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写作的一种基本方法
瞎忙,为了生计,什么都顾不上了,机器里面扔着几篇半半拉拉的文字,也没有时间修缮,所以,就很少上论坛了。偶尔上了QQ,遇到几个好友和徒弟,也是没有充裕的时间好好聊聊,文字相识,总是免不了说说写字的话题。言语间,大家都有些困惑,写了这么长时间,写了这么多东西,似乎停滞在一个层面,不断在语言和内容上重复自己,到了一个难以逾越的阶段,就“懒”了下来。其实,这很正常,我们都不是“大家”,还达不到信手拈来的地步,写的多了,对文字就难免有些倦怠了,不写,还想写,来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写,觉得没有多大意思,写不出什么新意来了。从思维到技巧都有种停顿的感觉,失去了当初什么都想写、什么都敢写、什么都想尝试写的劲头。返回头想想,自己曾经写过的作品,有多少是自己能满意的,包括我,看看以前的东西,都有些心虚和汗颜。于是,感觉自己就这样了。兴趣降低了,动力不足了,信心下降了,文字减少了。忙,是一个原因,苦于突破而不得其径恐怕是更为主要的因素。写作应当是自由的、有活力的、个性化的,能够尽量全方位、多视角的考虑问题,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我们以前提倡联想、体会,就是锻炼开放型的思维,让自己的思想丰富和活跃起来,这样才不会感到枯燥,才会从文字到素质提高自己。比较一下,你们近来的作品,比当初的稚嫩,不知道已经进步了多少。至少,你们已经成为被人有所敬重的写手了。挥洒着自己的才华,不间断的学习,我们获得了多少快乐。
现如今的困惑,在于,我们的基本功并不扎实,我们的描写能力还很薄弱,薄弱到不能完全表达我们的思想,即使表达出来的东西,看上去也不能让自己满意。细节确实是决定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描写往往体现在细微之处,文章要能画龙点睛,最具表现力的描写就是文眼所在,也通常是一篇文章的精华所在。我喜欢用美食来比喻写作,作者就是厨师,文章是你炒出来的菜,事情是菜的主料、配料、调料,而描写就是展现你的刀工和火候的技艺,能否色、香、味俱全就看你的本事了。
如果你想提高自己,那么就让我们来练练基本功好了。这就是--描写。文无定法,如水无常形,只能大概其的说说,也许是老生常谈:该一笔带过大处勾勒的,寥寥数笔就能描绘出写作对象的主要特点和心理特征,表现出能清楚轮廓的事物的本质或者心理活动;关键的细节,则须精雕细刻至一丝一毫,通过细微逼真栩栩如生的刻画把描写的人或者物“站立”在读者眼前,笔触越细腻越好,如见其形、如闻其生、如嗅其味,如临其境,具体、鲜活,跃然纸上。但何时该,何时不该,这个时机的掌握,我说不好,只能凭个人的理解、悟性和对文字的把握程度了。
但我们可以通过总结前人的文章,学习一些写作的方法,把一些方法掌握了,打好了扎实的基本功,说不定就能捅破一层窗户纸,豁然开朗和明亮起来。在QQ上,限于时间、话头和篇幅,只是大概地说了说“五官感知”,没有详细解释,并布置了篇《雾》的文章。写出来的,我都看到了,也许是我解释的不够清楚,虽然部分达到了要求,但都是浅尝辄止,没有足够的挖掘和深入。都顾虑于整篇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的完整性,没有充分地展开。
我们的感官是我们感知世界的工具,也是我们阅读和写作的工具,通过感官(眼、耳、鼻、舌、口等)来接受外界的光、形、声、色、味、嗅、触等等,我们对一个或者多个事物就有了多重的感知,了于心,明于脑。那么,如果,我们在写作的时候,能够调动所拥有的词汇,把这一切描述出来,是否就会细腻、逼真呢,如果能够提炼出其中的精华,是否就能直指人心,生动、鲜明呢!其中,视觉和听觉是我们常用的,但你的描写是否足够充分和细致呢?
视、听、嗅、味、触如果都完全挖掘出来,熟练掌握,你就会发现你写事物的时候,会变得得心应手,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可感性。初期的时候,我们可以就每一个感官,一个片段一个片段的描述,充分挖掘自己写作的潜能,就每一种感觉进行分解、描摹,尽力尽量地去丰富联想、认真体会、详细描写。然后,各种感觉并用,把事物写的细腻而有层次,在平面的纸上展示立体的艺术。
多观察、多思考、多学习、多描写,我们的文字就会朝着有声有色、绘声绘色、活灵活现的方向发展。呵呵,基本说明白了吧。等你们掌握了,再进行下一种方法。就不再具体点评了。院子里的腊梅花开了,疏疏的、淡淡的、香香的,有一种精神和气节,下次就写写“腊梅”吧。《雾》再琢磨和充实一下。如果没有条件,就写个“桔子”,让我们大家在新年里都吉祥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