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巾帼建功事迹材料四篇
小编寄语:下面是我们文秘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优秀巾帼建功事迹材料四篇,请大家参阅!
(篇一)
七十多岁的农村老奶奶还能挣钱吗?让**乡**老人告诉你答案。
**奶奶今年七十有二,家住**乡**村。邻居们经常能看见她抱着一大堆从工厂拿来的衣服坐在车库门口剪线头。按**奶奶的话说:“我虽然年纪大,但是剪个线头我还能不会啊,我剪了一个月,拿了八九百呢!七十岁了我也能赚钱!”
忙着剪线头的可不仅是**老人,**乡的每个小区大院内,都能见到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妇女聚在一起剪线头的情景。这些半成品的衣服是从哪里来,又是谁组织这些妇女做这些活的呢?这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乡林业三五分场支部书记**。
**书记是**乡九个村居场唯一的一位女书记,也是**乡妇儿工委的成员,平日里除了忙于村里的各项工作和乡里交办的任务,她也一直都把妇女工作放在心上。
土地流转使农民们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乡的劳动力大部分都外出打工,而留在家乡照顾老人孩子的妇女们,就成为“留守妇女”。因为要赡养老人照顾孩子,打工挣钱对于她们来说是件比较困难的事情。**书记早就发现了这个情况,她一直在**乡园区里寻找一家合适的企业。最后,她选中了**国贸服装有限公司。该企业生产销售服装,质态较好,她决定在这里给姐妹们找活干。
一开始很多人都不愿意做,觉得一天几十块钱不算多,**书记劝她们:“在家里剪线头不耽误做家务事,老人孩子都能照顾的得到。你嫌一天几十块钱少,打麻将一次输一百你怎么不嫌多。”渐渐地,越来越多的留守妇女跟着**书记一起去企业拿货剪线头,就这样,才出现本文开头的那一幕。
为了能使姐妹们做活,**书记在每个小区都寻找一个合适的地点,通常是一间车库或是一间闲置的厂房,要姐妹们认真仔细,尽量避免返工,确保高质量完成任务。
就这样,**书记带着留守在家的姐妹们自力更生,为家庭创收。剪线头只是开始,**书记希望姐妹们多学习职业技能,多提高自身素质,塑造农村妇女特别是农村留守妇女的新形象。
(篇二)
**县**乡**村村民**、**夫妇的家位于**湖畔,夫妻二人利用河湖资源优势,在这里养起了鸭子,卖“绿色”鸭蛋。他们所喂养的鸭子吃的都是玉米、麦麸,这些鸭蛋腌咸后蛋黄直冒黄油。为了让“绿色”鸭蛋走向全国,二人还专门学习网上销售。为做出品牌,他们从**年开始注册“**鸭蛋”商标,经过3年努力,终于拿到了由国家工商行政总局颁发的商标,找到了一条致富之路。
水产养殖亏了本,逼“改行”
**家的蛋鸭养殖场地位于**乡**村**河畔,她和丈夫**每天都要在早上6点前放养鸭子,把鸭子赶下水后再捡拾鸭蛋。
**今年46岁,1998年,他们夫妻看到沿湖有这么好的水资源,于是决定养殖螃蟹,可谁能想到,没有任何养殖经验的夫妻俩第一年就赔了近1万元。直到2003年,养殖螃蟹一直没有太大收益,**心想,反正靠着水边,养螃蟹也是养,养鸭子也是养,不如买点鸭子回来一起养。说干就干,**和丈夫一次性买了700只鸭苗进行喂养。可是,养殖鸭子也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本以为养鸭子能有所好转,没想到又一次赔了。”**说,为了减少损失,之后她只留了少量的鸭子喂养。
**说,螃蟹行情总是时好时坏,2011年秋天她和丈夫商量后决定,还是放弃养蟹,努力喂鸭子卖鸭蛋。当时考虑到市场上很多鸭子都是圈养的,鸭蛋的口感和粘稠度一定没有放养的好,而自己靠着湖边完全可以放养,蛋鸭主要觅食一些小鱼小虾和水草,产出的蛋自然品质好,于是又购进了2000只鸭苗开始集中精力喂养。
卖鸭蛋销售难,逼“创标”
