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优秀教师先进事迹
每一个特殊孩子都是坠落人间的天使,每一个特殊教师都是守护天使的精灵,**老师便是其中一位。她从教近二十年,始终奋斗在教育第一线。她用教师的神圣职责和母亲的博大胸怀,在孩子们的世界里撑起了一片爱的晴空,让特教园里芳华绽放。
一、爱至深处----默默润心细无声
1997年7月,**毕业于**幼儿师范学校特殊教育专业,由于当时县里尚未开办特殊教育学校,她一直在普校任教。2009年9月,县特殊教育学校开办,得知这一消息,她主动请缨,来到特教学校,离开了她干了十几年,熟悉并热爱的普教教育岗位,当上了一名爱生如子的特教老师,进入了全新的特殊教育领域。
直至今天,说起刚到特殊教育学校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全新的学校、全新的领域、全新的起点,一切都要从零开始,校址偏、离家远、条件差、学生特殊,还得住校,吃喝拉撒睡样样都得操心,那担子简直压得她喘不过气来。报名第一天,看着一群或比手划脚、咿咿呀呀不知所云,或走路趔趔趄趄、说话含糊不清,或号啕大哭、流着口水、懵懵懂懂的孩子……她的心一下子凉了,一股说不出的感觉涌上心头,是辛酸,是同情,是失望,更是不知所措!但是,她很快调整好自己:正因为孩子身上的缺陷,普校无法接收他们,而特殊教育学校,就是要让他们享受平等教育的机会,为他们打开生活的另一扇窗,这是造福孩子、造福家庭、造福社会的一项工作。
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来自全县各个乡镇,大部分学生都是初次离开家,非常不适应校园生活,常常哭着找妈妈。为此,生活上,**总是给予学生慈母般的关心:天冷了,提醒学生添衣裳;天热了,督促学生勤洗澡;感冒了,给学生端茶喂药……迟小金同学患有听障和智障双重障碍,刚入校时,一直站在走廊上嚎啕大哭,任凭大家怎么安慰都不管用,**便牵着他的小手,在校园里一圈一圈的走着,给他喂饭,带他睡觉,慢慢地他爱上了老师,适应了校园生活。学校开办的第一个学期,一个寒冷的冬夜,刘辛宇同学感冒发烧,加之他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情况十分危急,医生说要留院治疗,可孩子的父母都在偏远山村,晚上根本赶不过来。于是,**老师义不容辞地当起了孩子的母亲,彻夜守在孩子身边,直至第二天中午孩子的父母赶来,她顾不上休息,又马不停蹄赶回学校上课。
**不但关心孩子们的生活,更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特别是听障学生,他们心理敏感而脆弱。**非常关注他们的一举一动,常常对他们进行心理咨询和疏导,为他们解除心理困惑,培养健全的人格。一天清早,她发现**同学红肿着双眼躺在宿舍,大家去吃早饭他也无动于衷,生活老师也不知什么原因,**便询问周围的同学,得知是同学间的小误会,她便马上和**用手语交流,经过十多分钟苦口婆心的劝说,终于解开了他的心结,消除了误会。**同学红着脸不好意思地说:“老师,对不起,以后我再也不会胡思乱想了。”
二、专业成长----为伊消得人憔悴
来到特校,**深知在特殊教育战线上她是一个新手,是个门外汉,要把特殊孩子教育好,光有爱心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做支撑,必须尽快成为这方面的行家里手。于是,她一头扎进了新的工作中:为迅速熟悉久已生疏的手语,她常常找刚毕业的年轻同事练习手语,对着镜子自己打手语,以至于有时在外面买东西对老板打起了手语,让旁人莫名其妙,都怀疑她有毛病;一有时间她就学习《特殊教育学》、《特殊儿童心理学》等专业知识,从网上下载学习各种有关特殊教育的学习资料,她给自己定了死目标,每天至少读两小时的专业书籍,并做好笔记。多少个夜晚,女儿吵着要妈妈讲故事时,她将女儿哄至房间自己看故事书,当女儿满脸委屈睡去时,她却还在灯下埋头苦读。时至今日,她看过的专业书籍堆了满满一书柜,笔记也垒了高高一摞。
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多年来坚持不懈的学习,使她获得了许多特殊教育知识,掌握了许多特殊教育技能,并且学以致用,把学到的理论和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逐步从一个门外汉,成为了特殊教育的行家里手。2011年,她参加全省特殊教育教师技能大赛,技压群雄,一举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
