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讲话稿可听性的写作要求
讲话稿与其他事务文书的最大区别在于,它是以声音 为媒介,通过讲话者的“说”与听众的“听”来完成的,因此,讲话稿的接受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听讲者被讲话者所吸引的程度,故而,讲 话稿的可听性始终是评价讲话稿优劣的一个重要标准。如何才能使讲话稿更具可听性?笔者仅从讲话稿的写作要求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请方 家指教。
一、 心中有听众
讲话稿是作用于听觉的,与视觉语言不一样。因此,作为讲话者,必须做到心中有听众。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两点:
1. 主题要切合现实,具有可听性。确定主题,是讲话者应该首先考虑的因素,所谓“现实”,就是要求讲话稿的主题要与当时的场合、实际情况保持一致。若一篇讲话稿的主题 不具有现实性,尽管讲话人口若悬河讲了许多,结果还是会给人以“言而无物”之感。因此,一篇优秀讲话稿的主题既要鲜明,又要贴近现实 ,充分考虑受众的特点,比如:年龄、职业、文化背景等。讲话稿主题的鲜明性与现实性,能够对受众产生听觉上的冲击,使他们产生心理上的 认同感,同时也拉近了讲话人与受众之间的距离。例如吴官正欢迎曼彻斯特市代表团的讲话,这是一篇迎宾辞,到访的是英国客人,中英两国 在历史文化与现实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异,讲话人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首先用一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表达了东道主对英国来宾的欢迎,继而又从中英两国的文化、国情等现实情况出发,阐述了两国合作的必要性。
2. 风格要符合听众口味,要通俗化。 所谓通俗化,就是文字要浅显易懂,适合一般人的接受水平。讲话是一项综合性、群众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是讲话人和听众之间思想感情和知 识信息的交流过程,然而,听众的素质有高有低,听众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讲话稿不论是在内容方面,还是在语言方面都要符合听众的 口味,注重语言文字的通俗化。这主要表现在用句要短,修饰语要少;深奥的文言句子和倒装句要避免使用;少用专业语言,多用群众性的语 言;不使用半文半白的语句,忌口语化;有文采,但不文言化等。以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为例,这篇讲话稿写于1941年,当时在场听众 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都相对较低,所以通俗化就成为了这篇讲话稿的主旋律。整篇讲话稿语句朴实,易于理解,并且还运用了许多通俗易懂 、群众性很强的俗语,例如:“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象”等,特别是“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语言形象,说理性强。既容易让干部群众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又为他们今后的努力指明了方向。正因为《改造我们的学习》语言精 炼有力,群众性和实用性都很强,所以成为了当时家喻户晓的讲话名篇,同时也对当时党内学风的转变起到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
二、处理好三种关系
1. 权威与平易。
一篇好的讲话稿,总是权威性和平易性相结合的产物。领导和专家的讲话,具有很强的权威性,这种权威性与讲话者的身份、地位相吻合 。权威性可以使讲话者鲜明、有力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且对听众也能起到号召的作用。但如果在讲话中,处处炫耀自己的身份与地位,总是 以高人一等的姿态发号施令,不注意语言的合理和措辞的恰当,就会与听众拉开距离,失去亲切感,阻碍双方情感和思想上的沟通,起不到应 有的教育和引导作用。如果讲话人能坦率、诚挚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态度谦虚,平易近人,就会与听众形成一种互动,大大缩短与听众之间的 距离。在自然而亲切的氛围中阐述自己的思想,听众就更容易接受。因此,讲话稿不仅要讲政策讲道理,还要善于把政策、道理渗透到亲切、 平易的语言中去。
2. 庄重与幽默。
所谓庄重,就是要求讲话稿的语言不能随便、不能轻浮。讲话稿是讲话人在公众场合所使用的一种事务文书,所以,讲话稿必须注意其庄 重性,不可漫谈、闲扯,要严肃认真。庄重既体现了讲话者对所讲内容的重视,又体现了讲话者对听众的尊重,同时,也可以引起听众对所讲内 容的关注。所谓幽默,就是要求讲话稿既要言辞有趣,又要意味深长。幽默是一个人知识与智慧的凝聚,也是讲话人吸引受众眼球与听力的一 种好方法,它能够增强语言的美感,使讲话富有朝气与活力。因此,庄重与幽默的巧妙结合,应是讲话者着重考虑的问题。语言学家张志公在 一次演讲比赛的闭幕讲话中,谈到演讲的定义时,他说:“演讲是科学,演讲是艺术,演讲是武器。什么是科学?科学是对客观事物的规律的 认识”,谈到对听众的称呼时,他说:“我很想改变一下称呼,但又担心有倚老卖老之嫌,可是感情使我不能顾及这个责备,我把‘亲爱的青 年朋友’改称‘亲爱的孩子们’!”庄重与幽默并举,增添了讲话的号召力和感染力。
3. 深入与浅出。
讲话者发表讲话的目的,就是要通过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