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财政局支持三村建设纪实
“三村建设”新亮点实现“四变”展新貌
——市财政局支持达县大堰乡双井、卢岗村“三村建设”纪实
达县大堰乡双井、卢岗村距达州中心城市仅22公里,但由于铁山相隔,经济相对落后。近年来,市财政局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结对帮扶后,以“三村建设”为载体,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双井卢岗,因此变了新样。
走进双井卢岗村,一幅生动的画卷展现在眼前:一边是平坦整洁、四通八达的水泥道路,一边是碧波涟涟、两岸绿树成荫的穿村河道;一边是错落有致、略施粉黛的农家新居,一边是新修的蔬菜大棚、过河石桥,散发着勃勃生机。信步村间,处处涌动着新农村建设热潮,昔日“抱着金饭碗受穷”的经济薄弱村,如今成为令人瞩目的市财政局“三村建设”示范村、全市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示范村、“一村一品”示范村、无公害蔬菜基地村。这巨大的变化是在市财政局帮扶下,“三村建设”在双井卢岗绽放的幸福之花。
人变:新班子队伍让群众从“要我建”到“我要建”
来到村内,正在修建花台的王茂仁一见到我们,就快言快语地说:“我们村能够有这么大的变化,主要是党员干部们带了好头,群众参与的热情才很高!”接着,他立即停下手中的活儿,主动当起了义务解说员:“以前在种养上吃过亏,干部要想动员做什么,发展什么,我们根本不相信!”。说到这里他有些不好意思,“但自从实施公推直选后,我们选出的人,能代表我们意愿,有能力,我们就相信!去年还选派了一名大学生到村上担任村官呢!”。市财政局第四党支部与新的村两委结成对子,协助解决部分资金,加强村级阵地建设,新建了村支部、村委会办公楼。村两委通过多方调查和分析,认为蔬菜产业是主导产业,但发展首先要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调动农民积极性,增强主动性。市财政局第四支部党员与村党员干部一道,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和家庭恳谈会、院坝会,利用广播、板报、标语广泛宣传,深入发动,党员干部进农户一家一家的劝,一户一户的动员,并组织村民代表外出考察学习。通过深入细致的宣传发动,广大村民认识到必须乘以“三村建设”为载体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东风,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村民观念发生了巨大转变,思想灵通后,村民发展的愿望更加强烈。除了对自家房屋、院坝进行美化亮化外,还主动捐款捐物、出工筹劳修水泥村道、过河桥梁等。过河桥要占村民王之福家花大钱才建好的鱼塘,他二话没说,不但将鱼塘一角拆了,还主动捐款,积极投工投劳参与修路。在市财政局帮助下,两村之间修通了过河桥,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出行,而且把分河而居的双井、卢岗两村联在一起,群众强烈要求后取名为“惠民桥”。仅在农村人居环境改造中,群众自发投入人均达300元以上。“我们的家园自己建,建好了也是自己享受,况且政府还给了我们很大支持,我们愿意!”、“现在我们过上了城里人生活,以前想也不敢想啊!”、“市财政局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资金和政策上的帮扶,更重要的是送来了党和政府的温暖,还给了我们精神食粮。”村民你一言我一语的说。
村变:民主法治让村庄从脏乱差到洁净美
“生产上去了,村容村貌也不能落后啊!”。村“两委”认为:没有一个优美的环境,新农村建设成果就没有得到完全体现。通过实现村务公开、党务公开和财务公开、大事公决,健全村民议事规则,用“一事一议”的办法动员全村人民,按照“一路二水三能源”的思路,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彻底改善村容村貌。卢岗村沿山沟至村委会长达5.1公里,涉及406户1522人,在市财政局帮助下,村民们积极筹资出劳,硬化了长5.1公里、宽3.5米的公路,结束了祖祖辈辈出行均靠肩挑背磨的历史,村民们激动地将这条公路称为“出路”。近两年,两村硬化便民路33.5公里,新建堰塘3口、维修15口,改井100口,建沼气池200口。双井村安装了2吋供水管道,解决了360户1500余人的人畜饮水问题;突出适用、舒适、健康、美观、协调的村庄布局,双井村在核心区规划了1个200户的村民集中点,将集中建房59户,改造民房28户60间,美化居民点房屋600间,硬化院坝95个,修建花台400个,改水改厨改厕改圈262户。
“新建了300平方的两委办公室和支部活动室,修建了1000多平方的农民休闲广场,还有合作医疗站,小娃儿能在本村上幼儿园了,刮风下雨不再怕了,现在我们各个方面都方便多了!”
“每个社都实现了通路、通水、通电、通闭路电视,我还看到电视上锦涛总书记说要再提高新农合的标准啦。”
“现在正在争取加固整治我们的大堰河,今后我们要成为达州大城市的‘菜篮子’和‘后花园’呢!”
“我们队的程才川新修了三层楼房,还准备安装电梯呢,洋气了哟!”
村民们你一句我一句争先恐后地说着,满是自豪和幸福。
业变:人才科技让产业从传统到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