随着办学时间的增长,看着孩子们的渐渐长大,**深感欣慰,但却有着隐隐的担忧:孩子们在学校是幸福的、快乐的,但终有一天他们要离开校园回归家庭和社会,他们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吗?特别是智障的孩子能独立生活吗?为此,《个别教育计划的理论与实践》、《聋儿康复教育训练实用方案》、《动作障碍儿童训练新指引》等专业书籍成了她的良师益友,她还和老师们前往各地取经。**年9月,她前往广州越秀启智学校跟班学习一周,天气预报报告广州将遭遇巨大台风“天兔”袭击,丈夫和女儿都竭力制止她前往,校长也让她改期,但她知道,广州越秀是我国培智教育的排头兵,去那儿跟班学习不是随时想去就能去的,再说,越早学习对学生的用处也越大。于是,她不顾大家的反对和担心,毅然前往跟班学习。刚到广州,却得知学校因台风停课一天,**不想就这么白白浪费一天,她又急忙和校方联系,恳求先了解学校情况和教学模式,先学习文字材料,校方领导被她的执着所感动,特意来校给她讲解。就这样,她不辞辛劳访遍了全国有名的特教学校,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学校、杭州聋校、杨凌子启智学校、宁波达敏学校……都留下了她虚心求教的身影。
在她的不懈努力下,学校的教学改革开始了,构建了康复+个训+集体教学的教学模式,确定了课堂社区化,社区课堂化的单元主题教学。改革后的教学,不再停留在书本和文化知识的灌输上,而是以生活为核心,将课堂教授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将孩子们带入超市、菜场、公园等地方进行生活实践。渐渐地,孩子们学会了识别商品,学会了购物,学会了生活……更令人欣喜的是,周围的人们也了解了特殊孩子,老师刚带孩子们出校园时,大家都用异样的眼光看着他们,有点甚至在背后指指点点。但现在,大家都亲切的和孩子们交流并主动帮助他们。这让**松了一口气,孩子们离开校园,融入社会也能生活得很好!
三、潜心教学----衣带渐宽终不悔
十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每天面对天真活泼的孩子,**打心眼里充满了喜悦和关爱,而今,她面对着一群特殊儿童,需要投入更多的耐心、爱心和责任心。六年来,每天面对着分辨能力和自理能力都很差的特殊学生,**深深体会这其中的酸甜苦辣。她班上的聋哑孩子来自全县各个乡镇,由于是开办第一年招生,年龄差距特别大,最小的只有八、九岁,最大的十五、六岁,有的还伴随着其它残疾状况:有的视力不好,看不清楚;有的协调性不好,走路不稳;还有的伴有智力障碍等等。一个简单的数字、一道简单的计算题,她往往要教上几十遍、甚至上百遍,为了让孩子们更容易接受,她既要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更要把握学生的学习特点。为此,每一节课她都精心设计,制作教具或课件,仔细斟酌每一句话,充分发挥学生的视觉优势弥补他们的听力残缺;为了帮助孩子学会发音,发准音,她总是把孩子的手放在自己的唇边和喉咙处,有时甚至让孩子把手伸进自己嘴里,让他们感受声带的震动,区分送气音和不送气音……不厌其烦的重复,反复琐碎的工作,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单调和枯燥。每天,当她声音嘶哑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回到家时,连一句话也不想说,以至于女儿常常埋怨“妈妈更爱她的学生”。
罗燕是三年级时从普校转来的学生,由于听力问题,她在普校根本没学到什么知识,刚到班上时,连退位减法都不会,而其他同学都已经会进位乘法了,加上她对手语一窍不通,对老师的口型也看不太懂,一时间,罗燕同学自卑了,她每天紧锁眉头、闷闷不乐,上课从不发言。看到这种情况,教务处决定把她降到二年级去,但考虑到她的年龄和内向的性格,**担心她不能接受“降级”的待遇。于是,她请求教务处将罗燕留在自己班上,每天利用课余时间给她补习,教她手语。一个学期下来,罗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手语不是问题了,数学计算也都会了,她的眉头渐渐地舒展开来,露出了甜甜的笑容。家长一个劲儿地说:“我家罗燕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开心!”
