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典型事迹汇总五篇
下面是小编为各位收集的创业典型事迹汇总五篇,请大家查阅!
篇一
新年过后,乍暖还寒,就在人们昂首期待春天的阳光早早到来的时候,**市珍珠山乡珍珠村郭家炒货厂里,工人们早已各施其位,忙碌个不停,厂长**投身其中,指挥工人生产,一片繁忙的景象。
珍珠村地处多山地带,人均耕地不足一亩,仅靠种地致富,困难重重,特殊的地理环境迫使村民必须走出村子,开拓一条富裕之路。1998年,26岁的**不甘心守着一份薄田,过贫苦的日子,为此**开始大胆的尝试,干起食用菌生产,那时每年能赚5万多元,当时也应该是很阔绰了,她应该很满足了,可是在她内心还隐藏着一个更大的梦想。
2006年,由于受市场行情影响,此时的珍珠山乡党委、政府正积极响应中央、省、市、县的各项鼓励农民创业的政策,出台了一系列农民创业的相关措施,向沉睡的农民工发出来自家乡的殷殷召唤。2006年10月,她通过一段时间的走访考察之后,毅然决定自办工厂,从农民转身当老板。缺少资金,她拿出了多年的积蓄,又向亲戚、朋友借了一些;没有厂房,她腾出了老屋;没有设备,她就用外地老厂已经废弃的设备。运输、安装、调试,凡事都要亲自动手才能放心,常常累的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筹备,郭家炒货长终于在一阵鞭炮声中开工了。
炒货厂一成立,就吸引了周围农民工前来应聘,甚至还有外村的农民工慕名而来。如今已经解决30多名返乡农民工就业,工资由底薪加计件相结合,月薪达到1600——2700元,工厂月产值达20万元左右。随着规模进一步扩大,按照计划,将来扩大生产后,可解决60人就业,年产值近350万元。为了避免走失败之路,她改变思路,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在原材料、制作上严格要求,严把质量关,以质量求胜。随着业务不断扩展,她接的订单也越来越多,在市场行情的的影响下,万马齐喑的市场状态下,一枝独秀,于危机中抢占商机,生意一天比一天红火起来,2014年已纳税10余万元。
面对未来,她的眼光放的更长远了,她不仅要把自己辛苦创办起来的企业做强做大,她更大的愿望是能更好地回报家乡,用自己的行动带来更多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带领父老乡亲走上共同富裕之路。
篇二
外表,朴实无华,平实得让人不经意间就可能忽略掉。矜持与冷傲在她身上似乎从不见体现,有的只是热情与谦和。而当透过她的人生阅历,追踪她的发展足迹,你会突然觉得,这是一位坚韧、刚强,富有胆识和气魄,且兼具古道热肠、侠肝义胆风范的女性。她叫**,是亚布力鑫和食用菌合作社的社长。
**身材瘦小,弱不禁风,然而,她不但具有中国传统妇女朴素和勤劳的美德,更具有新时期农村妇女的精明能干和开拓进取精神,有着灵活的经济头脑,在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道路上,敢想、敢干、敢拼,只要认准的事,不管有多少困难,必做到排除万难,不达目的不罢休。初嫁入夫家时,与丈夫共同经营着一个旋切单板的木材加工厂,丈夫对她恩爱有加,夫妻二人感情非常的好,别人也夸**找到一个好丈夫。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一天,丈夫从外回来,刚进屋,口吐鲜血,到医院检查肝癌晚期。家中孩子刚满月的她,一边照顾着孩子,一边还要带着丈夫到处去看病。俗话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面对这巨大压力的她,毅然挑起了家庭的重担,一面是孩子,一面是丈夫,一面是厂子,体重由刚生完孩子时的140斤,一下瘦到了110斤。病魔是无情的,二个月后丈夫还是离开了这个让他非常眷恋的家。祸不单行,在痛苦中还没缓过来的**又来了一个噩耗,此时旋切单板的木材加工也进入瓶颈。面对着订单的骤减,再加上发出去的货要不回来钱,**毅然作出一个决定——转行,成立了鑫和食用菌合作社。
隔行如隔山,最初的她对这一行可以说是一窍不通,但是她勤劳恳学,头脑灵活,先到别人家学、看,回到家后仔细研究,经过一番实验,她获得了成功。风雨过后就是彩虹,现在的**在兴业村有食用菌基地,每年产食用菌20万袋,而且在方正县高楞林业局新丰林场建有菌种厂,为新丰林场职工提供技术,第一批已经投产20万袋。第二批也马上投产,预计也是20万袋。
