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党员法官的守望先进事迹
各位领导、各位朋友:
大家好!我是xx,xx广播电视台的新闻记者。去年5月3日,中共xx市委追授xx同志“优秀共产党员”。xx台接到采访任务后,立即派出两组记者奔赴金堂,对xx家人、同事、以及相关百姓进行了翔实的采访。采访中,我们收获了很多让人感动的法治细节,触摸到了法律的温度,更让我们看到一位心中有法律、有大爱的基层法官;一位执法不阿、清正廉洁的优秀共产党员。他用一生的坚守,实现了肩扛正义的诺言;用生命诠释出一个党员法官的守望。
一双水筒靴——这是采访中,我们感受到的第一个法治细节。1999年,xx任金堂竹篙人民法庭副庭长。在他的倡导下,偏远的竹篙人民法庭率先启动了“坝坝法庭”乡间治理模式。什么是“坝坝法庭”呢?一条红色的横幅,一副简单的桌椅,案件的审理地点就在田间地头,不变的是法官身上笔挺的制服和那枚庄严的国徽。这场面村民都没见过,纷纷围了上来,在看热闹中普及了法治知识。竹篙的村民觉得,过去要翻山越岭甚至要走70里路才能到县城打的官司,现在在自家门口就能立案开庭,太方便了。
可对于xx及同事们来说,工作量却大大增加了。庭前调查、开庭审理、送达文书,一个案件最少需要下乡三次。那个时候,很多公路还没通到村口,山路崎岖,遇到大雨更是泥泞不堪。为了应对下雨天的山路,庭上的每位同志都买了水筒靴。xx和同事穿上水筒靴、挽起裤脚、背着国徽,沿着泥巴路一直走到审判地点。就这样,xx腿不离基层,心不离群众,一步一步走遍了辖区20余个乡镇,200多个村(社区)。他把法治信仰带到群众身边,将法治意识植入百姓心中。
几袋肥料——这是xx令我感动的第二个法治细节。2001年,因一起意外事故,金堂三溪镇果农孔凡其被推上了被告席。法院判决,孔凡其需承担各项赔偿合计7万余元。这对靠低保度日的孔凡其老两口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没法兑现执行款。而受害人一方的家庭条件也极其困难。执行过程中,xx专程前往孔凡其家中探望。老两口住着一幢老式的砖房,几乎没有任何值钱的东西,唯一的收入是院子后面栽种的半亩脐橙。临走时,xx掏了600元现金递到老人手中。那时他每月工资也就千把块。他握着大爷的手说:“孔大叔你莫担心。犯了错是要承担,但有啥子困难,我们大家一起想办法嘛。”
接下来的七年时间,大爷的事儿就成了xx的事儿。果树缺少肥料,xx自掏腰包买好肥料给大爷送去;脐橙熟了没人采摘,xx就号召同事帮忙,还负责销路。就这样,孔大爷售卖脐橙的收入,除去必备开支,一年年、一点点地还清了赔偿款。
这些看似工作之外的事儿,却恰恰是法律公正的延伸。
采访中,我们还前往了xx的办公室进行拍摄。为了方便合议案件,xx的办公室里有一张会议桌。在那张近三米长的会议桌上,一摞一摞的卷宗,堆得满满当当。白板上,写着他4月1日即将参加全市法院审判执行工作会议的日程安排。日志本上列明了各项待办清单。面对刑庭案多人少现状,为了给庭上的其他法官减轻压力,身为党员干部的xx总是把复杂、疑难案件留在自己手上,加班加点审阅卷宗。饿了就吃些饼干,累了就在沙发上打个盹儿。无论多大的困难,到了他那儿,都是微不足道的。
2014年xx承办了一起重要案件,被告多达数十人,他连续加了几个通宵的班。案件结案后的一天,他突感身体不适,因心肌梗塞被送往华西医院抢救治疗,医院两次向家属下达病危通知。可就在心脏手术出院后的第二天,xx又穿上制服出现在单位。大家都以为他只是患了小毛病,而非传说中的心脏病这一“头号杀手”。院里的领导和同事见他夜里还在加班,提醒他“注意身体”、“多多休息”。但他大手一挥,乐呵呵地说:“我都把烟戒了,身体还有啥子问题嘛,没的事没的事。”
特别让人心疼的是,xx走后,副庭长曾艳到他办公室里整理遗物,拉开抽屉才发现,最里边有七八种心肌梗塞的药丸儿。曾艳埋怨地说:“他从来没当着我们的面吃药,我们一个庭的同事居然都不知道,这么重的病,他为什么不告诉我们”。
采访中,还有很多很多让人动容的细节。在xx家里的床头柜上,一直放着乒乓球拍,那是他和儿子的沟通密码。几场球下来,那些疏于陪伴的埋怨就化成了两父子的温情时光。他和妻子之间也有着不成文的约定。妻子给他发短信,xx只要回复两个字儿“有事”,妻子便不再追问了。“他说有事儿,那肯定是庭里面真的有事儿,我再发短信,那就是添乱了”。
孩子的理解、妻子的信任,化为了xx不竭的工作动力,陪伴他行走在法治中国的道路上。而共产党员的身份,更锤炼了他坚若磐石的意志,敢于担当敢于作为的性格。在他先后承办的4000余起案件中,无一例信访申诉、无一例廉洁举报。他能够拥有的时光都献给了岗位,直到最后还在向目标冲锋。这是一位真正用信念撑起生命尊严的党员法官。他用一生的坚守,实现了自己许下的诺言:我是一名人民法官,我要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要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