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局纪念建国60周年征文:水利60年发展成就与未来展望(2)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6-01-07

水利局纪念建国60周年征文:水利60年发展成就与未来展望第2页

建设凤凰颈引江抽水站、女山湖引淮灌溉等大型工程。1985年,从世界银行引进外资开展淠史杭灌区续建配套和巢湖治理,大大提高了淠史杭灌区的灌溉供水效益,兴建了凤凰颈排灌站,整治牛屯河、西河,改变巢湖流域防汛抗旱面貌。

  1991~1997年,1991年江淮大地遭遇特大水灾,国务院召开治淮治太会议,确定兴建19项治淮骨干工程,涉及**省14项。全省迅速掀起了以治淮为中心的大规模水利建设高潮。进行淮干整治工程,续建怀洪新河工程,开展包浍河初步治理工程、黑茨河初步治理工程、淮干行蓄洪区安全建设、湖洼及支流治理、高邮湖大堤加固等工程。

  1998年以来,特大自然灾害连续考验了**水利工作。1998年,长江发生仅次于1954年以来流域性大洪水,20xx年、20xx年淮河两次发生特大洪水。在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下,**全面完成1000公里长江干堤除险加固,完成土方量相当于历朝历代修堤土方量的总和。建成以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为代表的治淮14项骨干工程,完成治淮投资超过200亿元。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全面启动病险水库加固建设,相继被列入全省民生工程加快实施。

  这一阶段,全省水利系统抓住国家加大水利投入的机遇,从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修复水毁水利工程入手,多渠道、多层次落实水利建设资金,水利建设和改革实现了重大跨越。实施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水利建设,完成以长江干堤加固、治淮骨干工程为代表的基础性、控制性工程,水利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保障能力有了显著提高。

  三、60年**水利发展成就与经验总结

  60年来,伴随着新中国不断成长的历程,**水利工作战胜了频繁发生的水旱灾害,治水思路发生了深刻变化。水利投入大幅度增加,水利建设大规模展开,水利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水利改革深入推进,水利发展能力日益增加。

  60年来,水利的地位不断提升。对水利的定位,经历了从“农业的命脉”到“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再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这一个不断提升的过程。社会对水利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深入,水利逐渐被摆上了优先发展的位置,兴修水利、根治水患已经成为全省上下的广泛共识。总结60年水利工作发展的经验,主要有:

  (一)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治水思路

  尊重自然规律和洪水规律,在水利工程规划和建设中,在防洪抗旱调度中,既防止水对人类的侵害,又要防止人对水、对自然的侵害,实现人与自然、人与水的和谐相处。1975年8月,淮河流域发生大洪水,板桥、石漫滩两座大型水库垮坝,包括**在内的1110万人民群众饱受灾害之苦。而20xx年,淮河流域发生1954年以来又一次大洪水,随着治淮骨干工程的建成,应急管理能力的加强,科技手段的运用,抗洪过程呈现出从容应对、有序推进的新特点。在防汛抗洪调度中,多种手段联合运用,给洪水以出路,实现从被动应付到主动引导的重大转变,改变了单纯依靠“人海战术”的传统抗洪方式,确保了数百万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二)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服务民生的发展方向

  水利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必须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水利问题,让人民群众共享水利发展成果,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和支持水利工作的积极性。20xx年—20xx年,实施农村饮水解困工程,解决了212万人饮用水困难;20xx年启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截至20xx年底,已解决676万人饮水安全问题,被群众誉为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1998年以来,实施大规模水库除险加固,对龙河口等大型水库实施除险加固,不断完善综合防洪减灾体系,提高水资源保障能力。在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义务工和积累工后,实行“一事一议”,坚持开展农田水利建设,有效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三)必须坚持扩大投入、多元发展的投入机制

