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务办纪念建国60周年征文:建国60年侨务大发展
回顾建国60年和改革开放30年,侨务工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给侨务工作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在国家侨务政策的指引下,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侨务工作者走出一条北京新侨乡的建设之路。从这一思路出发,总结全市侨务工作有四个显著的特征:
侨务工作从虚到实
北京侨务工作与传统侨乡比较,起步晚、底子薄、人数少、工作量大,建国之初,按照党和国家制定的侨务工作十六字方针:一视同仁、不得歧视、根据特点、适当照顾。起步阶段的全市侨务工作主要表现为政府拨款,帮助解决安置来京的困侨生活和工作,负责照料华侨学生在京就读及就职等。此时的侨务工作对象近7万人,侨务工作需稳定社会、团结同胞、巩固政权,加快社会主义建设阶段。
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国策后,大大激发了“侨”这一群体报效祖国,热爱北京,建设北京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出其海外联系广、信息灵、懂经济、讲法制等优势,在他们中间侨务工作开展了引资、引智、引技术人才的三引进工作,在改革开放之初,北京外资、独资、合资企业中,侨港澳台投资占到三分之二,像全国第一家三资企业——北京航空食品公司、全国第一家旅游饭店——建国饭店、北京吉普车有限公司,都是海外华侨华人创办和牵线搭桥的,另外,还大力扶植北京公益事业,水立方就是突出的例证,六年中,海外侨胞共捐资9.4亿人民币,而北京市侨办,以60年为计算,平均每年财政拨款200万人民币,这其中不难看出,这一特殊群体的实力和真情。
规划北京新侨乡的建设蓝图
20xx年底,市委常委会研究认为,自改革开放以来,海内外侨情发生了很大变化,侨务工作对象剧增,海淀中关村有几万名,朝阳区有5万侨务工作对象。1999年春节,北京广播电台首次报道北京内外侨胞共计120万人之多。北京侨界与境外侨团、侨校来往频繁。随着北京向国际大都市迈进,来京人员增多,北京新华侨、侨眷和在京侨资企业数量的增加,北京市已成为新的“侨乡”。当前要进一步研究侨务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充分认识到新一代华侨,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陆续出国的年轻一代,对祖国,对北京有浓厚感情和报效热情。他们当中的很多人是我们建设和发展可以充分发掘利用的宝贵资源。
市委会议提出:全市侨务部门要解放思想,积极开拓,充分用好国家侨务政策,在面对全体华侨、侨眷做好工作的同时,将工作重点放在团结联络新一代华侨,维护他们及其眷属的利益,鼓励他们为国服务上来。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发挥他们为扩大北京在海外的影响穿针引线,搭桥引路的积极作用。这不仅符合中央关于“走出去”的战略方针,更符合北京的实际。全市各级侨务部门都要围绕这样的指导思想,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市委首次提出新侨乡的工作思路,规划了全市侨务工作方向、目标,诠释了侨务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使全市侨务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社会各界对“侨”的认识发生了变化
随着党执政经验的增长,侨务工作摆脱了历史上遗留下的阶级斗争烙印的影响,逐步随着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的转移,对侨认定为是发展生产力一支生力军,是民间外交的重要力量,是创造和谐社会一个重要社会阶层,是海外对中国一支友好力量的来源。先后提出反分裂国家法,护卫北京奥运火炬境外传递,支持国家抗震救灾。他们讲,国旗升多高,我们的胸膛就挺多高。
20xx年,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在凝聚侨心、发挥侨力、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做贡献方面,侨务工作大有作为,在反对和遏制“xx”分裂势力,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方面,侨务工作大有作为;在开展民间外交,传播中华侨秀文化,扩大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友好交流方面,侨务工作大有作为。
形成了侨务工作基本规律
要用建设北京新侨乡的思想统一行动,确定建设北京新侨乡是全市侨务工作的重要任务。
⑴使全市侨务工作有了新时代奋斗的主题。
⑵要求全市侨务工作者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发扬以天下为己任的奉献精神,把北京建设成为海内外侨胞、同胞共有的家园。
⑶新侨乡的提出突破了地域界限,扩展了在新时期侨务工作领域,被社会各阶层认同,新侨乡有吸引力、有感召力、有凝聚力,顺应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血缘、亲缘、地缘。
⑷新侨乡要求在侨务理论上有创新,与时俱进。她突破了多年在侨务工作认识上的局限和屏障。她将民族利益、国家地位、首都功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显示了侨务工作强大的生命力。
⑸新侨乡作为社会大侨务观的引信思想,可以最大限度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整合北京人文资源,最大限度团结社会各界。
⑹新侨乡目标明确,纲领鲜明,主题突出,可操作性强,创造了侨务工作新平台。
⑺新侨乡的发展,将指引市侨务系统与海内外侨胞、同胞走共赢、多赢之路。
⑻新侨乡在全国侨务系统中树起一面侨务工作可持续发展,创建和谐社会,扩大海外对我友好力量的旗帜。
实践证明,新侨乡建设是符合北京侨务工作主客观实际,满足海内外精神、物质需求的必然之路。