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一则批评性通报第2页
范文所及,恰恰属于后者,这是最需要引以为戒的典型事故。再次,从事故的经过和结果看:如果医生张×不给患者注射度冷丁,患者熬不住病痛,很有可能会提前(甚至连夜)赶往其他医院就诊,不至于造成严重后果。而张×却滥用麻醉剂,掩盖了病情,延误了治疗时间,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后果,这一教训也是十分深刻的。
从以上三方面审视,这是一起相当典型的医疗事故,具有普遍的教育意义与巨大的说服力,以此作为反面教材,必能产生非同寻常的教育与警示作用。
二、“述事”的简明性
所谓“述事”,即陈述基本事实,这是通报写作中首先要涉及的一项重要内容。事实的陈述应做到简练而明确(即所谓“简明性”)。
“简练”,本是所有公文在语言表达上的一个共同要求;而就通报的“述事”来讲,除了要求文字精练以外,在表达方式上则应该使用概述手法,决不宜像通讯报道那样展开详细叙述,更不能使用描写方法。范文所述医疗事故,由镇卫生院的夜诊写到市医院的手术,交待了事件的全部过程,倘若写成通讯会洋洋洒洒一大篇,而本文由于使用了概述手法,也不过是第一个自然段寥寥200余字的篇幅,便完整地交待了事故的原委。
不过,“简练”不等于“简陋”,如果一味求“简”,过于简单粗陋,就会“简”而不“明”,无法让人对所通报的事实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当然更难于让读者产生爱憎之情与明确的是非判断。因此,通报事实的陈述又不宜过简,“简”应以“明”为前提、为尺度。“明”,指“明确”,即明确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一些相关数据。 范文中三次提到“时间”(甚至能具体到几点几分);三次提到“地点”(患者住地以及两个医疗单位);“人物”,除患者外,又涉及到与事故的产生、挽救密切相关的两名医生;肇事的“原因”,在于医生张×的草率处理;事故的“经过”,即从夜诊到手术的全过程;“结果”,造成了较严重的医疗事故,最后在市医院的抢救中转危为安。此外,文中还涉及到能显示事故严重程度的三个相关数据:度冷丁的用量、被清除的腹脓液量以及输血量。这种相当完备的陈述,将整个事故的来龙去脉交待得一清二楚,即使下文不作评论,读者也能从中辨明是非并总结出深刻的教训来;虽然这段概述仅有200余字,却占了整篇通报40%的篇幅,在全文中的比重还是相当大的。在这里,“长”与“短”、“简”与“明”、“概括叙述”与“完备的叙述”等概念,辩证地、和谐完美地统一起来,此乃通报“述事”的至高境界。
三、“评析”的论断性
范文的第二段,凡四句话,可分为两个层次:前三句为第一层,是对事件的“分析评价”;末句为第二层,是制文机关的“处理意见”。
所谓“分析评价”,即作者对事件的认识;分析评价的目的,在于引导读者透过事实现象去认识事件的本质,从而准确把握通报的精神。范文的评析部分,包含了对事故“原因”与“影响”的分析(前二句)以及对事件“性质”的评价(第三句),不仅写得入情入理,切中了问题的要害,足以使得事故责任人口服心服,而且又斩钉截铁、简捷有力,便于读者把握要领、深受教育。
能有如此的表达效果,其诀窍在于突出了通报“评析”部分的“论断性”。“论”,即“推论”;“断”,即“判断”。它要求作者:应从通报事实中推断出有关结论,然后以“判断”的逻辑形式表达出来。“论断”不同于“论证”:“论证”,即论述、证明,它是普通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之一,即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与方法;“论断”则不然,其推演过程无需展示出来,即在表达形式上不作任何的推理与证明,是一种只“断”不“论”的议论方式。通报“评析”部分的论断性,不仅让文字表达简捷精辟、掷地有声,而且能有效地增强文章的庄重色彩。
四、“意见”的合理性
范文第二段的最后一句,是发文机关(即×市卫生局)对这起事故的“处理意见”。文章写道:
为了教育张×本人(按,处理的“目的”),经卫生局研究(按,处理的“法定程序”),决定给张×行政记过处分,扣发全年奖金,并在全市范围内通报批评(按,处理“决定”)。这句话首先以两个介宾短语“为了……”、“经……”作状语,分别从“目的”、“法定程序”两个角度,申明了处理决定的合理合法性;然后按照“行政处分——经济处罚——通报批评”的顺序,“由重而轻”地递次罗列出处理决定的全部内容。不仅在表达形式上给人以清晰的“层次感”,而且在表达内容上显示出合理适度的“分寸感”。
看来,该文的作者(市卫生 局)对政策的把握是颇为准确的:既然医生张×因失职而造成较为严重的医疗事故,那么,理当受到“行政处分”;为了教育本人、挽回影响并警示广大医务工作者,也很有必要在全市“通报批评”;即便是“经济处罚”也不为过分。试想,患者的经济损失与精神损害,应该由谁来负责任呢?可见,这种处理决定既是必要的,又是可行的,它以事实为依据,以政策为准绳,合情合理,恰如其分。
五、“要求”的针对性
范文的末段,是对受文者提出的要求与希望,它是集中体现通报意旨的一个部分,目的在于提醒受文者高度重视,汲取教训,改善服务,避免在今后的工作中出现类似原因造成的医疗事故。
通报的“要求”往往是一些原则性的指导意见,一般只需概括地提出,无需具体详尽地说明,篇幅不宜过长。不过,也不宜过于笼统。曾见到一则批评性通报的“要求”是这样写的:“希望大家引以为戒。”仅此一句,未免显得太笼统、太空泛了:从何处去“引”,又去“戒”什么呢?让人无法得其要领。
一般说来,“教训”的引出,来自于通报事件,因此,所提要求应有明确的“针对性”,即必须针对“具体事件”。从范文所述看,医生张×所肇事故的教训有二:其一,工作马虎就会严重失职;其二,滥用麻醉药品就会对患者造成危害。正是针对这两个问题,范文末 段分别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该段第一句为第一项要求,即“增强职工的责任感”;后两句为第二项要求,即“加强对麻醉药品的管理”。两项“要求”,与通报的事件在内涵与外延上均保持了高度一致,显示了极强的针对性。
六、“章法”的逻辑性
纵观范文全篇的三段文字,在章法安排上形成了下列逻辑层次:
陈述事实(第一段)——分析评价(第二段)——处理意见(第二段)——希望要求(第三段)
这便是批评性通报所惯用的典型“构文程式”。
第一段对事实的陈述,是全文的基础,也是为第二段的分析评价所做的铺垫;第二段明确指出事故的原因、性质与教训,既为“处理意见”提供了理论依据,又为第三段的“希望要求”作了铺垫。而全文的主旨则是通过二、三两段显示出来的,它恰恰被置于做过充分铺垫之后的重心地位,从而表现得异常集中而突出。况且,层层铺垫,层层推进,也让主旨渐趋明朗且步步深化,并扎根在分外牢*的基础之上。
古人云:“文者,顺理而成章之谓也。”(《朱子全书·论语》)范文的写作,顺应条理自成章法,显示出十分严谨的逻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