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评传
(一)评传的定义和特点
1.评传的定义
评传是传记的一种,它在记述传主生平事迹的同时,对其思想、生活、业绩、贡献及功过得失进行评议,力求对传主的功过是非做出公正的评价。
多数评传都是作于传主去世之后,有些“盖棺论定”的意思。有些名人的评传,篇幅很长,要印成专著出版。也有些短篇评传,文字不多,但内容丰富,评价准确,如谢泳的《罗隆基评传》等。
评传的作用在于对历史人物或已经离世的重要人物的功过、价值作出认定,以引导读者明辨是非。所以它既可以写正面人物,也可以写反面人物。
2.评传的特点
(1)评议性
与一般的传记相比,评传的突出特点在于一个“评”字。评传不仅要像一般传记一样叙述传主的生平事迹,还要按照一定的是非标准和尺度对传主作出评议。
(2)学术性
相当多的评传的传主是伟人、名人、专家、学者,评传不仅要在史学方面体现一定的学术性,还必然体现某一特定专业的学术性。一个不懂医学的人,不可能为一个医学家作评传;一个不懂得文学的人,也不可能作好一个文学家的评传。从这个角度看,评传作者本人,也必须是一个具有深厚学术修养的学者。
(3)公正性
评传的评价要客观公正,不能凭个人好恶从事,不能先入为主不顾事实,不能以偏概全失之片面。
(二)评传的写作
1.在叙述事实的基础上夹叙夹议
评传仍然是记叙文,不是学术论文,所以评传的大部分篇幅还是用来叙述事实,在此基础上进行评议。通常,叙事和议论不是决然分开的,往往是叙中有议,议中有叙。这种写法自古有之,唐代大作家韩愈的《张中丞传后叙》,就是一篇夹叙夹议的评传,可供我们学习参考。
2.注意传主不同时期的思想变化
传主的一生,其思想和精神境界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有一段时间的积极奋进,也会有一段时间的苦闷消沉;有一段时间的清醒,也会有一段时间的蒙昧。即使是鲁迅先生,也曾经信仰过进化论,后期才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反过来说,在近代史上声名狼藉的杨度,后来却成为共产党员。对此,评传作者必须分阶段予以表达、评议,切不可认定一端,简单武断。
3.兼顾事迹、成就、性情多个方面
评传除记述传主的事迹、成就,对其作出必要的评价之外,也应注意对其性格特征、情感生活、人格魅力等方面的刻画,努力塑造出一个有血有肉、鲜明饱满的人物形象。
【 例 文 】
石评梅评传
夜晚的天空,有时繁星满布,好像黑丝绒上嵌着密密麻麻闪光的宝石;有时却疏疏落落,缀连无多,剩下人们最常见最熟悉的星座。但星球世界确有大大小小的成员,每颗星球都有自己的光芒。
20年代我国的文坛,曾出现过一个才华闪烁而短命的女作家。她虽然长期不见书传,但翻翻20年代的一些报刊杂志,有个名字——评梅女士(或波微)会时常跳入眼底。她的整个作品以追求真理、光明和爱情为主题,感伤色彩浓重,具有浪漫主义风格。到过北京陶然亭的人们一定还记得那里并排着的两个墓碑,下面长眠着的就是评梅和她的爱人——高君宇。他们的爱情是久久流传的佳话。
高君宇是中共北方早期的领导人,也是一位诗人。评梅和他很友好,他对评梅有火一般的恋情,但她却迟疑不定,难下决心。待到高因得不到她的爱,肺病日益严重,于1925年3月悲伤而死,她才大梦觉醒,深感失去了一棵无比珍贵的心,悔恨无已,从而毅然把自己的赤心送给了君宇。有这么一个故事——
君宇去西山游玩采了一片红叶寄与评梅,上面写着“满山秋色关不住,一片红叶寄相思”。可评梅还下不定决心承受这样的热情,于是在红叶反面写了一行字“枯萎的花篮不敢承受这鲜红的叶儿”,寄回去了……在君宇逝世后,她去整理高箱子里的信,又发现了那片叶子,墨泽依在,但已枯干。看见叶子,评梅心如刀割:“红叶纵然能去了又来,但是他呢?是永远不能回来了!”她收讫了这志恨千古的红叶,让它永远地陪伴自己……
评梅把年仅29岁的高君宇的骸骨送到陶然亭,埋葬在他生前选定的锦秋墩下,用白石砌成长方形墓,正中竖了一座尖锥形的四角石碑。
从此,在乱坟零落,荒寒萧瑟的陶然亭边,无论风晴雨雪,常常能看到她的身影。她的泪水浇绿了手植在墓旁的翠柏青松。
这样哭了三年,她的泪干了。这出悲剧的主人公于1928年7月30日因脑膜炎绝症,急急追踪而逝。在长寿寺停柩一年后,朋友们和一些学生送她的骸骨到高君宇旁殡葬。这天——1929年10月2日,赶来送葬的还有许多相识和不相识的人。朋友们在她的墓石上勒下“春风青冢”四个篆字。
——天空不留痕迹,鸟儿已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