在她的合作社成立后,她解决村里剩余劳动力50多名,而且无偿为困难户提供菌种和技术,带领妇女共同致富。带动了周边的发展,**的事业也越做越大。、
篇三
**,女,1988年8月出生,2011年7月毕业于**商业大学,是一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大学生。毕业后,为了照顾身体不好的父亲,便放弃去大城市打拼的梦想,留在了父亲身边,留在了家乡亚布力,开始自己新的人生旅程。现在,她已经是**市富强木制品有限责任公司以及木心木门的销售经理。在亚布力镇,说起新时期的创业女青年,大家首先会想到她,说起美女经理人,大家首先也会想到她,说起富不忘帮 “穷亲戚”的好人,大家更会想到她。
勤奋创业拓富路。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虽然在学校学习的是市场营销专业,但工作经历太少,实际产品销售工作与书本上的理论差距很大,起初**很难适应工作。没有一点管理经验,一切只有靠摸着石头过河。没有知识,她只能虚心请教,同时积极参加市、镇政府举办的各种技术培训班,还利用网路远程教育平台,抓住一切能提高自身管理技术和产品质量的机会,学到了优秀的管理经验和全面的技术。光荣的桂冠从来都用荆棘编成。她就是靠着一股专劲,凭着一股韧劲,带着一颗诚心,硬是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
倾情帮困架富桥。生活中她乐于助人,不但解决了不少当地困难职工就业问题,她还一直积极帮助厂里困难职工。2012年11月7日,厂里一名员工自觉身体不适,在当地医院做检查,做胃镜提示胃内有菜花样改变,当地医院建议到上级医院明确诊断。**同志一边安慰患病员工,一边积极联系牡丹江肿瘤医院,自掏诊断费用,短时间内确诊了病情,让家属 倍感温暖。
共同富裕,富不忘帮 “穷亲戚”。事业上成功了,她没有忘记乡亲们,她常说:“托党的福,我在致富路上先行了一步,但一人富了不算富,共同富裕才算富。” 她富裕了,但她没有忘记周围的困难乡亲。在搞好生产经营的同时,她没有忘记镇上的贫困户,时时关心这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情况。她不知为别人花了多少钱:有的贫困乡亲盖房子缺钱,她“赞助”2000元;镇里哪个有病无钱医治,她就主动送去医药费,她资助的2名贫困小学生,其中1人已毕业。“咱虽不是党员,但要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她常说聪明的人从不等待机会,而是主动地寻找机会,抓住机会,把握机会,利用机会,只有踩在机会的肩膀上,才会取得更高的成就。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抢抓市委、市政府给予的机遇,不放弃、不气馁,勤奋刻苦,踏实知足,用双手和智慧创造人生价值。荣誉和收获并没有使她自满,而正以崭新的姿态,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一个救助弱势群体、带动全镇发展的美好蓝图正在描绘之中。
篇四
**,今年40岁,是**市**镇妇联兼职副主席,平阳村妇代会主任,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女农民。为了改变穷山村的面貌,带领乡亲们走上致富路。挑头创办了“**市平阳新丽粮食种植合作社”和“东北红山特产品有限公司”,为农村妇女姐妹们致富探索新路。
一、心系乡亲,为民解疾苦。
