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局先进事迹材料
黎明初晓时,或许你会看到肩扛脚架、步履急促的身影,那是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迎接着曙光;黑土地上,或许你会瞥见在观测中炯炯凝望的目光,那是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致意大地;戈壁沙漠中,或许你会惊诧稳如泰山、纹丝不动的标尺,那是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坚守,他们就是水准测量队员。水准测量是国家高程基准体系建设的主要工作。水利工程、路桥架设、隧道施工、铁路通达都离不开水准测量队员一步步测得的高程数据。道路有尽,而行者无疆。水准测量队员用脚步丈量着世界,他们栉风沐雨,砥砺前行,编织起一张张水准观测网络,让世界变得立体而生动。
自2000年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第二大地测量队**成立以来,这支队伍共完成高等级水准测量16万余公里,相当于绕地球4圈。现代基准体系的建立离不开他们坚实的脚步,祖国的海岛边陲铭刻着他们对家乡的思念,**的山林浸润着他们辛勤的汗水,荒漠高原记录着他们跋涉的身影。“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编者带您走进全国测绘系统先进集体——****, 探究经纬世界,品读水准人生。
敬业担当 建设国家新基准
2012年6月,轰轰烈烈的国家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建设拉开了序幕,**测绘地理信息局承担的全部水准测量工作均由****实施,一等水准观测工作量近3万公里。“疾风知劲草”,在三年多的作业过程中,他们靠着测绘人身上钢铁般的意志和敢打敢拼的作风,谱写了一曲曲动人心魄的乐章。“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是他们在西部的荒漠高原上立下的铮铮誓言。赵小军小组作为中队的中流砥柱,承担了罗布泊地区的观测任务,他带领小组队员徒步进入罗布泊,荒漠的沙尘暴中他们在坚持,鞋底被碱土侵蚀他们在坚持,帐篷被狂风卷走他们在坚持,皮肤被紫外线灼伤发炎他们在坚持;在阿尔金山谷无人区,张海峰小组的作业车辆深陷泥沼,5名作业人员靠着3天的给养艰难度过了8个日夜;在海拔3000米的青海西部,队员们承受着呕吐、头晕的高原反应,背着二三十斤的设备行走在烫脚的黄沙中。作业组长吴俊的西部之行,成了他与父亲的诀别之路,这位铁骨铮铮的汉子只能在夜深人静的荒漠中低声啜泣。**的山林深处他们无谓蚊虫野兽的威胁;乌苏里江畔他们最早迎接共和国第一缕曙光;江阴长江大桥边他们彻夜不眠;内蒙古的沙尘混合着饭菜让他们填饱腹囊……出时春牙绿,归时秋叶黄。三年间,为了保证基准工程项目的生产进度,测绘队员们主动放弃了夏休,他们时常努力地回忆妻子穿裙子时的巧笑嫣然,怀念松花江畔的鸟语花香……
2013年,由于大队承担选埋项目的人员紧张,为了不耽误整体进度,**勇挑重担,主动担负起了辽宁地区水准点的选埋工作,在一等水准点选埋作业领域积累了丰厚经验,拓展了中队的作业能力。2015年10月,在冬季第一场小雪来临之前,他们在家乡**赢得了基准工程项目的收官之战,顺利完成了富锦至绥滨跨松花江大桥观测工作,提前圆满完成了任务。三年里,他们的足迹遍布22个省地,东至乌苏里江畔,西至天山山脉,南至广东雷州半岛,北至漠河北极村都留下了他们辛勤的汗水,为祖国新一代基准体系建设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务实创新 拓展服务新领域
硝烟里转战南北,风雨中勇往开拓。自2007年以来,**乘着国家大规模开展铁路建设的东风,凭借其良好的口碑和人才技术优势,承揽了合武、甬台温、温福、福厦、沪宁等铁路精密控制测量项目,**成为了行业内的一支劲旅,走出了一条开拓创新之路。中队刚刚介入高速铁路精密控制测量项目,技术方面的问题接踵而至,没有成形的数据处理软件成了中队提高工作效率的瓶颈。队长潘国盛、中队工程师陈大勇日以继夜地潜心研究,编制出一套适合观测作业和内业数据处理的系列软件,保证了观测成果的准确性,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这套软件至今仍在沿用。从事运营期铁路监测作业,只能利用零点到凌晨4点的“天窗”时间进行。单单凭借头灯的光线观测员很难在标尺上准确读数,作业员刘野、任发利用蓄电池和LED灯,研制了专门用于夜测的尺灯,并在行业内广泛推广。长期从事高速铁路精密控制测量项目的队员们,昼伏夜出,总是过着黑白颠倒的生活,在茫茫的夜色中守护着千万乘客的安宁。2008年对在建合武铁路沿线金寨隧道的观测经历让队员们记忆犹新。刘金辉、吴俊及小组的人员在正施工的隧道中徒步观测了一天一夜。在满是粉尘、一片漆黑的隧道中,他们深一脚浅一脚地踩在渣石上,午夜时分,饥饿、困倦、疲惫轮番考验着观测队员,他们靠着坚强的意志力圆满完成了11公里的观测任务。当他们走出隧道的时候全身被厚厚的粉尘覆盖着,胶鞋早已被渣石磨破了底,队员们拖着肿胀的双脚坚持到了最后。中队承担的铁路项目多次荣获国家及省级测绘工程奖,本年度沪宁城际高铁运营期控制网复测及构筑物变形监测项目被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评为全国优秀测绘工程奖金奖。
