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事迹材料
有位著名诗人曰:“有的人活着,可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却永远活着。”原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县优秀共产党员**,就是属于后者。
**从幼小到成人,从创业到成功,从发展到衰落,从磨难到善终,在几十年艰辛打拼,坎坷曲折的人生旅程中,历尽艰困终不屈,顽强拼搏向前走。他始终坚定不移地信仰、并身体力行地影响、教育和带领族人与子孙们,不改初心,永远牢记一个真理:“共产党好,人民政府好”!他平生以勤奋智慧、诚实劳动、守法经营、和谐友善的可贵品德,在社会生活中留下无怨与无悔、无愧和无憾的大写“人”字形象。他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先后受到过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胡耀邦、万里、黄璜等亲切接见,全国多家新闻媒体曾宣传报道他的事迹。
勇创新业 他是乐于吃苦奉献的勤劳人
1980年,**农村全面实行承包责任制,由于经营体制的迅速变化和管理经验的缺乏,原社队集体拥有的农业机械经营,迅速的土崩瓦解,灰飞烟灭。
然而,当年**省**县**乡汪集大队的**等6户农民,在获得粮食大丰收时,却深深感到,要向农业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要想早日勤劳致富,光靠人的肩膀两只手是远远不够的。要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经济效益,必须要发挥农机在农业生产中的极为重要作用,为此,**萌生了大家联合起来兴办拖拉机站的思路。但,当他找大伙商量时,意见不统一,担心办不成。老屈鼓动说,办好机站咱有几条理由:第一,党的政策是让农民劳动致富,这一点绝不会变;第二,咱们附近几个大队耕地离村庄很远,仅靠人力畜力耕种实在顾不过来,非常需要拖拉机耕作;第三,咱们几户一直都很团结,人心齐泰山移,天时、地利、人和这三条全部具备,机站肯定能办好。在他的激励下大家有了信心和干劲,几天时间,6户农民筹集了近万元现金,买了一台江淮50型拖拉机,又赊购了一台,安排了2名机手,全国第一家民办拖拉机站就这样应运而生了。
民营机站办成后,认真热情为周围广大社员服务,作业保质保量,耕地、打场的收费标准比原国有、集体拖拉机站都低,对特困户、五保户耕作不要钱,在当地很有影响力,受到人们拥护和欢迎。得知这一情况后,有位热心记者,很快赶到**公社汪集大队走访调查,与**和几个“股东”仔细座谈,并把他们的做法在报纸、广播上广泛宣传。**办拖拉机站的消息传出后,轰动了省内外。有些人非议,农民办拖拉机站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当时的**县委书记黄璜同志亲自到汪集大队调研后,肯定了农民发展机械化的方向,认为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新动向,并通过新华社《内参》,向中央反映了这个情况。胡耀邦总书记作了批示:“这是一个新生事物,要研究政策,政策对头经济就会欣欣向荣。” 这在当时**乃至全国引起了轰动效应,成为农业机械化普及与推广的导向与标兵,**也由此闻名遐迩,受人敬重,在组织关怀和人民群众拥护下,光荣当选为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由于他领办的机站信誉好、效益高,一些农户纷纷要求加入农机站,最红火的时候,拖拉机站发展到28户股东。但,由于缺乏管理企业的知识和经验,无法解决派工轻重不同、利益分配不均而引起了矛盾,到1985年春,机站开始走下坡路,年底机站逐渐解体。建站时的6户只剩下**l户,后加入的22户也走了19户,机站共欠银行贷款28万元,全部落在老屈一人承担。为了还清欠款,**被迫把拖拉机站改为贸易货栈,转营经销当地土特产,勉强艰辛度时光。
开发经济 他是善于灵活征战的多面手