  水利工作具有典型的公益性。60年来,水利行业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重大转变。通过积极探索水利投入的新体制,从过去依靠农民筹劳筹资建设水利,到逐步建立起政府投入为主、市场化融资、受益农民投入为补充的多渠道投入体制。1985年,**引进世界银行贷款,实施淠史杭灌溉工程一巢湖治理项目,是国内首次引进世行贷款进行水利建设,被誉为“改革的产物,开放的结果”。1992年,省政府颁布《关于征收地方水利建设基金的决定》,在全国率先开征地方水利建设基金。1997年又提标扩面,由每年1亿元增加到3亿多元,为重点水利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20xx年以来,先后对治淮、农村饮水安全、水库除险加固等重点工程,制定了配套投资政策,通过省财政、水利建设基金、向金融机构贷款等形式筹措资金,初步形成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投资体系。

  (四)必须坚持实践探索、改革创新的发展思路

  60年来,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水利工作必须积极转变思想观念,深化各项水利改革,破除制约发展的各种障碍,促进水利建设和管理。在水管体制改革前,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普遍存在维修养护经费难以落实、工程老化失修、人员超编严重等问题。通过改革,全省初步建立了公益性水利工程运行维护的政府保障制度。截至20xx年2月,全省定性纯公益性水管单位281个、准公益性单位286个,落实人员经费和维修养护经费8.9亿元。改革达到了理顺管理体制,增加管理经费,稳定职工队伍,提高工程管理养护水平的目的,开创了水利工程管理的新局面。省直管的长江、淮河河道管理体制改革后,改变了原来条块结合体制,解决了管理责任不明、人员过度膨胀、内部管理粗放等问题。大别山区四座大型水库从电力部门整体移交给水利部门管理,解决了防洪、灌溉与发电调度的矛盾。

  (五)必须建立依法治水、规范管理的保障机制

  将水利工作方针以及可持续发展水利思路制度化,将行之有效的水利工作实践用法律形式予以规范,建立完善水法规体系,为水利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从1977年到1988年《水法》颁布实施前,我省制定水利规章、规范性文件10余件,对全省水利事业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也为以后水法规体系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1992年10月颁布实施的《**省实施<水法>办法》,,是我省依据1988年《水法》制定的第一部管理水事活动的地方性水法规,为全省水法规体系建设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此后,省委、省人大、省政府还先后制定出台了《**省实施<防洪法>办法》、《**省抗旱条例》、《**省水工程管理和保护条例》、《**省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暂行办法》等一系列地方性水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80余件。在此基础上,各市县制定配套的规范性文件800余件,内容基本覆盖了水利建设、管理和改革的各个方面。初步形成了与国家水法规相配套,符合**实际,较为完备的水法规体系,把各项水事活动纳入了法制管理的轨道。

  四、当前水利发展面临的形势

  面对新形势,立足新起点,履行新使命,我省水利工作既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加强“三农”工作为水利工作带来新机遇。从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到中央1号文件,从中央、省经济工作会议到中央、省农村工作会议,都明确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为加快水利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20xx年5月,**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水利建设和改革的意见》,水利迎来了历史性大发展的新机遇。

  国家宏观政策助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20xx年下半年,党中央决定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国务院出台了拉动内需的措施,为集中力量办大事,开展新一轮大规模水利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

  统筹区域发展拓展了水利发展的空间。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出台一系列重要政策,推动泛长三角区域合作,实施省会经济圈、皖江城市带、沿淮城市群建设,启动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建设,全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基本形成。水利作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加快区域统筹和协调发展步伐,必将有力推动重点地区水利建设。

  行业多年积淀夯实了水利发展的基础。成功战胜淮河洪水,超额完成近期治淮骨干工程建设任务,赢得了社会的充分肯定,“江河不安、**难安;水利不兴、**难兴”,已成为全省上下的共识。经过近年来大规模水利建设,积淀了规划设计和工程建设基础,积累了成功经验,锻炼了高素质队伍,为水利发展提供了基本支撑。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省水利事业处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加快转变的关键阶段,呈现出一些阶段性重要特征。