**年春天,鸭子开始产蛋,夫妻俩也迎来第一个订单。朴实的**和丈夫为留住这来之不易的订单就没有及时收钱,可时间长了,客户竟然避而不见,要钱成了难题。**只好到**的土特产店推销,可店家不肯收。为了能销售出去,俩人又将价格降低,可还是很少有人愿意销售。到底如何才能把鸭蛋销售出去呢?夫妻俩走访超市和市场看到,卖同类产品的商家都有一个好的包装,于是俩人一边到处找销路,一边想着给自家的鸭蛋制作包装盒、注册商标。
2013年6月,当一切慢慢好转时,一场禽流感让**再次尝尽了苦头。“6万个鸭蛋堆在家里,真是愁坏了。”**告诉记者,当时所有的超市、特产店都不敢销售鸭蛋,腌好的鸭蛋只能堆放在家里。
有一天,村民**来到**家里,于是**送给她60个鸭蛋。回去后,**将鸭蛋煮熟后分给附近村民吃,结果村民都说好,纷纷来**家里买。“光村民购买就卖出去了3万个。”没几天,一个临淮的老大爷划着船找到**家,把剩下的3万多个鸭蛋全买走了。这次意想不到的事,让**信心大增,这么多人喜欢,证明鸭蛋品质过硬。
多年努力,鸭蛋戴上“国标”帽
在摸索中,夫妻俩配合得非常默契,养鸭子产蛋也越来越顺利,经济效益有所好转。
2014年10月,一次偶然的机会**带着鸭蛋参加了**农产品展销会,现场免费请大家品尝。回去后,接连不断地收到订单,这让**很开心。之后,上海、南京、苏州的展销会她都主动前去。
“吃过的人都问,你们家是什么牌子的鸭蛋,在网上销售吗?”**一开始啥也不懂,后来问的人多了她才想到网上销售。回来后,40多岁的丈夫跟着孩子学习上网,到处请教年轻人如何开网店。2015年2月网店开起来后,订单也纷至沓来。为此,**在古徐水街专门租了门市卖鸭蛋。
如今**在国家商标局为自家鸭蛋注册的“**大湖红鸭蛋”商标已经成功批下来。拿着等待已久的商标,**喜极而泣,她说,有了这个商标她感觉底气更足了。
目前,**养的2000只鸭子,每年产蛋达10万枚,鸭蛋销往各大城市,供不应求。今年,她准备再扩大养殖规模,力争把鸭子发展到5000只。
(篇三)
他们常常奔走在大街小巷,穿梭在门诊病房,一身白色衣服,给无数病危患者带去希望;他们时刻准备着与时间赛跑,让危重的病人获得最佳抢救时机,让受病痛折磨的人感受到温暖。他们就是**县**医院急诊科的医务人员,**就是其中的一员。
24小时待命,节假日她们最忙
8月5日上午,在**县**医院急诊科内,护理组长**---亲和的笑容也难掩她一脸的疲惫。她从呼吸科调到急诊科已经有7年的时间了,每天都保持着精神高度紧张的状态,因为急诊科承担着院前急救、院内抢救、危重病人抢救治疗、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等紧急工作,这需要他们24小时都处于待命状态,时刻准备着抢救病人。“晚上都睡不踏实,生怕会发生什么事。”**说,即使是凌晨2、3点钟,也都会被120指挥中心打来的电话惊醒。
“我们科室平均每月‘120’要出急诊200余次,别人都盼着过节,我们却怕过节,节假日是急诊科最忙的时候,也是我们急诊科护士最累的时候。”**说,节假日通常也是各种事故多发日,他们常常忙得连水都喝不上一口。**说,虽然当天没与家人团聚,但是她感觉很值。
从“出气筒”到家属的“安慰剂”
“有一次,有位醉酒患者直接就用拳头打在了**的脸上,**没有计较其过激行为,仍协助医生为其输液,擦拭污物。”**说,护士的压力很多时候来自患者及家属的不理解。因为护士是跟他们最直接的接触者,遇到不满意的地方,他们会首先冲护士发火。
“来急诊的患者和家属心里肯定比平常就诊更着急,难免带着情绪。虽然我们忙得脚步不停,但有些患者家属不管这些,只会冲着我们发脾气。”**说,急诊科的护士几乎都受过这样的委屈。作为护理组长,**经常开导大家,多站在患者家属的立场考虑。她还要求其她护士要在适当的时机充当好“安慰剂”,安抚好那些情绪激动、伤心过度的患者家属。“也希望患者家属相信每一次的急救工作我们全体医务人员都会尽最大的努力。”**说,只要病人和家属能够理解他们,无论多忙、多累都觉得值得。
不断提高自身技能,只为出色完成急救工作。
记得有一次,科里收治一位急性下壁心肌梗塞的病人,病情危重,但该患者脾气暴躁,对医生、护士处置极其挑剔,就连他自己的儿女们也给骂跑了,她想“一切为了病人,全程优质”的服务理念,不能简单地停留在打针、发药、执行医嘱,于是**每天都坚持守候在他床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做老人的思想工作,并亲自为他打针、服药,做各项生活护理,就这样,通过她耐心的护理,使老人很受感动,几天后就服从了治疗,安心养病。出院时,家属激动地说:“我那些亲生的儿女的也做不到这一点呀!”
