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规行文不当数例(下)
上下文关照不当
法规语言中,上下文关照不当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说了上文没下文,二是上下文不协调甚至相抵触。
例18.《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七十五条:“如果合同被宣告无效,而在宣告无效后一段合理时间内,买方已以合理方式购买替代货物,或者卖方已以合理方式把货物转卖,则要求损害赔偿的一方可以取得合同价格和替代货物交易价格之间的差额以及按照第七十四条规定可以取得的任何其它损害赔偿。”
假设部分讲了买方购买替代货物和卖方转卖货物两种情况,而结论部分只涉及到购买替代货物该如何赔偿,上下文有失关照。另,本例中“价格之间的差额”,究竟是正是负也应予以明确。建议修改成“……买方已以合理方式购买替代货物,且替代货物交易价格高于合同价格,或者卖方已以合理方式把货物转卖,且转卖价格低于合同价格,则要求损害赔偿的一方可以取得合同价格和替代货物交易价格之间或者合同价格和货物转卖价格之间的差额以及按照……”。
例19.《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八十五条:“如果买方推迟收取货物,或在支付价款和交付货物应同时履行时,买方没有支付价款,而卖方仍拥有这些货物或仍能控制这些货物的处置权,卖方必须按情况采取合理措施,以保全货物。他有权保有这些货物,直至买方把他所付的合理费用偿还给他为止。”
假设部分讲了“推迟收取货物”和“没有支付价款”两种情况,而结论中“直至把他所付的合理费用偿还给他为止”,仅涉及到“推迟收取货物”这一种情况,“没有支付价款”的问题却没有说法,上下文关照欠周。
例20.《行政复议条例》第四十五条:“……复议决定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一)申请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的姓名):……”
本例在列举了“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后,仅以“法定代表人”与“法人”相照应,“其他组织”则没了下文。《民诉法》等法律、法规都是以法定代表人与法人相对应,以主要负责人与其他组织相对应,最高人民法院在有关司法解释中更是明确规定,不具备法人资格的其他组织,以其主要负责人为代表人。据此,建议修改成“……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
例21.《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十八条:“……监事会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资产负债比例、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等情况以及高级管理人员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章程的行为和损害银行利益的行为进行监督。”
“资产质量”、“负债比例”、“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等等都是性质未定的中性情况,而“高级管理人员违反法律……的行为和损害银行利益的行为”则是性质已定的反面情况,本例将其并列作为“监督”的对象,有失协调。建议修改成“……以及高级管理人员与公司利益有关的行为进行监督”。
例22.《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办法》第三十五条:“完成科技成果的单位或者个人窃取他人的科技成果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直接责任人员行政处分。”
情况下,单位违法由其上级主管机关进行处理,一般个人则由其所在单位负责处理。由此可见,本例“其所在单位”和“上级主管机关”二者的排列顺序,与“单位”和“个人”二者的排列顺序,彼此间不相协调。建议修改成“完成科技成果的个人或者单位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