**原本学经济,毕业回乡后看到偏僻的山村缺医少药,她又重新报考医学院。毕业后,返乡当了一名女村医,这一干就是18年,她背着小药箱和听诊器走遍了村里的家家户户,无论白天黑夜,酷暑严寒,她都有求必应,为患者农民送医送药,解除病痛。由于她心里时时刻刻装着群众的疾苦,千方百计为村民排忧解难。使她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威信。好人缘,为她以后事业的发展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她说:“现在各项工作太多了,也太忙了,在家里成立了诊疗所,爱人依然承担着全村的卫生防疫和医疗救治的工作任务。”
二、勇挑重担,为民寻富路。
**盛产山货,但农村人老实厚道,常常受到商贩欺负,压等压价,缺斤少两。再通过参加市妇联组织的“双学双比”、“阳光工程”等活动,促使她带领农村妇女姐妹们致富的念头,她与一些志同道合的姐妹成立了“**市平阳新丽粮食种植合作社”和“东北红山特产品有限公司”。通过几年的打拼,**的事业不断发展壮大。以“东北红山特产品有限公司公司”为龙头,以“**市平阳新丽粮食合作社”为平台,通过资源整合,共建立农民专业基地七个,合作社入社社员达到1,500户。七大基地分别坐落在平阳村和楼山村,楼山村的林中笨猪散养基地占地面积350亩,年出栏生猪800头,天然林蛙养殖基地1,600亩,杂粮生产基地1,400亩,木耳栽培基地320亩,水稻示范基地3,000亩,梅花鹿养殖基地年养殖梅花鹿85只,平贝栽培基地1,800亩。并把这些产品统一收购,统一包装,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形成了产、加、销一条龙。目前,生产的产品主要有食用菌、山野菜、大米、杂粮、袋装干品等五大系列60余个品种。年销售玉米5,000吨,水稻3,000吨,山特产品150吨,各种杂粮220吨。直接安排就业80余人。她说:“农民要致富,农村要发展,仅靠小商小贩,小打小闹不行。一家一户开辟不了市场,必须走新型农村产业化之路,成立属于农民自己的专业合作组织,把当地的资源整合起来。”
三、敢于创新,孤身闯市场。
2013年6月,她孤身一人,背着产品,来到**,开始闯市场。最艰苦的时候,住在小旅店里,每天早上4点起床,晚上12点以后睡觉。后来租下了一处不大的出租屋,这里就成了她三位一体的—办公室、卧室和仓库。几个月过去了,她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宣传推销产品,哈洽会、农博会、绿博会,一有机会她就力争参与,利用平台展示自己的产品。今年2月份,她带着东北红的绿色产品随着陆昊省长走进香港,她的野山耳产品受到了港方代表高度的评价和港民的热烈欢迎。现在产品已销售到香港、北京、上海、山东、深圳、**等地。把这些大山深处的“瑰宝”带给了更多的人。
如今,“东北红”订单源源不断,客商一波接一波纷至沓来。**,这个从深山走出来的女人,正一步步踏实地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篇五
**,家住**市**乡15号,自2012年从教师岗位走向农村进行自主创业。在校期间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在教师岗位是一位兢兢业业的教师。离任后来到**市**乡15号经过2年的艰苦奋斗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自主创业带头人,为了办好自己的农庄,她日夜操劳,投资100多万元,自己办起了**市忠华农庄,宣传绿色健康品牌,推动了**市**乡种植业的快速发展,为**乡群众增收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深受群众好评。
一、自强自立,艰苦创业
2004年大学毕业后**放弃了大城市优越的工作环境,为了响应国家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并带动村民致富的号召她克服种种困难来到**市**乡实现自己创业的理想。创业初期住的是简易房,靠仅有的一点资金盖起了一座温室大棚,难以解决温饱问题。穷则思变,一个走绿色种植加顾客品尝后亲自采摘的想法在年仅28岁的**的脑海中形成了,她决定建设一个绿色生态种植园,建设绿色蔬菜种植与现场采摘销售的模式。梅花香至苦寒来,百般周折一个生产周期下来,终于立稳了脚跟,通过艰辛劳动经济效益还不错,略有盈余,**衣带渐宽终不悔,人虽瘦了一圈但腰包却鼓了起来,在艰苦创业的路上看到了一丝光明。