还有一次,**正在科室值夜班,一名身患重病的肺结核患者在抢救过程中,出现突发性昏迷,急需实施人工吸痰术。由于是紧急情况,参与抢救的**没有一丝犹豫,直接蜷缩下身子,连手套都没来得及戴,一只手扒开病人的嘴,另一只手马上吸痰,刚吸了两次,病人突然间那黄白相间的粘状物吐了她一手,并溅到口罩上。经过将近半个小时的抢救,患者脱离了危险。此时的**已几乎不能站立,豆大的汗珠从她的额头上渗出,看到转危为安的病人,**的脸上露出一丝微笑……
2014年的一天,急诊科又来了一位“无名氏”,病人昏迷不醒,大小便失禁,被好心人送来医院。她见此情景,把脏和累放到脑后,二话不说,和值班医生一道迅速组织抢救,病情稳定后又主动为其换上干净衣服。家属赶来时,看到自己的亲人在医护人员的奋力抢救和精心照料下死而复生,感动得热泪盈眶。
“要想协助好医生让病危患者转危为安,我们护理人员自身的技术就要过硬。”**说,在急诊科多年,她见过太多生离死别的场面,在叹息生命无常的同时,她更加感到身上沉甸甸的责任。作为护理组长,她对自己和科室其他护理人员一直严格要求,定期参加各种学习培训。她说,只有不断提升自己才能更好地配合医生完成好每一次急救工作,才能无愧于每一位患者和家属,无愧于自己的职业。
(篇四)
“创立皮具加工厂,不仅能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还能带领全村的留守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日前,在**县**镇**皮具加工车间里,记者见到了正在检查产品质量的该皮具厂负责人**。
在不大的生产车间里,几十名留守妇女正在认真地做着手头上的活,裁剪、缝纫、上胶……每道工序,工人们有条不紊地忙碌着,旁边是摆放整齐的成品皮夹。据**介绍,厂里和“**”皮革有限公司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产品销往美国、法国等多个国家。
**,**县**镇**村人,已年近六旬的她,带领全村留守妇女凭着一股干劲,硬把皮革厂发展的有声有色。
“我是个闲不下来的人,退休后,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不想就这样度过自己的下半生。”谈起自己的创业动机,直爽的**和记者侃侃而谈。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网上看到“**”皮革有限公司招收代加工的消息,于是,她租了一个不大的厂房,带领村里留守妇女一同做起了皮革加工生意。但是由于缺乏经营经验,加之妇女们不懂皮革加工技术,第一批订单没能按规定时间交货。失去了合作信任又赔了违约金,经济上负债累累,许多妇女都默默离开了。
现在怎么办?**并没有被暂时的困境所吓倒,她积极调整思路,知难而进。她转变经营管理方式和作风,通过努力,从2012年开始,皮具厂经济效益大为好转,一年后就基本扭转了亏损的局面。
“在这里做工五、六年了,离家近,还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我对目前的现状很满意。”留守妇女周翠一边做着手头上的活计一边对记者说。
一路走来,**在七年的创业历程中,虽然尝尽了酸甜苦辣,饱受了创业风风雨雨的创伤,但也让她在人生中书写了绚丽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