**出身于淮河岸边的偏僻而落后农村,小学毕业后因为家庭贫困没能继续深造,而天资聪颖的他,在慈父**的熏陶教育下,自幼养成人穷志不短的顽强性格。他善于动脑筋、爱思考、想办法,无论办任何事情,都是钉是钉铆是铆,严格认真不含糊,有头有尾不马虎,扎实到位令人服气与钦佩。
在国家执行计划经济政策的七十年代里,他根据城西湖军垦农场有大批军人,生活吃饭中需要副食品的需要,带领乡邻们多种芝麻和大豆,并筹资办起了轧油坊、豆腐房,既及时有力支援了部队建设,解决了军人生活困难,又灵活有效地增加了生产队的集体收入。农民们都竖起大母指,争夸**点子高,主意好,真正为广大群众谋福利。他还依据家乡淮湾沙土地的优良特性,建议大家多种麻壳土花生,清脆大萝卜,以及被人们称为“小人参”的甜香葫萝卜,还因地制宜种杞柳。非常活跃地搞好了当地农村经济,带头为老百姓摆脱贫困闯新路,他也自然成了远近闻名的经济能人。
诚实经营 他是一位品行可贵的务实者
**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无论是带头科技种植绿色蔬菜,还是领先发展农业粮油特产,无论是精制麻油还是作豆腐、豆皮,他最先讲究保证质量,示范种植的农特产品倍受欢迎。他领头加工生产的麻油和豆制品,不仅多年满足了部队官兵的生活需求,更赢得了十里八乡广大群众争相消费。
特别在领办民营农机站过程中,坚持以优质服务、优惠价格、优快速度,广泛造福农民。为了节约投入成本,他安排大女儿屈永娇辛劳开驾拖位机,还组织6户股东齐助阵。在夏秋两季农忙时,白天黑夜忙机耕,帮助农村抢播种。他本人不会骑自行车,为落实早日完成用户的农耕任务,每天总是早出晚归,餐风宿露,披星戴月,徒步奔波在几十公里的乡村土路上。腰累疼,腿跑肿,脚磨泡,脸晒黑,连天加夜不休息。他和机站团队人员们,没有吃拿卡要用户一分钱,不占他人一点小便宜,不给农民添麻烦,结帐时零头钱自愿舍去,在农民群众中赢得了真诚信懒和优良口碑。
**始终保持勤劳、勇敢、俭朴、务实的人生品德,他严格要求子女们不娇惯,不浪费,在辛勤奋斗中成长,在艰辛磨砺中进取。他培养教育出来的子孙后代们,一个个依靠自己的双手和智慧,自食其力,生活完美,大孙女屈婵娟不断追求上进,现已在部队成才,孙子考取了高等学校。他影响带动下的屈氏支族的后辈们,也都努力奋进,成为国家和社会上的有用人才,分别在公安、教育、粮食、卫生等战线和岗位上,为建设和谐小康,平安文明社会作出了贡献。
忠恳善良,他是无私施恩播爱的慈善人
在一次次创业成功中,**获得了一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然而,他总是严抠自己宽待他人,认真节约每分钱,从不大吃大喝,不铺张浪费,不旅游玩乐。每次到北京参加全国人大代表大会时,都舍不得购物买东西。但是,他却有许多令父老乡亲们永远铭记的善行义举。村小学教室破漏了。他主动掏钱修,村组街路毁坏了,自觉出资补;农网建设开始了,他带头拿钱帮助拉用电,为农民减轻负担,给汪集村农民安装3公里长线路。
汪集人都不会忘记,**对五保户的关爱,对残疾人胡傻子等人家的照顾,总待他人像亲人;特困户老朱去世时没钱下葬,他主动出钱帮助料理了丧事,平时不少向他求助的弱势者,总能得到温暖和感动。
迭入低谷 他是坚强百折不屈的钢铁汉
人生复杂,世事多变。由于社会变革国家政策调整,市场经济风云转换,**领办的农机站,因为利润小,为公益事业抽资大,扶助农民投入多等诸多原因,日见衰败。然而,当初由老屈牵头办机站与经营中所有投资借款债务,全部落在了他的名户上特别是机战倒闭后,他又想法设法办起的“**县汪集小磨麻油加工厂”,一时间红火起来,加工的麻油远近闻名。天有不测风云,此后,3吨多优质麻油被广州一家皮包公司骗去,血本无归,所有投付之东流,**在经济上坠入万丈深渊。于是,晴天辟雷炸下来,暴风骤雨降下来,四面八方催要欠款的人围过来。一时间,**一家蒙难受屈苦起来。子女们无法上学或者失业了,长子承受不了巨大压力与打击,在严冬的雪夜里悲苦自杀了,在不幸的岁月里,灾连祸结,家庭失火了,在当时法治建设不太完善的情况下,老屈和老伴还被不懂得法的讨债人打伤过脸。一个个残酷的苦难,无情地摧残得老屈体弱心瘁,人生濒临绝境地。从此,他被迫走进了忍辱负重、啼血饮泪的生涯。
此时此刻,党和政府与当地的人们没有忘记**,有人向他建议,以全国人大代表身份找组织和领导解决困难,他没干;有乡村干部给他送困难户救济款,他没要;有人议论老屈要穷死,他斩钉截铁地说:我是共产党员,过去党和政府没有屈待我;今后,我也绝不会给党组织丢脸。所有欠债我必还,泰山压来我顶着,不给人生留遗憾!