  一是水资源管理不完善。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不相匹配。二是基础设施建设较滞后。淮河洪水出路问题,特别是因洪致涝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长江崩岸呈加剧趋势。淮北地区缺少骨干性水源工程和跨区域调水工程。中小河流和中小水库防洪标准偏低。三是涉水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理顺。依法治水、依法行政还缺乏完善的法制保障,水事纠纷处置和水行政执法困难。四是水利投入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水利投资渠道单一,建设主要依靠中央和省级财政,市县财政大多无正常水利投入。农村水利投入缺口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五是基层水利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部分基层水管机构萎缩,管理职能弱化。

  五、新时期**水利发展展望

  立足新的起点,**水利迈入了厚积薄发、加快发展的新阶段。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改革总体目标:继续实施治淮工程,开展沿淮洼地治理、行蓄洪区调整改造、一般堤防加固等治淮“新三项”工程建设,建成较为完善的流域防洪排涝减灾体系。加强长江干流重点河段和主要支流治理,5年内全面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3年内全面完成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基本建立城市应急水源保障体系,力争开工建设引江济巢工程。继续实施淠史杭、驷马山等灌区续建配套和大型排灌泵站更新改造工程,深入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到20xx年,我省长江、淮河干流能安全防御1954年型洪水,主要支流防洪标准可达20年一遇,沿淮重点洼地除涝标准达到5~10年一遇。

  围绕这一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第一,加快建设工程水利。加快重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淮河洼地治理、行蓄洪区调整改造、一般堤防加固等治淮新三项工程建设,努力解决淮河洪水出路问题,建成较为完善的流域防洪排涝减灾体系。加强长江干流重点河段和主要支流治理,实施安庆、铜陵等段干流河道整治及水阳江、青弋江、滁河等主要支流治理工程。继续实施沿江排涝泵站建设。加快骨干泵站技改。加强城市防洪工程建设。

  第二,积极推进资源水利。以强化水资源统一管理、优化配置为核心,注重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统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一是在全省水资源综合规划的基础上,制定水量分配方案,明确各行业、部门、单位的用水总量指标,初步建立初始水权分配制度。二是着力解决沿淮和淮北地区严重缺水问题。力争尽早实施引江济巢、引江济淮、淮水北调等水资源配置骨干工程,改善沿淮、沿巢湖的水生态环境。三是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总结淮北、合肥试点工作经验,逐步在全省推开节水型社会建设。

  第三,倾心构筑民生水利。省市县三级分级实施民生水利工程,解决好关系群众生命安全、生活保障、人居环境等方面的涉水问题,使更多的群众水利发展与改革成果。一是全力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二是大力实施水库除险加固。三是全面开展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深入开展灌区末级渠系改造试点建设。加大灌区改革力度。因地制宜发展高效节水工程。四是坚持不懈地开展水利血防工作。结合工程建设和灌区改造,实施水阳江等9条河流和花凉亭、青弋江等大中型灌区水利血防工作。

  第四,同步打造生态水利。着力保护和修复水生态环境,确保水生态安全,构建高质量的水生态环境体系。一是推动水土保持工作从重点治理向预防保护、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相结合转变。加快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加强对开发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二是大力发展山区农村小水电,推进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和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建设。三是持续开展水环境保护和水生态整治,逐步建立和完善水生态保护补偿机制,重点实施农村中小河流、淮北地区大中沟、沿江圩区沟港的清淤治理,修复河道水净化生态系统。四是开展农村村庄沟渠与排水系统建设和整治。继续实施淮河行蓄洪区、淮河及主要支流滩地移民迁建工程。五是加快平原洼地综合治理,恢复和保护湿地。

  60年来,**水利的辉煌成就,既凝聚了几代水利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也为未来**水利的美好前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新思路,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不断谱写**水利改革与发展的新篇章,为加快**崛起作出新的贡献。


相关话题/表演节目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