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支持教育脱贫方案范本
下面是我们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政府支持教育脱贫方案范本,请大家参阅!
为贯彻落实《中共xx省委 xx省人民政府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xx发〔xx〕x号)、《中共xx县委 xx县人民政府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x发〔xx〕x号)精神,确保教育扶贫工作有效开展,在执行国家、省学生资助政策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目标
(一)范围对象
教育扶贫以我县薄弱偏远乡镇为主战场。对象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的薄弱学校和各级各类教育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
(二)目标任务
教育是解决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从xx年起,按照定点、定向的原则,对接贫困乡村学前教育、义务教育的薄弱学校和各级各类教育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努力构建到校、到人的教育扶贫体系,落实多元扶持与资助政策,从根本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优先扩大贫困乡镇优质教育资源,优先改善贫困乡镇学校办学条件,确保贫困乡镇教育发展主要指标接近或达到全县平均水平。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对建档立卡的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杂费,建立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完善各类教育资助方式,实现贫困学生资助全覆盖,确保贫困家庭子女都能公平接受高质量教育。
到2018年,幼儿园实现基本覆盖,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85%;义务教育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生活设施设备和教学仪器设备配备任务全面完成,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以上;普通高中办学条件基本达到国家颁布的普通高中学校校舍建设标准,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5%;未能升入普通高中和高校的贫困家庭适龄学生都能进入职业院校学习,或接受不低于半年的职业技能培训,拥有一技之长。
到2020年,幼儿园实现全覆盖,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0%;义务教育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义务教育管理水平和办学质量有较大提高,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7%;普通高中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办学质量水平进一步提高,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8%以上,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xx北电子信息工程学校、xx市医药科技工程学校以及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的基础能力满足贫困乡镇技能人才培训需要。
二、重点工作
(一)实施精准资助计划,保障贫困家庭学生顺利就学并完成学业。
1.落实学前教育资助政策。对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在园幼儿予以资助,落实国家学前一年教育资助政策,资助对象为经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审批设立的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学前一年在园儿童中10%的家庭经济困难儿童,每生每年600元,用于在园幼儿生活补助。
2.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严格落实“两免一补”(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政策,对建档立卡的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寄宿学生补助生活费,小学每生每年1000元、初中每生每年1250元。
3.多举措保障高中入学就读。对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普通高中学生补助国家助学金,平均每生每年2000元;按国家规定,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教育资助项目,根据品学兼优和贫困条件在全县高中学生中按省级分配名额评选发放,资助标准每生每年2000元。
4.多种资助保障中职学生完成学业。对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中职学生实施免学费和助学金政策,对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年级在校涉农专业学生和非涉农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中职国家助学金,平均每生每年2000元;对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三年级在校生中所有农村(含县镇)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费。大力实施“雨露计划”,对贫困家庭子女在中、高等职业院校就读的实施资金补助,每人每年3000元。
5.优化服务确保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生源地助学贷款优先办理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学生申请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对因死亡、失踪、丧失劳动能力、家庭遭遇重大自然灾害、家庭成员患有重大疾病以及经济收入特别低确实无法按期偿还贷款的借款学生,由县教育局和经办国家开发银行启动还款救助机制。同步落实贫困生助学贷款政策和普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入学资助项目。普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入学资助项目,按上级分配名额与资金根据贫困条件评选发放,考入省内高校学生每生500元,考入省外高校学生每生1000元,用于解决贫困生到校的路费和短期生活费用。
(二)实施均衡发展计划,努力扩大贫困家庭学生公平接受教育的机会。
6.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建设,积极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依托小学新建、改扩建幼儿园,加强配套园建设,多渠道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构建完备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学前教育普及程度和保教质量。
7.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加大对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的财政投入力度,支持和帮助农村小学、初中加强教学用房和学生生活用房等附属设施建设,加强图书、教学仪器设备、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器材配备,改善寄宿条件。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提升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水平,缩小义务教育校际间和城乡间差距。在“两为主”、“三一样”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政策,确保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加大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切实关注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8.加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运转经费保障。在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基础上,对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按照寄宿生年生均200元标准增加公用经费补助,切实解决寄宿制学校运转困难。对农村地区不足100人的规模较小学校按100人核定公用经费,保障农村儿童就近入学。加强县域内公用经费统筹,向条件薄弱的寄宿制学校和小规模学校倾斜,提高其经费保障水平。
