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旗知识
国庆佳节话“国旗
“国旗”,作为一个主权国家的旗帜,是这个主权国家的一种标志,代表主权国家的尊严和象征。“国旗”是近代民主政治的产物,也是近代西方主权国家出现后的产物。
随着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象征的“国旗”—“五星红旗”也相继诞生。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土地上和领海、领空中飘扬了62个春秋。正如那首歌颂扬“国旗”的歌唱道“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让中国人听到这首歌,看到自己的国旗,倍感无比骄骄傲和无尚自豪。
在古老的封建君主制统治下的旧中国,毫无民主政治可言,根本也就谈不上“国旗”。古时虽然有过各种各样的“战旗”,却从来没有过正式的“国旗”。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和西方近代国家打交道。洋务大臣李鸿章发现,世界各国都有他们自己的“国旗”,而大清帝国却没有“国旗”,便奏请朝廷制定一面代表大清帝国的“国旗”。1900年,清王朝在与帝国主义列强的交往中,深深感觉到“国旗”的重要性。于是便制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面“国旗”—“黄龙旗”。即:旗面为黄色,并绘有飞龙戏珠图案,龙为青色,珠为红色,龙头向左上方昂起,为皇权的象征。然而,没过多久这面“黄龙旗”,便成了清王朝的葬旗,进了历史博物馆。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君主制封建王朝—满清。实行共和制,建立了体现民主政治的国家——中华民国。最初,采用横排红黄蓝白黑“五色旗”为“国旗”,表示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1931年,国民党政府制定《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的约法》,把“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定为“国旗”。
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总统府上空悬挂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从此永久被摘下。象征新中国标志和尊严的“国旗”,开始在全国人民心目中酝酿。6月25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简称“政协筹备会”)正式启动,制定新中国“国旗”的任务,被列入议事日程。在“政协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决定常委会下设立六个筹备小组,其中由马叙伦任组长,叶剑英、沈雁冰任副组长的第六组,专门负责有关“国旗”的设计、拟定、搜集和审查工作。7月4日,第六小组第一次会议决定:登报公开征求“国旗”设计图案,并设立“国旗”评选委员会。7月12日,制定了《征求国旗……条例》。7月14日,《人民日报》、《解放日报》、《新华日报》等各大报纸,同时刊登了经毛泽东、周恩来修改审定的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征求国旗图案启事。8月5日,第六小组第二次全体会议决定,聘请徐悲鸿、梁思成和艾青等人参加“国旗”评选委员会,至8月15日,收到“国旗”图案应征作品2992幅(不包括从印尼、马来亚、朝鲜、美加寄来的32幅)。8月16日至20日,政协筹备委员会在北京饭店413会客室特设临时选阅室,将所有应征设计图案稿集中陈列、展示。在“国旗”的讨论中,经过“国旗”评选委员会反复比较筛选,从2992幅国旗图案中,精选出38幅印刷成《国旗图案参考资料》,印发给每一位与会代表讨论。再次筛选入围的国旗图案,要符合三个条件,即:一要有中国特徵;二要含有中国的地理、历史、民族、文化等因素;三要有政权特徵,要体现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的统一战线,并且国旗设计要求庄严简洁,一目了然。在反复评选中,上海由曾联松设计的“五星红旗”方案胜出。曾联松设想的“国旗”方案旗面是大红色,左上角一颗大五角星里面套有镰刀和锤子图案,象徵领导革命和国家建设中的国共产党。大五角星右侧设有四颗小五角星环绕,犹如群星拱北斗,象徵广大人民(包括当时四个阶段: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他把五角星设计为黄色,显视光明,不仅与象徵革命的红旗颜色相协调,也表达了中华儿女黄色人种的民族特徵。9月25日晚毛泽东主席召开国旗、国徽、国歌、纪年、国都协商座谈会。讨论“国旗”的问题,毛泽东主席指出,“五星红旗”这个图案表现我们革命人民大团结。现在要大团结,将来也要大团结,因此,现在也好,将来也好,又是团结,又是革命。而后,经国旗评选委员会再三修改,去掉了大五角星里的镰刀和锤子图案(前苏联国旗上有镰刀和锤子图案,不得与其重复),就成了一颗大星率领四颗小星的这面“五星红旗”。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代表通过决议,选定由曾联松设计的“五星红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决议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为红地五星旗—“五星红旗”,象征中国革命人民大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