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稿:文明创建结硕果 劳动就业谱新篇第2页
干部职工精神文化生活,陶冶干部职工情操。除局内经常性地开展乒乓球、羽毛球、蓝球、象棋、书法、演讲等群众性娱乐活动外,还走出去与县工行、财政局、审计局、红山镇、农行、金马玻纤公司等单位进行联欢,通过活动进增友谊。局内组建了羽毛球队、乒乓球队、蓝球队、太极拳队,今年五一在全县举办的羽毛球比赛中,我局分别夺得了女子单打、女子团体两个第一,女子双打第二,男子团体第二的好成绩。在劳动保障系统八个单位举办的文娱体育活动中,我局拿奖名额占一半以上。活动的开展,极大地丰富了干部职工八小时以外的业余生活,展现了干部职工良好的精神风貌,增强了单位的凝聚力。3、开展联创,扶贫助爱。为支持新农村建设,我局在县委宣传部的统一领导下,加大了对城乡联创的工作力度,为红山镇扶贫攻坚村横山村修建公路捐款20xx元,为村文化活动中心捐款3000元购买文化娱乐设施,七一期间全体党员为该村贫困党员捐赠化肥2吨。为援助四川地震灾区,不仅对灾区来的务工人员实行免费培训、免费介绍就业等全程免费服务,而且两次捐款达7850元,有力地支持了灾区人民渡过难关。
四、服务社会,提升形象
在创建进程中,我局始终坚持“两手抓”方针,在抓好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努力创建一流工作业绩。
1、创新就业模式,发展打工经济。在全省率先以省劳动厅名义设立驻外劳务机构(宁波站)后,去年又在玉环站设立了第一个外出务工人员流动党员支部,由我局工会主任段志华同志兼任支部书记。今年又依托省邮科院率先在全省开通了农民就业直通车项目,将务工信息通过手机短信平台直接发送到农民手中,已有237人受益。现英山外出务工人员7.1万人,年打工收入5亿多元,为新农村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2、创新培训模式,提高人员素质。一是依托市场规律,灵活设置培训专业,已开设专业18个,培训中心年培训能力达20xx人以上。二是注重市场效应,打造劳务品牌。为了扩大培训规模,注重打造缝纫工品牌。依托罗蒙集团、雅戈尔服饰公司等国内外知名服装企业在英山建立培训输出基地,提高品牌效应。现英山缝纫培训班遍布全县八个乡镇,培训输出缝纫工远近闻名,被省厅命名为“湖北缝纫之乡”,“荆楚缝纫妹”20xx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劳务品牌。品牌与市场效应,帮助英山缝纫工实现打工收入近1.4亿元。三是适应市场变化,走联合办学之路。我们积极争取省劳动保障厅和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与支持,省厅无偿支持资金200万元,县政府将县原第三中学整体划拔我局,我们抓住机遇,与县民办学校卫东中专联合组建了英山县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强强联合,取长补短,实行股份制合作、市场化运作,到九月份已有近400名学生入住新校区。四是抢抓市场机遇,引进国际项目。一个偶然机会,中国就业促进会官员参加了我县举办的首届缝纫技能大比武,亲身感受到了我县培训工作的扎实开展和劳动者求知的欲望,于是大力推荐和引进国际项目给我县。去年四月份开始,我们成功引进了该项目,虽然只有8万美金的设备和资金扶持,但我们决定要用小项目做出大文章,开创性地将惠普创业培训项目与SIYB课程相结合,深受国内外专家好评,惠普专家将英山这一运作方法作为“惠普英山模式”在全国的执行援助项目县市中推广。
3、创新管理模式,夯实发展基础。单位管理实行企业化运作,干部实行竞争上岗,优胜劣汰能上能下,各股室每年都有严格的软件指标考核,年终奖惩兑现,从而增强每个干部职工紧迫感和使命感,让每位干部职工积极投身到工作中去的激情竞相迸发。
总之,通过开展文明创建,我局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但与各级领导的要求还有差距,我们将以这次现场会为契机,认真学习借鉴各单位的先进经验,再鼓干劲,再添措施,争取创建省级文明单位的目标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