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佳法官个人先进事迹
xx,女,19xx年3月生,汉族,研究生学历,1998年7月毕业后被分配至内乡县人民法院, 2003年5月至20xx年5月在刑事审判庭工作,20xx年5月至今在少年审判庭工作。该同志刻苦学习,于2009年考取西北政法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2012年顺利毕业,拿到硕士学位。近年来,尤其是近2年来,她主审和参与审理少年刑事犯罪案件48件,亲自接触过67名少年犯,着力用爱浇灌花朵,用情感化浪子,用法哺育新人,倾力教育、挽救 、感化少年犯。她由此连续五年被该院评为“法院工作先进工作者”。
一、用爱浇灌花朵,彰显人性化审判。关心失足少年,既给祖国未来的繁荣昌盛带来希望,也是彰显人性化审判的具体体现,xx同志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2014年5月,分别为14岁、15岁、16岁的西峡孩子杜某三兄弟,因父母亲们长期在外打工,疏于对孩子的管教,堂兄弟三人均过早进入社会,受到别人的蛊惑,参与抢劫。在审理中xx了解到三个孩子并不是贪恋钱财且本性善良,只是酒后头脑冲动而误入歧途,于是多次对三个孩子教育辅导,并在领导的帮助下,和合议庭其他同志历经艰难,四处奔波求助,终于让三个孩子重新返回校园接受教育,三个孩子重返校园时,均深受感动,表示一定痛改前非,好好学习。周边了解情况的群众纷纷称赞法院“人性、人道”,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一手拄着拐杖,另手拉着xx的手,喃喃地说:“就是自己的亲娃也不过这样。”审理好少年犯罪案件,需要付出比审理成年人犯罪案件多出几倍、甚至十几倍的时间和精力。xx同志注重“法”、“理”、“情”交融,使一个个失足青少年获得了新生。据统计,2年来,xx所帮教的少年犯无一重新犯罪,26名重返校园的少年犯在校学习努力,回访中无不反映“换了个人”。
二、用情感化浪子,唤回泯灭良知。
如果说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要比平时付出更多的心血,那么审理心灵有缺陷的被告人犯罪案件更需要呕心沥血、殚精竭虑。20xx年10月,内乡县发生一起重大恶性案件。被告人薛某因为家庭矛盾,在完全失去生活信心后,亲手杀死自己的两个儿子后自杀未遂,经鉴定被告人患有重度精神抑郁。案发后被告人薛某的丈夫对鉴定意见不服,要求判处薛某死刑,为两个孩子报仇。薛某是独生子女,薛某的父母认为薛某的丈夫有外遇才导致悲剧发生,薛某系精神病人,不应承担法律责任,并扬言,薛某如果被判刑,夫妻两一定要跟薛某的丈夫同归于尽。而薛某在案件发生后,已经丧失生存的意志,多次自杀未遂。xx接受这个案件后,首先找到薛某的丈夫,多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薛某的丈夫放下仇恨,不要激化矛盾。薛某的丈夫在xx的耐心劝解下,虽没有完全谅解妻子,但答应不再追究此事。之后xx多次走访薛某的家人,向其陈述法庭对薛某公正判处的利弊,取得薛某父母的认同和理解。并与此同时,xx多次奔赴南阳,会见薛某,并为其聘请优秀的心理咨询师,帮助其走出心理阴影,勇敢面对生活。在判决下发时,薛某的父母拿着薛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七年的判决书,老泪纵横:“我们的孩子虽然被你们判了刑,但是我们非常感激,感谢你们为我和我的孩子所做的一切!”而薛某虽然还没有完全走出悲剧的阴影,但其表示:“我知道了自己的错误,我愿意好好改造,弥补我的过失,积极配合治疗,希望早点回到父母身边尽孝。”结局虽并不圆满,但是看着被真情感动的一家人,xx觉得能够做到化解矛盾,达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完美统一,再多的努力都是值得。
三、用法哺育新人,铸就天平辉煌。“审理少年犯罪案难就难在如何让他们重新做人。”xx如是说。17岁的王某因父母离异性格孤僻,早早辍学沉迷网络游戏。但是这个孩子具有较高的电脑天赋,在家设置一套网络软件,可以破坏公安机关在各个网吧设定的禁令。王某将该软件在网上兜售给各个网吧使用。案发后破罐子破摔。xx接受这个案件后,深入孩子的生活,照顾这个孩子的饮食起居,引导鼓励这个孩子重新研发破解该软件的新的网络软件,使得使用过的网吧恢复公安机关的正常设置。并协助孩子在电脑公司找到一份工作,引导孩子积极去学习计算机专业的相关函授课程。为防止王某“重病”复发,xx在短短4个月中多次找王“聊天”,按王的话说,“张阿姨一直象影子一样监督着我、影响着我、帮助着我”。孩子郑重承诺,要珍惜上苍赐予自己的这份天赋,并将这份天赋好好利用,汇报给社会。
xx同志爱岗敬业,公正司法,清正廉洁,无私奉献, 在审判岗位的十余年里,把"公正司法,一心为民",落实到具体的审判工作中,执著追求法律的公正,以实际行动树立了新时期法官形象,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用自己的汗水换来了许许多多人脸上幸福的笑容,也换来人民法院徽章公正天平上的闪闪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