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局经责局事迹
2001年12月,**土家族该县经济责任审计分局挂牌成立,6个审计人开始了新的征程。寒来暑往15载,岁月更迭,有人退休了,有人调走了。从6人到10人,流水不腐,始终不曾改变的,是一切为了人民利益的初衷。
精益求精把经审项目做实
这支队伍,始终围绕“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一领导干部从政的核心主题,在审计过程中对民生资金实行全程跟踪,访民情、查现场,了解项目建设给农户带来的好处,查深查透惠民资金使用的每个环节,以人民满意不满意为审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惠民政策落地生根。
为了让社情民意迅速到达该县主要领导的案头,他们推行了审计专报制和审计结果报告二次上报制。近来年,针对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的具有普遍性、苗头性问题,深入分析问题成因和后果,形成内容精炼、重点突出、分析透彻、建议可行、通俗易懂的审计专报10多个,直接报送到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使领导能及时、充分了解相关部门、单位在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督促相关部门、单位狠抓整改、建章建制,实现审计成果运用最大化。从2014年开始,除了沿袭以往项目结果后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上报相关领导外,年度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全部完成后,将经济责任审计报告汇编成册,报县领导审阅留存,便于领导对经济责任审计对象的履职情况横向比较,全部了解,做到知人善任,在制度笼子外再加一道“紧箍咒”,更好地发挥了经济责任审计在干部监管中的作用。
2014年,对该县某局长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发现某局投资600万元建设了一个菜市场。该项目搬迁涉及到县装卸运输公司职工83人及租赁商铺46个,现金支付搬迁补偿费用27万余元。补偿金额最少为1000元,最高为2万元,补偿标准并不高。但细心的审计人员发现,花名册后面没有身份证复印件,存在虚构风险。于是加班加点对补偿名单进行了逐一核实,核实结果表明,部分领款人不是拆迁补偿对象,虚构补偿金额29448元。审计组按程序移送了案件线索,县纪委随即对该项目的负责人实施了“双规”。经过3个多月的侦查,查明该项目负责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贪污受贿26万余元。2014年8月,该县人民法院判处项目负责人有期徒刑8年。此案一时成为街头巷尾的热议。
2015年,在对该县畜牧局局长的经济责任审计中,审计人员深入牧区、牧场,现场核实畜牧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和效益情况,随机调查访谈养殖户资金到位情况,确保国家惠农强农政策落到实处。与此同时,充分利用内部审计力量,扩大民生审计覆盖面。派出一名业务骨干全程指导该县残疾人联合会内审机构,对全县11个乡镇、县特殊教育学校和县残疾人托养中心等单位进行了内部审计,审计内容涵盖10200人次408万元。审计随机抽查了121个残疾户,重点核实特困残疾人生活补助资金、居家托养资金、危房改造资金、残疾人机动车燃油补贴资金是否落实到位。
2016年,在对某乡镇党政负责人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通过户口信息和敬老金发放名册等大数据对比筛选,锁定了敬老金发放的审计疑点,审计人员徒步最边远的村庄,历时半月,深入到乌钵池、柳津滩、黄荆庄等村庄,对90余名应享受未享受敬老金的老人进行了调查核实,督促村干部为老人们进行了申报。
满腔赤诚把民生工作做细
百姓利益无小事,容不得半点马虎。这支队伍的爱民情怀不仅在审计项目中,也在审计项目外,细微之处见深情。
2014年,该局党组决定由经责局组成工作队,由经责局局长任组长,联系龙舟坪村。4月,驻村工作队和该局全体党员在六组困难群众郑大英家中召开了党支部扩大会,龙舟坪村“两委”干部及部分村民代表参加了会议。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郑大英土筑瓦盖的家,在高楼林立的夹缝中,显得有些局促。当她得知该局的党员要来自己家里开会,很高兴。将庭院打扫得干干净净,木椅擦得一尘不染。专门准备了茶叶和一次性杯子。两个小伙子拦住了她准备沏茶的手,从随身携带的方便袋中拿出了茶叶和杯子,麻利地泡茶。郑大英惊叹:“您们自己带着茶叶和杯子啊!”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在您家里开会,不能给您添麻烦”。审计干部的话引起了与会人员会心的笑声。
郑大英泥地的厅堂中,大家坐在简陋的木椅上,围成一圈。耐心询问她生产生活困难。并向她讲解宣传审计的职责,就是监督相关部门管好用好老百姓的“养命钱”、“救命钱”。审计部门也欢迎百姓的监督。随后,工作队为郑大英送上了慰问金。郑大英接过慰问金,激动的说:“党的政策确实好!我拥护这样的党,拥护这样的政府,你们来慰问我,连一口茶都没喝,实在是过意不去!”
就这样,工作队员走遍了龙舟坪村10.9平方公里的每一寸土地,察民情,听民意,问民生。逐户对辖区内的2072户农户进行了走访。通过QQ和热线电话收集各类问题和建议86条,解决率70%。对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问题尤其重视。如部分农民建房后没有颁发《房产证》、农民创业贷款难等问题,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已得到很好的解决。龙舟坪村属于“都市中的村庄”,村民大多放弃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利用区位优势,或务工,或经商,或办厂,他们需要学习远比“村规民约”复杂的法律政策知识。2014年至2015年间,工作队利用职责优势,积极宣传涉农政策,先后编印了6000册宣传资料,《农村常用法律法规手册》《防火防盗手册》《涉农政策三十问》各2000册。《农村常用法律法规手册》包含《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法》、《婚姻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合作医疗管理条例》等与村民切身利益相关的法律法规;《涉农政策三十问》将国家关于土地承包、财产转让、粮食安全、阳光培训、造林补贴、农村专业合作社、义务教育、阳光培训、困难家庭减免学费等方面的政策,以通俗易懂的问答形式汇集而成,受到村民的广泛好评与欢迎。
2016年初,这支队伍参与了该局组织的一对一精准扶贫,先后5次赴马连坪村走访慰问,进村入户,帮助分析查找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深层次原因,为其特色产业的发展支高招、解难题,并同大家一起制订了两年脱贫计划,切实做到精准识别、精准措施、精准项目、精准资金。2018年3月,这支队伍在走访中偶遇一户人家,独门独户,黄泥巴墙满是裂缝,一位老人依门而立,鼻子仿佛被什么堵住了,吐词模糊不清。艰难的交谈中得知老人91岁了,前两年不知道得了什么病,卧床不起两年多,前不久才能拄着拐下床。继而发现他的老伴,坐在火炉边,头埋在胸前,面对突然而至的热闹,一点反应也没有。原来, 83岁的老人,眼睛看不见,耳朵听不见。她的眼睛,从1980年起,就看不见了。屈指算来,老人看不见已有37年,成为一个盲人之初,她才46岁!一行人再也不忍心问,她的耳朵听不见已有多少年。这户人家,不是这支队伍的帮扶对象,他们完全可以将情况汇报一下,就算完成任务。然而,未曾离开,他们便决定尽自己所能,给予这个苦难的家庭帮助。回单位后,他们迅速联系了县残联的负责人,安排带老人做残疾鉴定。事情进展得特别顺利,村干部很快带着老人到县城办理了一等残疾证。凭残疾证,老人可以申请每月100元的护理费,并且可以单独申报低保。后经医生检查,老人的一只眼睛,还有复明的希望。接下来的日子,大家将为老人的复明尽一份力。
多年来,这支队伍带着审计标识一路走过,将爱和责任的种子播撒在足迹抵达的每一寸土地上,真挚的爱民情怀在边远的**寨一路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