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招让的事迹演讲别具一格
事迹演讲的兴起,极大地丰富了演讲的内涵,增强了演讲的社会作用,但毋庸置疑的是,往往不少的事迹演讲表现的都是人物作为先进人物的共性,而忽视其性格的丰富多样性,这就使得事迹演讲雷同化,类型化。似曾相识的人物,事件,老调重弹的观点,程式化的篇章,势必倒人胃口,使事迹演讲达不到感染人、激励人、教育人的目的。那么,如何才能使你的事迹演讲别具一格呢?第一招 巧选素材角度,捕捉典型细节
如能把那些称得上“事迹”的独特经历挖掘出来固然很好,可毕竟独特经历是可遇而不可求,要想在人物众多看似平凡普通的事迹中,挖掘出人物的独特之处,就需要巧定素材角度,捕捉典型细节,在细节上体现出不同的情景、外貌、动作、心理等等,这样就能真实地写出富有个性的 “这一个”了。
人们熟视无睹的阳光,对他来说却很珍贵,长年起早摸黑的井下生活使他无法像常人那样享有阳光,他的脸上黑平乎的,缺少血色。这天,他终于有空坐在阳光下,尽管冬天的太阳并不温暖。他脱下煤迹斑斑的棉衣,光着上身晒太阳,用身体吮吸寒嗖嗖的冬日之光。我看到,煤粉已钻进了他的肌肤,每个汗毛孔都是鸟黑的!这个给千家万户送去光明的人,原来竟如此缺少阳光,浑身都是黑的啊。
这是一篇写煤矿工人的演讲,演讲者没有像大多数人那样,去选取人物作为煤矿工人手持钻机在煤井里挖煤、采煤这一常见的镜头,而是另辟蹊径选择他在井上的一幕,“他脱下煤迹斑斑的棉衣,光着上身晒太阳,用身体吮吸寒嗖嗖的冬日之光。”在大冬天却要光着上身晒太阳,这不同寻常的举止就像一个特写镜头,定格在了听众的心里,带给大家心灵的震撼,当再听到“煤粉已钻进了他的肌肤,每个汗毛孔都是鸟黑的!”这一独特的细节时,所有在场的听众无不与演讲者发生共鸣“这个给千家万户送去光明的人,原来竟如此缺少阳光,浑身都是黑的啊。”显然,这独特的典型细节在情感上深深地打动了大家,每个人心灵都经历了一次独特的洗礼,感受到了特别“阳光”的温暖。
第二招 巧选叙述角度,再现真实一幕
选择好先进人物的素材后,还要选择合适的叙述角度,同样的素材但角度选择巧妙了,也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使人物形象更鲜明。张屹、刘铁宏的演讲《军装是一面旗帜》,就避开了大家习惯采用的第三人称的叙述角度,而是从被抢救的幼女的视角选用第一人称的叙述角度,把军人如何将从地震废墟中抢救幼女的“真事”艺术地表现出来的:
……我睁眼一看,顿时被这凄惨景象吓呆了:闷热的空气夹杂着呛人的尘土,眼前熟悉的高楼早已不见踪影,到处是撕人心肺的呼救声。我被一堆瓦砾紧紧地压着,动弹不了,我惊恐地呼喊着:“妈妈!妈妈!”我慌乱中伸出小手在不停地乱抓,多么希望能抓住妈妈温暖的手……忽然,我的眼前闪现了一簇绿色……“解放军叔叔!”只见那眼熟的军装已被血水、汗水和泥水浸透,两只手已经磨得血肉模糊,眼睛也被扎伤了,可他硬是摸索着,顺着我的呼叫声,一步步地爬了过来,从死神的魔爪里把我夺回到绿色的怀抱中。
演讲者以“我”的视角有声有色地再现了那惊心动魄的一幕,因为“我”就是被抢救的幼女,所以可直接写出亲眼所见亲身所感,这样在艺术上达到了事迹演讲的真实性要求,让人觉得可信,可感,使人甘愿投入其中而不是游离其外。
第三招 巧选典型场面,突出事迹亮点
场面描写实际上就是事情发生过程中人物活动的画面描写,它可以包括环境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神态等各方面的细节描写。事迹演讲生动与否,往往取决于场面的描写。一般来说,事迹演讲在组材时大多会采用点面结合的写法,以概括的事迹为面,以具体的事例为点,要想更好地突出人物形象,就需要精心“打造”处于主导地位的具体事例,如能选好最能反映人物品质的典型场面来写,往往更能凸现人物亮点。
刀,把明晃晃的三角刮刀已经逼近了刘玲英的眼睛,穷凶极恶的歹徒丧心病狂的 嚎叫:“你交不交钥匙?不交就让你变成瞎子。”面对威吓, 刘玲英毫不 畏惧,回答的是三个字:“不知道!”凶手手中的刺刀刺进了刘玲英的眼睛。可刘玲英回答的仍是三个字:“不知道!”歹徒用三角刮刀在刘玲英的身上,脸上 捅了二十多刀,鲜血染红了地面,刘玲英还是那三个字:“不--知——道!”朋友们,这就是我们的英雄,面对凶暴脸不改色心不跳,用 生命和鲜血捍卫着人民的财产。在这里我要用我全部的热情来赞一昂赞这位女豪杰,女英雄!
演讲者在宣讲银行系统模范刘玲英时,一开头就采用了场面描写的方法,浮现在听众面前的是一幅气氛紧张的画面,可就是在这令人恐怖的场面中,一位弱小的女子却不毫不畏惧,“不知道”简单的三个字,却是掷地有声,将英雄的行为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英雄的闪光点表现得光彩四溢,也很富于层次,而且,演讲者还突出了言语细节的变化,最后回答的“不--知——道!”,夸张地了运用重音、和停顿,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