9.提高特殊教育普及水平。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重点支持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建立乡镇特殊资源教室,加大康复器材等设备设施的投入。提高特殊教育学校和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公用经费保障水平,xx年起,按每生每年6000元标准补助公用经费,认真落实残疾学生资助政策,切实保障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10.改善农村普通高中办学条件。实施农村普通高中改造计划,支持普通高中校舍改扩建、体育场建设、图书采购、仪器设备购置,帮助其改善办学条件,使这些学校的教学、实验及学生生活设施基本达到国家颁布的普通高中学校校舍建设标准。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提高办学质量。
11.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根据实际情况,支持薄弱学校新建学生机房、教师电子备课室、录播室等功能教室,进一步巩固提升“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成果,通过在线课堂项目帮助偏远农村教学点开齐开足课程,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并利用国家和省基础教育资源平台,指导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学生注册和使用免费教育资源。在实现校园网络全覆盖的基础上,帮助薄弱学校优化网络环境,提升学校数字化应用水平。继续加强教育技术应用与管理培训指导,通过各级培训、示范引领与交流、技能考核等,进一步提升教师教育技术应用与管理培水平,计划xx年暑期全员达标,xx年进行提升培训。
(三)实施质量提升计划,不断提高贫困地区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
12.构建乡村教师补充长效机制。全面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建立完善省级统筹乡村教师补充机制。完善中小学教师招聘“省考、县管”办法,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教师“特岗计划”,加大偏远乡镇村小和教学点的教师补充力度,确保中小学校开足开齐国家规定课程。
13.完善乡村教师多渠道培训体系。组织实施“国培计划”和“省培计划”,集中支持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加强对农村音体美专兼职教师的培训。启动实施“夕阳红”支教计划,每年招募一批城镇退休的特级教师、高级教师和其他行业专家到乡村学校支教。
14.推动城乡教师合理流动。对全县教师实行“无校籍管理”和“县管校聘”制度,及时调整义务教育学校编制配备和岗位设置,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乡村学校特别是村小、教学点流动,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城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驻点支教,改善农村学校师资结构性短缺及整体水平偏低的状况。
15.不断提高保障乡村教师待遇。全面实施乡镇工作补贴制度,优秀教师评选、教师表彰奖励指标分配向偏远乡镇贫困地区教师倾斜。积极争取并优先支持贫困地区实施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统筹解决农村教师住房问题。
16.充分发挥人才储备中心帮扶作用。人才储备中心统筹使用全县优秀教育人才,实施支持农村计划,以走教、兼职、送教或辅导的方式,支援农村薄弱地区学校教育教学,支援相对资源缺口学校,帮助和指导学校开展相关的特色教育活动。
17.以学区建设龙头促进均衡发展。全县根据各乡镇中心校、县直学校所在位置和教育发展的实际水平,按照以城带乡、以强带弱,强弱组合、整体均衡的原则,把全县32个中心校组建成8个学区,每4个中心校组成一个学区。“学区”是校际之间以平等互助为原则形成的教育教学共同体,大力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优质化、品牌化建设,实现优质品牌学校学区全覆盖,形成学区内各校互联互通、合作共赢、抱团发展新格局,最终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全县教育均衡化”的发展目标。
(四)实施职业培训计划,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18.巩固扩大县职业学校办学规模,加强职教园区建设,加快创建省级示范特色学校。推进职业教育资源和职教招生计划向贫困村、贫困家庭倾斜。加大贫困村学生职业技能培训覆盖面,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使贫困家庭学生尽快掌握专业技能,提高脱贫致富能力。
19.全面提升职业教育办学层次,加强涉农专业建设和成人教育统筹,扩大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培训覆盖面。围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结合农时重点抓好良种良法推广、病虫草鼠害防治、农业设施应用与管理、防灾减灾、安全生产等农村实用技术的培训,引导广大群众学科技、用科技,提高农业效益,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面向农村初高中回乡毕业生和青壮年,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增加服务“三农”能力,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培训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村劳动力。
(五)实施招生专项计划,为偏远贫困乡镇学子入学提供“绿色通道”。
20.落实贫困地区招生专项计划。继续落实并组织实施教育部直属高校和其他自主招生试点高校面向贫困地区单独招生的“高校专项计划”,省属重点高校面向农村地区定向招生的“地方专项计划”。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畅通贫困地区和农村学子纵向流通渠道。我县省市普通示范高中在招生录取方面对贫困地区学生给予一定的倾斜。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县教育局应成立教育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确保工作落实到位。各相关单位要加强沟通协调,明确任务分工,密切配合、形成合力,促进教育扶贫工作有效开展。
(二)强化资金投入、保障工作开展。县财政要加强对教育扶贫经费的投入与管理,逐步建立以政府、企业、个人共同投入的多元投入机制,及时安排拨付和教育扶贫各项补助金,为推进教育精准扶贫提供资金保障。
(三)加强调研摸底,强化精准扶贫。各乡镇要认真调研、摸清教育扶贫对象,建立信息台账。建好贫困家庭与贫困生的资料数据库、贫困家庭劳动力数据库,在全县范围内的每一个贫困村、每一所学校都要有贫困家庭、贫困生相应的信息资料,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管理,最大程度地发挥各种教育扶贫资源的作用,确保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稳步实施。
(四)加强舆论引导,注重政策宣传。各相关单位要整合宣传资源,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手机端点、宣传画、宣传横幅、板报等各种载体,依托“送政策、送技术、帮脱贫”工作平台,宣传好教育精准扶贫的重大意义、帮扶内容和典型事迹等,让每个贫困家庭、贫困学生了解帮扶政策,掌握帮扶措施。统一强化广大干部群众思想,提高教育扶贫作用的认识,激发教育扶贫攻坚信心,形成工作合力。
(五)强化监测考评,确保政策落实。县扶贫办、县教育局建立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做到平时加强监测、定期巡视督查、年终考核评价的工作制度,确保教育扶贫工作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