二、依靠科学技术发家致富
**通过不断的学习与锻炼从一名普普通通的大学生变成一位年轻的农村创业带头人。这期间她付出了比常人多百倍的努力与学习,凭借学习上的优势,她有机会就去书店购买最新的科学种植与生产技术。有了技术和初期的资金,她和家人商量,决心大干一场,扩大生产规模。在当时只有5000元资金的情况下,她向银行贷款、向亲戚朋友借钱,2012年7月,她规划了自家的几亩空地,建起了20座现代化大棚,开始发展多种绿色蔬菜种植。在创业的道路上,她有过成功,也有过失败,多年的实践,她认识到不懂技术就什么都干不好,干不长久。她边工作边总结,精心学习绿色蔬菜种植技术,在书本学习的同时先后利用农闲时间到**向专家请教,向它省大户请教,索取真经。在不断外出学习的过程中,她接触到了蔬菜种植商品化、规模化的新路子。刚开始管理大棚蔬菜,**没有经验,她虚心学习,多次到蔬菜种植先进地区取经,向有经验的蔬菜种植专家请教,还买回大量蔬菜种植技术书籍,认真学习,科学管理,终于摸索出一套大棚蔬菜种植经验。为了便于管理,她在大棚边上修建了住房,将家搬到地里,随时观察了解蔬菜的生长情况。经过几年的辛勤努力,**的收入有了明显提高,每栋大棚收入都在1.5—2万元 。但是她没有满足,经过市场调研,**认为种植反季节蔬菜是使蔬菜大棚发挥最佳效应的最佳手段,使大棚里种植的各类蔬菜提前上市。
经过几年的发展,**的蔬菜大棚已由起步时的1栋发展到现在的25栋,种植品种有芹菜、黄瓜、西红柿、香菜、茼蒿、小萝卜等,而且小白菜、小罗卜、生菜、苦苣等小菜初春市场非常抢手。由于大棚采取绿色种植,使用农家肥、不使用高效、巨毒农药及催熟剂,蔬菜无公害、质量好,吃着放心,随摘随卖,新鲜度是蔬菜商倒运的蔬菜无法相比的。因此她的蔬菜很受青睐。**说,大棚一年种植三到四茬蔬菜,可以常年卖,经济效益是大田 粮食的30倍。
三、成立合作社共同致富
近年来,她的蔬菜大棚规模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绿色蔬菜的生意越做越红火,上门求经的人络绎不绝,她毫无保留的把创业的经验和种植方法传授给乡亲们。随着市场日益的变化,经过她外出参观学习,向群众宣传专业合作社的信息,使群众认识到要想做好、做大、做强绿色蔬菜产业,就必须成立自己的品牌,在她的精心组织下,初步形成了“农庄+农户”的绿色蔬菜种植产业化经营模式,在她的带动帮助下本村其它村民也加入**市忠华农庄,安置无工作人员15人,每年生产绿色蔬菜30余吨,实现产值50万元,纯利润达到30万元。
四、致富路上不忘众乡亲、扶贫救困共同富
**看到发展大棚蔬菜种植前景广阔,应该凭借自身的经验和技术带领更多的人富起来,扩大经营规模,走集约化、规模化、有特色的大棚种植路子。一花独放非胜景,万紫千红春满园,**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都富才算富”,做为一名农村大学生最终目的带动全体村民共同富裕。由于**懂经济善管理,使自己的各项事业蒸蒸日上,这不仅安排剩余劳力减轻了社会压力,而且还为当地的经济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同时扩大了该乡镇在**市蔬菜种植的影响力。
五、未来发展规划
**从一名大学生在各级党政组织、妇联、共青团、农业等组织的大力支持下发展成为一名农村致富带头人,拥有个人固定资产近百万元的致富女强人。除了感到光荣,更多的感到这是一份责任,只有带领他们扎扎实实勤劳致富,才不辜负大家对她的期望。她计划继续扩大规模,同时成立忠华农庄加野猪养殖合作社,在从事绿色蔬菜种植的同时带动更多的群众走绿色种植加野猪养殖的生态产业,为**乡经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