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60周年祖国在我心中征文选登
我是一名小学教师,一个平凡的人,说平凡,是因为我没有过人的才智、显赫的地位,更没有骄人的业绩。但我和所有人一样,我的过去、现在乃至将来,都深深地烙下时代的印迹,折射出时代的变迁。
1984年,我在那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的热潮中落伍了,因为家庭经济等原因,我没有选择复读。在那段时间里,我的心被一种灰暗的东西笼罩着,我感到前途渺茫,人生无趣!也就在当年,我参加了由原淮阴市教育局组织的考试,被录取为“全日制民办合同代课教师”,简称“合同教师”,成了半个“正式工”,月薪35元。说是半个“正式工”,是因为还不是国家正式公办教师,还有自己的一份责任田,兼有农民性质。这对当时名落孙山且处在落后的农村的我来说,无疑是黑暗中的火把。我就这样被分配到离家约十里远的金塘小学,开始了我的教学生涯。每天早晨7时左右,我骑着自行车,在坑洼不平的土路上颠簸,晚上披着星光回家。学校很破旧,远远望去像是生产队的社房,前后两排,共24间,前排是茅草房,后排是“现代化”的瓦房。走进教室,只见地面坑坑洼洼,窗户上没有玻璃,用铁丝网网起来。第一次走进教室,孩子们好奇地看着我,好像我是一位上级派来的“大首长”。自我介绍一番后,我开始讲课。体育课是在巴掌大的操场上进行的,没有任何活动器材,我带着学生喊着那长久不变的“立正”、“稍息”、“向右看齐”……有时觉得太枯燥了,就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老鹰”当然由我装扮,每当此时,“小鸡”便欢呼雀跃起来……由于当地经济困难,在我工作的前几年,很少有调资。从1984年到1993年,学校共调资两次,从35元到45元,从45元到51元。同样,由于家庭经济原因,我在工作的前几年,很少参加业务进修。就这样,我从家到学校,从学校到家,一干就是十个年头。那时工作,我凭的全是一腔热情。
九十年代末,国家对民办教师实行了“转、堵、考、养”的阳光政策,取消只有在中国才有的“民办教师”,我们这些“合同教师”也被列入民办教师之列,在党的阳光政策的照耀下,我通过自身努力,在1993年被沭阳师范学校录取,全淮阴市共录取我们这些来自教学一线的“合同教师”100名,分成“民师一班”、“民师二班”。暂别桃李来到了知识的殿堂,接受了正规的师范教育。通过学习,我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情操,增长了才干,也为日后更好地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师范学校乃至以后的一段时间里,我还参加了自学考试,取得了大专学历,圆了我的大学梦。现在我早已被评为小学高级教师,工资是刚工作时的50倍。我家还在镇上买了100多平方米的商住两用楼房,我的孩子再也不为上不起学而苦恼。每天上下班,我都骑着电瓶车在宽阔、平坦的道路上飞奔,再也用不着骑着破旧的自行车在坑洼不平的土路上颠簸。工作单位更是旧貌变新颜:高大、整洁、美丽的教学楼取代了低矮的茅草房;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取代了“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现实;宽阔的操场上“灯光球场”一字排开,活动器材应有尽有:单杠、双杠、吊环……
在农业生产上,再也看不到昔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情形。每当夏收来临,收割机便在希望的田野上“唱”着丰收的赞歌。农民们在绿阴如盖的道路旁等着装运粮食……我再也不用为家务事操心费力,而是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工作上。生活变了,环境也变了,人的心情也跟着在变。现在,我每天都枕着美梦入睡,带着甜蜜醒来,人是越活越精神。
抚今思昔,我感慨万千。我这棵“小草”是在党的阳光雨露滋润下,才得以茁壮成长的!没有党的领导,没有党的好政策,就没有我幸福的今天,我要用最新、最美的语言,唱响我心中最动听的歌,献给我们——伟大的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