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媳妇先进事迹材料
**,44岁,**市人民医院的一名普通女职工,一九九一年七月参加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工作了二十五年。
她和爱人相识相知于青葱岁月,一九九五年两人结合,到现在他们已经共同渡过了二十一年的岁月。他们的孩子于一九九八年出生,是家中表兄弟们最小的,也是最受疼爱的孩子,孩子的出生给家中增添了无尽的欢乐。
她和丈夫都是**后的人,一切都是白手起家,结婚生子继续求学,靠的都是自己平日的积攒,小日子过得紧张、忙碌而又特别充实。从孩子出生一直到上幼儿园她和公婆一直都生活在一起。那时候,两个姑姐和大哥家都住的比较偏远,而她自己的小家恰是现在所谓的学区房。为了姑姐和大哥家的孩子们能接受更好的教育,她和老公商量后把姑嫂家的三个男孩子都接到了自己家,就这样,家中一下子增加了三口人,一个刚上小学、一个刚上初中、还有一个刚上高中,家中负担可想而知。虽然他们小两口的物质生活并不富有,但为了减轻公婆的负担,平常吃穿用度她总是不动声色往家中多买,老人爱吃的、孩子爱吃的,唯独没有她和老公的。日常家务她也总是抢着干,经常是晚上别人都睡下了,她还在洗洗涮涮。大家庭的生活是热闹的、琐碎的,锅碗瓢盆难免磕磕碰碰,这样一个大家庭,最后发展到相濡以沫、相互关爱,靠的是她和公婆、姑姐们的相互宽容,理解和支持。后来她的公婆姑姐逢人就夸她能干、懂礼、能担当。
由于我市市中心的南迁,优秀的教育资源渐渐转移至新区。出于长远考虑,**年他们准备在新区买房子。这对他们刚参加工作没多久,工资又低的小家庭来说真是一笔非常巨大的开支,其间婆婆也曾提出要从经济上帮助他们,但她后来想到公公婆婆为了子女们日夜操劳而日渐见老的容颜,心中不忍,就和老公商量靠自己的能力贷款买房,不让父母为难。她常说:公公婆婆那个时代的人,子女多,负担重,一辈子省吃俭用就是为了子女们都能够幸福。现在我们都有了自己的小家,也该让父母好好休息、安享晚年生活了。在她心中,勤劳善良的父母其实就是榜样。
**年,家中的孩子陆续毕业,他们的小家也搬到了新区,这才和公婆分开过,但是彼此之间嘘寒问暖,往来不断。因为她和老公都还在老区上班,公婆提出帮他们照顾刚上小学的孩子。但她不忍心让他们再操劳,和老公商量后,决定还是靠自己的力量解决。她始终认为: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吃点苦对他有益处。每天他们都比别人早起,年幼的孩子从小就学会了骑车,风里来雨里去,跟在她的身边上学,到学校的时候,往往校门都还没开。值得庆幸的是;她家有男初长成,也是个很能承担的小男子汉。
因为她在医院上班,所学专业的原因理所当然地成了全家人的保健医生。每年她都抽出时间领着年老的父母做做体检,打打疫苗,有头痛脑热的情况就更不用说了,带他们去医院就医、跑前跑后就成了她的固定工作。在她的眼里,没有比家人的健康更重要的事情了。公公其实是个很严肃很传统的人,对人对己要求都很严格,有时还有点儿家长作风,她和丈夫的小毛病公公批评时也是毫不留情,但她从来没有因为这样而生气,理解到是父母对他们的关爱。**年初,对于她们家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公公生病了,肺癌晚期。全家人的情绪跌倒了低谷,更是担心78岁高龄的公公承受不住打击。经过几次家庭会议,其间又互相鼓励,打起精神,全家开始带着公公四处求医问药,寻求最好的治疗方案,她更是责无旁贷承担起医生、护士、媳妇几重角色,每天起早贪黑往返于单位、医院、公婆家,还要照顾正在上高中的孩子,再加上工作中有些环节也理不顺,有时真是觉得心力交瘁、疲惫不堪,不自觉地就会掉眼泪,给老公发脾气,老公的好言宽慰对她是一剂良药。就这样,他们相扶着走过了与疾病斗争的一年半的时间,去年夏天,公公还是离他们而去了。那段时间的感伤难以言表。
家中无大事,相处在细节。虽然她和老公在家中排行老小,但他们其实是很能担当的小夫妻。姑嫂家中大小事都爱找他们商量,她们对家中这个最小的兄弟媳妇也很信赖。碰到谁家有难事、有大事的时候,他们总是能够出力出钱,不求回报。有人说:天下的婆媳姑嫂关系最难处。她从不这么认为。而且与公婆姑姐妯娌相处的久了,彼此都有真心的付出,都不计较太多。她们之间有的只是浓浓的、割舍不断的亲情、牵挂和感动。
只管付出,不问收获,其结果是必有收获。这句话一直是她的座右铭。她总是说;家中琐事虽然多,但只要相互理解、尊重,彼此宽容、爱护,幸福就在我们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