为了兑现承诺,他认认真真地与借款人核实,对清帐目立下条据,让他们放心。恰在这时,原来他有一个朋友在广东作生意发了财,汇给他136万元人民币,约他合股投资收购红麻。而这时的他已有艰辛经营的苦楚与阅历,婉言谢绝朋友的美意。有人劝他,先借这笔钱还帐吧。老屈断然地说:“哪能呢,人家的血汗钱一分都不能占用”,随后立即把款子全部退汇回去。
面对巨大债务压力,老屈与通情达理,勤劳贤良的老伴任明兰商讨后,开了个家庭会,对全家的未来与发展进行了精心安排,教育全家子孙们要人穷志气在,奋斗向前进。他留老伴看守衰落的家庭和呵护没有成才的子孙们,自己背井离乡远奔他乡异地,豁出命去艰苦打拼。
为了多挣钱,**在没有任何外援,赤手空拳的情况下,只有依靠自己仅有的才智和体力,摸起滚打付身心。95年在深圳横岗镇捡破烂、收废品、摆地摊,生活靠着捡菜叶,风雨兼程苦奔波,点点滴滴集累钱。先后到西安垃板车,烤红芋,卖水果,白天夜里出苦力,一元一元聚收入。小本小利经营中,他曾磨破手脚扭伤过腿,酸、辣、苦、咸尝个透,时尔还受到过少数违法乱纪分子的伤害。在每一回凄凉艰辛的经历中,他从没向外人透露过自己曾是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硬是以诚实劳动、守法经营,增加收入,逐步实现自身励志人生的品德梦。
圆梦如愿 他是一位令人敬佩的好党员
经历过风风雨雨,曾有过辉辉煌煌,饱受过千辛万苦,赢得了人们尊敬。**以顽强、刚毅、拼搏、苦干的精神行为,写出了人生光彩史章。他曾领办的多项农业、企业产业化的经营,已在社会发展史中留下印记。它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的试验田,是推动文明进步的春前曲,为人们提供了许多值得研究和借鉴的价值与意义,内容与作用。用今天的话说来,就是苦累了他一个,有利于大多数。
他没有辜负党和人民对他的教育与培养,他没有留下任何不满和抱怨。企业破产后,生存十分艰窘的他,没有伸手要待遇,没有乞求靠别人,全靠自己带领全家人艰苦奋斗,一步一步走出创业长征路,终于趟过到了艰难的河,翻过了困苦的山,迎来了欢乐幸福生活的艳阳天。这位1938年出生的老者,因一生积劳成疾,于2016年2月12日,走完了他精彩的人生之路。临终前,他不欠国家、集体、社会一分钱。最为高尚地是,在他生活举步维艰的岁月中,他总是千方百计交齐党费,体现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挚情与忠诚。更值得欣慰地是:他的子孙后代们,人人有志,个个自强不息,不断为和谐社会争作贡献,他的亲友们都在自觉传承他的美德,纷纷争当国家建设与社会发展的有用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