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师事迹材料
他叫**,是**中学一名普通教师,在教育这片神圣的沃土上,已摸爬滚打地度过了近四十多个寒暑。回顾许老师近四十年的教育生涯,他真的是问心无愧,他也完全可以自豪地说:他对得起党、对得起人民、对得起心爱的学生。
一、 果断的选择
在一般人看来,人们选择自己职业,个人主观因素往往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其实不然,一个人,选择职业的自由只能体现在他将如何回答历史的选择。因为我们不能逃避现实,更不能凌驾于社会之上。**选择教师这一职业,偶然中也有某种必然。
1956年,年仅十七岁的他,就雄心勃勃加入了垦荒团,离开家乡,远离父母,只身一人,从关里跑到关外,投身于开发北大荒的洪流中。1958年大跃进,为了培养农业技术人才,安达成立了"农业大学",他被推荐上了学,县办大学闪电式地夭折。1959年取消后,当组织上让他这个有名无实的农业大学生选择职业的时候,他甚至没有丝毫迟疑和半点犹豫,果断地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在**中学任音乐课教学。当时,选择职业的自由度很大,他为什么选择了干教师这一行呢?原因很简单,他说他的母亲就是老师,他从小就受到母亲的熏陶和影响,在他头脑中,固执地认为:当老师很光荣,有那么多孩子陪着,围在身边问这问那,真了不起!不但不会感到闷得慌,而且觉得很有意思。就是这样一个理解,支撑着他,一晃儿,度过了近四十个春秋。
二、默默地奉献
做教师的,他们中的许多人,不怕苦和累,也不眼红钱财,但唯有一条,他们摆脱不了的情结,那就是对学生的爱——为了学生。他们甚至回到家里对自己的孩子都没有耐心,但无论心情怎样,一走上讲台,什么都忘了,只想把自己的全部知识都传给心爱的学生。的确如此,当你一旦步入教育岗位,最现实、最朴实、最起码的意识,就是一定要对得起学生,进而升华为对得起职业、对得起国家。因而,便产生了一种完全是发自内心的奉献精神。自从事教育工作的那天起,许老师就把自己的全部身心倾注在了这项事业上,把满腔的爱无私地奉献给了学生。
1959年参加工作至今,他一直身兼多职,1988年以前,除了担任音乐课教学外,还是全镇音体美教师的业余辅导员;1984年以来,校领导提升他为主任,主抓学校的生活管理并任初三音乐课教学工作。年过半百,身兼多职,工作繁重,超负荷地运转,他从未叫过苦,喊过累,始终对工作兢兢业业、劳而苦干,力争把工作做得让领导满意。他总想:领导把这些工作交给自己,是领导对自己的信任,在工作上,能有什么比得上领导对你的信任,更值得珍惜呢?领导越是对你信任,你就越应该把工作做好。
大家知道,做好学校的舍务工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自1984年以来,学校的舍务工作一直是许老师负责,这是两头不见太阳的工作。做好这项工作,就得起早贪晚,就得把每一个住宿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关心他们,爱护他们。学生生病,半夜起来找医生抓药是常事。
1991届学生张海霞,在面临中考复习的紧要关头,晚上11点多钟有病了,呕吐不止。他找医生,开了药,吃下后,张海霞同学仍不见好,他便找来车子,把她送回家。等返回学校,已是凌晨两点多了。回来后,心里放不下,吃口饭,他又一身疲倦骑车到学生家,听医生说,学生的病得吃汤药。为既不耽误治病,又不影响张海霞同学复习备考,许老师跟她的家长讲,坚持上学,药他来熬。就这样,许老师一面忙工作,一面忙熬药。张海霞的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在许老师的精心照料下,很快好了,亲自到校向许老师表示感谢,见到许老师的第一句话就说:"许老师,孩子交给你,我们做家长的放心!"每次听到学生家长感激的话语,许老师从来都说,"没什么,我家也有孩子,让孩子出息人,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前些年,每届住宿生都有七八十人,什么意外病都可能发生,多年做舍务工作,许老师养成了一个怪癖:为不至于学生晚上发病抓瞎,他的兜里一般不离药,什么止痛片、霍香水、感冒片、阿托品等,可谓应有尽有。每届住宿生也都和许老师建立了很深的感情。刘丽同学与许老师唠嗑时就曾深有感触地说:"许老师,晚上见不到你,就觉得心里空荡荡的。"其实,许老师这个当老师的也是如此,晚上不到学生宿舍走走,心里总觉得缺点什么似的。许老师也常常为学生们的一声声诚挚的问候而激动不已。因为这不仅仅是一句句问候,更多的是一种情意,一种师生之间朴素真挚的情感。