虽然工作辛苦又繁重,但一看到孩子们那天真无邪、求知若渴的眼神,想到家长对自己的信任和期盼,**便无怨无悔。责任萌生了关爱,关爱产生了灵感,慢慢地,孩子们都爱上了赖老师的课,精炼的语言、生动的课件,让学习变得轻松有效。她对学生严而有度,与同学们真诚相处,同学们都认为她是值得信赖的教师,又是亲密的好朋友。在她的精心培育下,孩子们都热爱学习了,热爱学校了,他们上课认真听讲,下课玩耍朝气蓬勃,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不管是上级领导来校视察,还是特殊教育同行来校交流,见了这些孩子,听了孩子们上课,看了孩子们的表现,都忍不住夸赞他们聪明能干有礼貌,家长们也对她竖起了大拇指!
四、康复训练----柳暗花明春满园
多年的特教工作,**看过家长太多的无奈和孩子太多的无助,有的家长甚至说“有个这样的孩子,我们死都死不起”!当“医教结合、学前康复”进入特教领域时,当“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的春风吹进特校时,**马上行动起来,她又开始学起康复训练技能来,她要对孩子进行康复训练,改变孩子和家庭的命运!一本本医学、康复书籍摆在了她的床头桌前,她又开始四处奔波了,温州特校、上海华师大、重庆向阳康复中心、**慧聪康复中心……她不知疲倦、披星戴月地学习,终于掌握了言语康复治疗方法和动作训练治疗方法。在她的带领下,学校开始对学生进行个别化康复训练,但这都必须利用课余时间,不纳入工作量,不收学生一分钱,所以也就没有一分钱补助。当时,其他老师都在背后悄悄埋怨,认为这不是特殊教育学校的事,是医院和康复机构的事,对此,**没有做太多解释,她身先士卒,率先给学生做起了康复训练。
**是她班上的一名听障学生,**年暑假前,他父母告诉老师要做电子耳蜗,希望下学期能给孩子做言语康复训练,因为在机构做训练费用太高,他们的家庭根本承受不了,而且还耽误文化课的学习。了解到这一情况,**毫不犹豫地接下了这一任务,但她又担心自己现有的康复技能不能很好地开展训练。于是,她向学校申请,利用暑假到华东师范大学言语听觉科进行言语听觉康复技能培训。培训了半个多月,回家她继续学习,觉得实践太少,又到**启音跟班学习,一个暑假下来,她几乎没有休息一天。开学了,她开始给**同学做个训,每天都测听、辨音、发声……一点点、一遍遍,在她一对一的悉心指导下,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多月后,**清晰地发出了一声“妈妈”,听到这迟来的呼唤,妈妈紧紧将他抱在怀中,眼里的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流!现在,**已经基本能听懂别人说的话了,还能说很多常用的句子。
培智一年级的**同学是个发育迟缓的男孩,虽然到了入学年龄,可看起来和三四岁的小孩差不多。去年九月刚进校时,他踮着脚尖一晃一晃地向老师走来,一双小手软绵绵的没有一点力量,说话时必须把耳朵凑前去才能勉强听清,他爸爸满面愁容地说:“我们都不知道怎么办了,难道他一直都这样有气无力吗?”于是,**把他列为自己的康复对象,每天带着他进行动作康复治疗。刚开始,他从教室走到康复室都很吃力,**便和他一起走一段,再抱一段,一些不了解情况的人都说:“赖老师,这是你儿子?”为了锻炼孩子腰部的肌力,她总是跪在地上控制孩子的腿部,让他俯地挺身,每次训练下来,她都腰酸背痛、汗流浃背。就这样,日复一日,从倒退跪走到单脚半跪姿站立起再到四点爬姿交替抬手抬脚,**的力量增强了,走路再也不摇晃、不踮脚尖了,说话也大声了,今年九月份他就可以进入普校读书了。每天,爸爸笑眯眯地来接他时,总是不停地对老师说:“谢谢,谢谢!”谢谢老师改变了**的人生,改变了他们一家的命运。
就这样,康复训练出成效了,其他老师都看在眼里,自己的努力能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有什么比这更值得你付出呢?于是,大家都积极行动起来,加入到康复训练的队伍中,现在,学校每个老师至少带了一名康复学生,康复训练已全面铺开,给更多的孩子和家庭送去福音。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老师的精心培育下,孩子们正逐步成长为自强自立的有用之人!教育部和中残联联合授予她“特教园丁”荣誉称号,她还被评为省骨干教师、市骨干教师和市优秀教师。面对荣誉,**淡淡地说:“这是对我的肯定,更是鞭策!”她将继续努力工作,在特殊教育这片芳草地上辛勤耕耘、默默奉献,让生命之花绚烂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