脑溢血去世,婆婆身体也不是太好需要照顾,面对困难,她坚强面对,不仅把婆婆接到家里,还经常组织邻居阿姨来家里陪婆婆打牌,在家属院楼下,经常会看到她挽着婆婆散步、跳操的情景,在她的细心照顾下,婆婆及时走出了伤痛。
二、丈夫说:“这辈子有个好媳妇足够了”
王沛丽的丈夫患慢性肾功能不全多年,常年住院治疗,一年的治疗费用高达10万余元,她一面打工贴补家用,一面抽空给丈夫往医院送饭、照顾他的生活起居,家务活几乎全部落到了她一个人身上,她总是开玩笑的对老公说“我从一个娇滴滴的小丫头,成长为一个这么完美的女人,多亏我有一个好老公! ”坚强乐观的生活态度使她们这个普通的家庭处处充实着快乐。
面对常年往返于医院和家的疲惫,许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甚至好朋友劝她放手吧!她总是微笑着说:“我觉得挺好的,最起码我儿子有一个完整的家”。平凡的话语显示出一位“中国母亲”的心态。
三、儿子说:“妈妈是我最好的老师”
学过《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她深深懂得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子女。儿子从小到大,她没有过多的唠叨,也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去影响儿子。在她的影响下,儿子从小就充满孝心、爱心、上进心。每次买了儿子最喜欢吃的东西,儿子总是先拿给爷爷奶奶吃,爷爷奶奶不吃就硬往他们嘴里填;儿子不管吃什么美食,第一口总是让妈妈吃,用儿子的俏皮话说是:“初吻是妈妈的”,因为儿子知道妈妈不舍得买好东西吃,聪明的儿子用巧妙的方法让妈妈“解馋”。爷爷去世时,年仅十五岁的儿子日夜守候在爷爷灵前,以回报爷爷对自己的疼爱之情,至今孩子还会在梦中哭醒,对爷爷的思念没有随着时间的流失而淡忘;爸爸不在家的日子,爷爷病了,儿子一晚上不离爷爷左右,把爷爷感动的直掉眼泪;儿子上学、放学的路上常常会遇到一些行乞的残疾人,每次他都会把自己的零花钱全部送给他们;学校组织给困难或患病的学生捐款,儿子捐的总要比别人多;坐公交车遇到老人时,儿子赶快让座并把老人搀扶到座位上;下雨天,儿子总是主动把雨伞让给离家远的同学。如今,已读高二的儿子尊老爱幼、勤奋好学,学业优秀,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和“优秀共青团员”。每当别人称赞他的时候,他总是笑眯眯地说:“有其母必有其子,我身上到处都是我妈妈的影子,我有一个世界上最好的妈妈”。言谈话语中透着对母亲深深地敬意。
王沛丽始终把家庭放在首位,总是能家庭事业两不误。她总是在忙完家务后自学专业知识,以提高自己的业务技术水平,办公软件在工作中的实际应用,是她自己一步步摸索出来的,她的电脑操作水准让刚刚毕业的大学生都佩服,她低调做人、高调工作的作风赢得了工作伙伴的一致好评。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优秀工作业绩,谱写着朴实无华、坚韧顽强、无私奉献的人生履历。
(篇三)
牛保叶同志一家三口互敬互爱,夫妻在生活中相互照顾、相互信任;在工作中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在家里时常交流工作体会,相互取长补短,遇到困惑相互开导,相互帮助。虽然会遇到平凡的小事,不足以挂齿,但它就像催化剂使我们的平凡的小家庭变得美丽。1993年7月一个小生命诞生了,本来是件高兴的事情,但是发现孩子是先天性脊柱侧弯,是先天性残疾,按照国家的政策牛保叶是可以生育第二个子女,当时婆婆、母亲包括很多人都劝牛保叶再生育一个,但是牛保叶没有放弃这个小生命,并没有再生育。1997年夫妻二人双双下岗,对这个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又是雪上加霜。牛保叶并没有责怪丈夫,埋怨丈夫,夫妻二人同面对困难。牛保叶十分重视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学习习惯的培养,教育孩子要乐善好施,热心助人。孩子很少买零食吃,虽然家里并不富裕,但是见到街上乞讨的老人、残疾人或小孩,他们经常会让儿子拿些零钱给他们。日常生活中,牛保叶总是带头遵守和维护社会公德,诚实守信,各个方面都要做孩子的表率,为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在牛保叶现在在一家工厂当会计,爱人在一家企事业单位开车,牛保叶的孩子在牛保叶的影响下,孩子活泼开朗,从来不自卑,学习在班里也是好,2013年孩子考上了一本(东北林业大学)。
(篇四)
**,家住新城花园,上天偏偏给她家开了这么大的玩笑,女儿被诊断为三级智力残疾,此后9年,不管生活多么艰难,**照顾智障女儿不离不弃,成为社区的一段佳话。
“当时真的很心痛,有的人嘲笑说我生了个残疾人,但是没办法,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如果我不坚强,不照顾,那我的女儿怎么办?”**显得很自然,或许这9年的时光,已经让她习惯了坚强。
俗话说,幸福都是一个样,不幸却有各自的不幸。面对突然而至的不幸,**却没有放弃,而是苦苦地坚守,把伟大的母爱,书写得淋漓尽致。
孩子出生后不久,夫妻俩发现她缺乏灵活性,特别依赖人,除了父母,都不愿意跟其他人。当时夫妻俩没在意,觉得长大点就好了,但随着孩子慢慢长大,显示出来的一切行为举止都跟其他正常小孩不一样,他们带着年幼的女儿四处求医,最终的诊断结果为三级智力残疾。这样的结果对于**家好似晴天霹雳一般,怎么都没想到这样不幸的事情竟然会发生在他们身上。医生告诉**,这个病会影响孩子的精神、运动系统和智力的发育,语言系统也会受到影响,除了说话受限外,很有可能连别人说话都听不懂。
**更多的是照顾残疾女儿。由于先天性的这种疾病,女儿生活不能自理,早上,**要将女儿抱起来,然后给女儿刷牙洗脸梳头喂饭,拉屎拉尿都要她帮忙,该休息了她就把女儿抱到床上。女儿待在房间里烦了,想出门晒晒太阳,**就毫不犹豫背上女儿,出去兜兜转转好几圈,直到女儿不闹了才回家休息。
女儿一天天长大,相对的身高体重随着年龄的增长也有所增加,**也一天天变老,本来身体就不怎么样的**有时候会感到有点力不从心,照顾长大的孩子变得更困难,比如给女儿擦洗身子,还要照料女儿的吃喝拉撒,但**不厌其烦,坚持九年如一日,给女儿擦洗,陪她说话。9年来,**坚持每天都早早起床,打理好家务后,给女儿做饭,开始一天的照料,从未间断。9年来,**用一颗慈母心书写着母爱的伟大,是一位了不起的母亲。
只要我在一天,就照顾她一天
“照顾女儿这么多年,您不累吗?”**叹了口气,说:“不照顾又能怎么样呢?我将她生下来,就要对她负责,只要我在一天,我就得照顾她一天。”谈到未来,**的脸上泛起了一丝丝期待的神情: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有生之年把女儿照顾好,我还要坚强的生活下去,因为只要活着,就会有希望,也许有一天奇迹出现了,万一有一天女儿的病就好了呢。
多年来,**的事迹深受社区居民的赞誉,她用普通妇女特有的勤劳、善良与淳朴,用她全身心的爱守护着家庭的幸福和谐,用真实行动最好地诠释着母爱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