多年来,**积极服务于地方区域性基准体系建设,先后承揽了辽宁、山东、青海、**等省份的现代基准体系建设项目。2010年,中队派出3个小组承担大连GPS连续运行站水准联测任务。为了保证观测视线,很多山上的点位都需要作业队员在近5米高的脚手架上进行观测,小组队员们背着近百斤的钢架和仪器步行上山。他们的精湛技艺和过硬作风赢得了合作方的高度认可。2015年中队承揽了山东省测绘基准体系优化升级工程、青海省藏区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吉林、内蒙古CORS站连测等项目,为地方基准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十几年来,**在监测项目中表现卓著,常年承担承揽了北京、天津城市地面沉降监测项目,山东省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研究项目,上海市地面、轨道交通及其他重大沉降监测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传承精神谱写事业新篇章
“热爱祖国,忠诚事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测绘精神在**落地生根,凝练升华。从人员装备仅能组建4个观测小组到成立40个小组,从服务省内经济建设到作业范围遍布全国,从专业从事高等级水准观测到承担高铁、地铁、城市沉降、构筑物安全监测等一专多能,从建队之初产值百余万元到2015年实现产值近3000万,十几年的奋斗历程,**全体作业人员众志成城,不断开创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2000年**刚刚组建,只有4个作业小组。“十五”期间,正值全国似大地水准面项目启动,刚刚组建的**先后承担了北京、天津、浙江、湖南、河北、山东等省市的似大地水准面高等级水准观测任务,在服务祖国测绘基准建设的过程中逐步壮大,装备设施逐步完善。“十一五”期间,中队发展的步伐迈得更大、更远,在高铁、地铁、轨道交通沉降监测,地方性基准建设等领域积极开拓,同时承担了海岛礁测绘等一批重大的国家重点项目,完成高等级水准测量5万余公里。2009年在首届全国测绘行业大地测量职业技能竞赛中陈大勇摘得桂冠,并与中队作业员刘金辉双双获得全国测绘能手称号。2010年中队荣获全国测绘系统先进集体。
“十二五”期间,**完成了破茧成蝶般的完美蜕变。通过承担国家重点工程及地方性基础建设项目,人才队伍逐步壮大、装备保障能力不断完善、技术水平显著提高,同时,积极参与高新技术领域的应用研究,参与了《基于时间序列差分干涉技术(MT-InSAR)的双鸭山市沉降监测》等项目的研究。2015年年初,国家现代测绘基准体系与**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水准观测项目在**省同步开展,面对在6个月的作业期内完成省内2万公里的高等级水准观测任务,计划最少也要成立40个小组,需要近250名作业人员,而按实际作业能力只能成立34个小组,尤其面临用工紧张、防火期禁入、林区补给困难,加之冻土深、无霜期短、有效作业时间短等不利因素,组织管理难度巨大,使按时完成**测区的任务面临着空前的挑战,甚至有人发出质疑的声音——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院长伊海波亲赴测区一线调研,多次组织召开生产计划论证会,制定了科学的实施方案,在出测前的动员大会上伊院长说:“多年来,**始终是一支敢啃硬骨头、无往不胜的队伍,我们一定不能辜负国家局、省局领导的期望,发扬**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优良作风,在家乡父老面前我们一定要打一场漂亮仗!”是啊,在这场“挑战不可能”的战役中,国家局、省局诸多领导同志对**寄予了殷殷期望,多次到测区看望慰问作业人员,给**全体作业队员以巨大鼓舞和精神力量。国家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王春峰自2013年国庆节期间到福建测区看望慰问**作业人员起,就始终挂念中队的方方面面,经常询问中队的工作情况。2015年,他在两次深入**联系点调研期间,亲自到测区一线看望**作业人员。国土测绘司司长白桂霞,**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徐开明、副局长马林波,也先后多次到**作业一线看望慰问一线指战员,转达国家局、省局党组对一线职工的关怀之情。2015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国测一大队老队员、老党员写的回信发表,犹如一场及时雨,浇灌着队员们的心田。“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党爱党、在党为党,心系人民、情系人民,忠诚一辈子,奉献一辈子”。总书记的话犹如冲锋的号角,极大地鼓舞了处于任务攻坚期的**。党员同志率先垂范、勇往直前,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院适时组织劳动技能竞赛,全体作业人员掀起了“比、学、赶、超”的工作热潮。十二五期间,中队共完成水准测量近7.5万公里。2011年完成8000余公里,2012年近1万余公里,2013年1.7万余公里,2014年1.5万余公里,2015年创造了34个作业组平均观测量700多公里的佳绩。他们迈着执着坚定的步伐向“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发起了挑战,走出了2.5万公里的神话。
几番风雨洗日月,黑发积霜织经纬。队员们来了一批又一批,一批干给一批看,一批带着一批干,**的过硬作风一脉传承。他们是一群无名的英雄、坚守的榜样,测旗在哪里,他们的队伍就在哪里,哪里有他们坚实的脚步,哪里就有他们谱写的经纬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