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村史
(一)村史的定义、作用、特点
1.村史的定义
村史是以村庄为单位记述其发展演变情况的史志性文体。村史所记录的内容包括地理环境、政治经济、文化状况等各方面的历史性的重要事件、重要人物。
2.村史的作用
(1)为一个村庄的形成、演变留下真实记录
一个村庄的历史总会在老人们的口头上流传,譬如老人们会说:×朝×代,一家来自××省的×姓逃难人家来到××河湾,见这里无人定居,且土地肥沃、气候宜人,就在这里开荒种地,居住下来。后来,又有一些逃难的人家也来到这里定居下来,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个村庄……×年,村里出了一个秀才,发迹后在村里建了一个祠堂,这就是×家祠堂的由来……等等。这些口头流传的村史,总能引起村里后人的兴趣。但是,口头流传毕竟有含混不清、以讹传讹的情况,不如书面记录固定、可靠。于是一些有文化的村人将有关事实搜集整理之后,写成文字记录保存,或请外人帮助撰写,这样,就形成了村史。
(2)弘扬传统美德,增强乡土情谊
村史会记录该村一些优秀人物的优秀事迹,会记录表彰一些品德高尚的人物和事件,这些都会对后人产生积极的影响。此外,人们对故乡的亲情也是建立在对故乡深入了解的基础之上的,在这方面,村史可以增强人们的乡土情谊。
(3)为地方志的编纂提供资料
村史所记载的事实,是地方志编纂时重要的材料来源。所以,应该提倡为重要的村庄撰写村史,以留下宝贵的历史资料。
3.村史的特点
(1)以社区为单位
和厂史以工厂为单位、校史以学校为单位不同,村史是以一个特定的社会区域——村庄为单位组织编写的。这个村庄的地理位置、姓氏家族、政治经济、文化状况等,是其主要表达内容。
(2)以时间为脉络
村庄一般规模不大,其历史通常不会呈现纵横交织的复杂状态。所以,编写村史,以时间为主要脉络,将各个时期的主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编织在时间的链条上即可清楚表达。当然,具体写作中也要注意纵横结合的灵活处理。
(3)以传统为主题
每个村庄,总会有自己的传统特色和传统信念,这往往成为村史的重点表现内容,我们可以视其为文章主题。例如,本节后所附例文《渭阳村史和人才》,就是以“抗击倭寇”、“参加革命”为文章主题的。
(二)村史的写作
村史的写作,应根据自身的历史特点和资料情况来展开构思,拟定提纲,具体写作策略不可一概而论。这里仅就其应涉及的主要内容作些提示,仅供参考。
1.村落的形成及名称的由来
如果有可能,要将村落形成的基本情况加以介绍。包括什么时代由于什么原因,最早的本村住户如何来到这里开始定居,村落的名称是怎么来的,等等。
2.地理位置及所属行政区划
要介绍村落所处的位置以及所属的行政区划,如有迁移和隶属关系的变化,要一一写明。
3.主要宗族
单一宗族的村庄比较容易表达,但也要涉及始祖姓名及业绩、世代蝉联情况、历代重要人物等。有着多姓宗族的村庄,要分别列出不同姓氏宗族的基本情况。
4.政治经济状况
包括历代的政治事件和政治人物,农业、林业、牧业、副业、渔业等方面的发展和现状。如有村办工业、名优特产等,当然更是重点表达内容。
5.交通状况
包括陆路、水路等交通条件等。
6.重要事件
包括曾经发生的任何重要事件,如参加革命、实施改革、建立企业等,也包括经受的灾害。
7.重要人物
介绍村里做出突出贡献或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及其事迹。
8.其他有必要记录的事情
如有其他有必要记入村史的事情,也可适当写入。
【 例 文 】
渭阳村史与人才
渭阳村(古时叫围山、围庄、渭庄),它位于西天尾镇东北部,离涵江8公里,离莆田10公里,离西天尾3公里。
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始祖黄宗成公,因抗倭来莆定居于围庄,即今渭阳村。
渭阳村一直属莆田县管辖。宋代属武化乡兴教里。元代属万贤里。明、清两代属万贤里山兜。民国时期设保甲制度,渭阳设尾厝、半山、石牌兜三个保,以后合并为一保,称渭阳保。新中国成立后,莆田县废除了保甲制度,建立区乡制度。1951年渭阳属第四区通济乡,1956年属紫霞乡。1957年12月,撤区建乡,实行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建制,渭阳村属西天尾乡管辖,称渭阳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10月,又撤乡镇建制,成立人民公社,渭阳村属涵江人民公社管辖。称渭阳生产大队,下设生产队。1961年改属西天尾公社管辖,保持原大队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