人,有时并不是非要得到或听到许多。一朵花,一片绿叶,一个会心的微笑,一点真心,一句关切的问候......便可以使你如品香茗,似饮甘醇了。许老师也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关心人,理解人,是融洽人际关系的和谐剂。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就应该热爱自己的学生。因为爱学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动力,又是敲开学生感情大门的金钥匙,只有在学生将感情大门向教师敞开的时候,教师才找到了对学生进行一切教育的最好契机。
学生主要活动场所,做到净化、绿化、香化、美化,会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美化环境,种花植树,需要付出相当大的精力。特别是种花,更需要精心侍弄。从育苗、移栽到竞相开放、花香四溢,需要细心、需要精心、更需要耐心。一到这段时间,许老师经常是人不离花坛,手不撂扒锄。节假日,他也很少离校。时间一长,家里人也摸到了规律:晚上有事,先到学生宿舍找;白天有事,先到学校种花的地方找。为这,许老师的老伴总埋怨:"家里活儿一点帮不上,整天长在学校,赶明个儿,你就和花草树木做伴吧!"对此,许老师常常是付之一笑,或者干脆默不作声。本来"里亏",再去叫真儿,会惹出更多的不快。
工作中,许老师从不顾及情面,只要他抓的工作,一旦谁给整出漏洞,从不容劲,压不住火。记得1990年的某一天,见一个班级用砖垒的煤仓,垒得不直,怎么看怎么不顺眼,他一时火起,抬脚给踹倒了。班主任知道是许老师给踹的,鼓了好几天气儿。冷静下来想想,自己确实做得有些过火,也怪不得人家生气。
在近四十年的教学工作中,除了教好自己任的音乐课外,许老师还利用业余时间,把一个放牛娃培养成地级音乐典型教师。在全镇音体美教学的业余辅导工作期间,许老师发现一边放牛一边教幼儿班的青年女教师汤丽鹏,音乐天资好,很有培养价值,他便经常下去给她吃小灶,见她长进大,1987年,把她推荐到中学任音乐课。几年来,她多次带学生到市里上音乐示范课,在地区都挂号。
三、永恒的信念
信念是人生的支柱。一个人,无论他从事什么职业,若没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是干不好本职工作的。
许老师的童年是在日寇的铁蹄下度过的。家乡解放后,他很快就认识了一个很浅显的道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劳苦大众的解放。他暗下决心:永远跟着共产党走,将来也要做一名共产党员。选择教师这一职业后,他就凭着青年人特有的工作热情,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中,心里经常默念一句话,"好好干,力争入党。"。
1959年7月到1987年年末,在这期间,他向党组织月月写思想汇报递交入党申请书,从未间断。迟迟未批,还是个出身问题。他已故的父亲,解放前,曾当过铁路巡警,这在唯成份论的年月,别说入党,自己随时都有可能被“修理”。直到27年之后,才证明:这并不妨碍他入党。1987年,他终于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在入党问题上,拉了这么多年的锯,没有动摇他坚定地共产主义信念,他对党始终是一片赤诚之心。这并不奇怪,在当时,一个衷心热爱党的青年人,对种种不合理的现象无论如何也悲观不起来,越是不批,越觉得自己有差距。况且,个人的命运总是同党和国家的命运相联系的。只要自己的心和党不分开,拼命地工作证明他对党是忠诚的。入党后,他更加勤勤恳恳地工作。年过半百的他,仍跟过去一样:没黑没白地干。有些老同志见面都说,"那么大岁数了,还跟年轻人比着干,图个啥!"的确,他有时也想,图个啥?图钱?社会上哪一行都比当教师的实惠;图名?有啥名?近四十年来,还不是默默地干,教出的学生哪一个不比老师神气。究竟图个啥?许老师说,还是以前那句话,就是图个活得有意思。教书苦,这是事实,但很有意思这也是事实。整天与孩子们打交道,感到浑身有劲儿,感到很充实。现在,年岁大了,他依然舍不得放下这份工作,丢不下那帮孩子。似乎越干越有劲儿,越干越不服老。
四十年来,在领导的关心和同志们的帮助下,许老师做了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党和人民也给了他许多的荣誉。许老师说,他也只不过做了他应该做的份内的工作。今后,他将继续勤奋工作,把生命最后的光和热全部献给党的教育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