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系统建国60周年征文选登
1948年10月2日,伴随着庆祝**解放的隆隆礼炮声,山东省**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前身——**市特别地方法院成立了。
**中院诞生之后,迅速承担起依法保卫新生人民政权的重任,在打击敌人、惩治犯罪、保护人民、恢复经济秩序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上世纪60年代,在“文革”的冲击下,**法院各项工作遭受严重挫折,审判活动一度处于瘫痪状态。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中院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各项工作焕发出勃勃生机,在审判工作、队伍建设、装备建设等方面得到快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强化审判职能
拓宽审判领域
60年风雨兼程,60年励精图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需要,**法院审判职能持续强化、审判领域不断拓宽。今天,**法院已经从建院之初的刑事、民事审判,扩展到刑事、民事、商事、行政、知识产权、执行等几大审判门类。
为确保各项审判业务的正常开展,**法院相继建立了审判监督、立案、执行、技术鉴定、法警、书记员和理论调研等部门,审判业务大幅度增加,审判质量和效率不断提高。特别是近年来,**法院每年结案都在7万件左右,标的额120多亿元,比改革开放之初分别增加了60多倍和6300多倍。
与此同时,**法院立足审判树形象,着眼服务解难题,坚持创新促发展,审判职能作用得到有效和充分的发挥,先后审理了“燕子李三”抢劫杀人案,徐宗涛黑社会性质犯罪案,渤海集团虚假陈述证券民事赔偿案,安徽省原副省长王怀忠重大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案等一大批社会关注程度高、影响广泛的案件。这些案件的公正审结,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法治力量。
完善审判管理
提高队伍素质
60年不懈探索,60年春华秋实。不断发展和完善审判管理,是推动人民司法事业前进的巨大动力。1955年1月,**中院对审判公开、合议、陪审、回避、辩护等审判制度进行改革,标志着法院不再是单纯的惩罚机关,而且还要承担起化解民间矛盾的使命。1958年,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法院开始实行床头开庭、就地办案的方法,大部分民事案件做到就地审判。
历史的车轮驶入1992年,**法院全面实行“大立案”管理,将各类审判、执行、赔偿等案件的立案工作统一纳入立案庭职责范围。20xx年10月,**中院出台“司法为民30条措施”,进一步方便群众诉讼。20xx年,**中院出台《关于加强民事调解工作的指导意见》,积极鼓励法官调解结案。在这个《意见》的指导下,全市法院近几年的调解撤诉率一直保持70%左右,有力地促进了案结事了。
近几年,**法院又从建立和规范司法行为的长效机制入手,积极推行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司法警察等人员分类管理制度,合理划分审判工作职责,实行案件流程化管理,规范自由裁量权,建立以“不愿为”、“不敢为”、“不能为”为目标的廉政建设保障机制,加强审判委员会建设,探索建立刑事、民事专门委员会,审判质量和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中院“执法档案”、“大信访”、“人民陪审员”等一些先进经验,得到上级法院的充分肯定和推广。
公正司法的关键,是建设一支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高素质法官队伍。经过60年的风雨洗礼,全市法院队伍不断壮大、整体素质不断提升、队伍形象不断改善、社会公信力不断提升。到目前,全市法院共有在编人员1600人,比1973年法院工作恢复之初增加9.8倍,其中,法官923人,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1330人,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81人,分别占57.7%、83.1%和5.1%。
加强基础建设
促进全面发展
60年固本强基,60年开拓进取。上世纪70年代,**中院还没有专门的审判法庭;80年代初,仅有一大两小3个审判法庭;90年代末,虽然已经建有7个审判法庭,但仍不能满足审判业务需要。经过几年的努力,到20xx年,**中院实现了与省高院以及省内各中级法院的广域网链接和信息共享,实现了中院、基层法院、人民法庭三级局域联网,信息化水平达到了“四化”水平,即“远程立案多元化、审判流程管理数字化、信息网络化、办公智能化”。
与此同时,**中院和各基层法院普遍新建、改建了综合审判大楼和审判场所,交通、通讯、司法鉴定、警械装备等设施得到不断改善,服务保障功能显著提升,有力地促进了法院工作的全面发展。
以20xx年2月建成使用的审判大楼为标志,**中院的各项工作步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20xx年,**中院根据上级要求,本着“3至5个乡镇设置一处法庭”的原则,对审判力量不足、物质装备条件差的法庭进行撤并。到20xx年,全市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